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接受资助后缺少感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然而,他们缺少感恩意识的部分原因在于资助方式不当。资助方式具有道德性,是激发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前提条件。资助者不应因个别贫困大学生缺少感恩意识,就对所有贫困生的资助附加条件。有些资助方式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而非"道德关系";影响了受助者的意志自由;侵犯了受助者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因而难以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因此,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资助者在资助时不应强求受助者的个人回报;应根据受助者的贫困程度而非学习成绩来进行资助;应通过公益机构或提供就业岗位的方式来进行资助。  相似文献   

2.
绿色教育     
《中国教师》2011,(1):67
<正>编者按:2010年1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签约共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绿色教育以尊重生命,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为核心,包括以"绿色—生命—爱与尊重"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基于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体系逐步形成,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形式的贫困生帮扶制度。但传统资助育人工作缺乏循环式资源利用思路,不能建立"旧的受助者"角色向"新的资助者"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造成资助育人工作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状况。因此,本文试图探索一条"物质孕育精神—精神内化行动—行动反哺院校"的循环式资助育人体系,实现资助育人工作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湖北教育》2008,(2):52
某省慈善总会在资助贫困学生时,建议受助者签订"道德协议".承诺自己以后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自愿回报社会.受助贫困生该不该签"道德协议"呢?人们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性地看待部分贫困大学生受资助而不感恩的现象?如何谋求较为科学、完善的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模式?是个急迫的现代性难题。若还归问题本身,"不知恩,不感恩"实质上是受助者、资助范式以及社会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对受助者、资助范式及社会传导机制的重新考量,是分判受助高校贫困生"念恩"情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民间助学慈善与感恩的思维错位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与感恩的思维错位日益成为我国贫困大学生民间助学体系的阻碍.施人勿念与施恩索报、知恩图报与知恩不报的对立是思维错位的外在表现.消除民间助学中的思维错位需要多方的努力,资助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慈善助学理念,受助者要养成感恩意识,政府、媒体和学校要积极配合,努力构建资助者与受助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契约—诚信"教育与"平等—民主"教育、"尊重个人—社会合作"教育一起,共同构成新时期新道德教育的基础。实施"诚信"教育应遵循下列原则: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尊重"课题研究侧重点是探讨基础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教育的五个维度及其落点,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  相似文献   

9.
民族院校贫困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民族院校贫困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对受助者群体认识不足、资助导向不明确、资助经费供需矛盾突出、社会资助参与不够。在完善资助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要倾斜性资助,又要尊重贫困研究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方式,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帮忙     
李医生两次"帮忙"——第一次"帮忙"为第二次"帮忙"时"受到启发"铺垫。受助者是"医生"——治疗"心病"比治疗"身体的病"更重要。此文可变格用于以"自省"为主旨的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一条溪流,流淌于碎石葱茏间,泉水叮咚。重读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实录,仿佛听到一种天籁,绵延、弥散在课堂,极富魅力。一、词语推进的思维力度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师:尊重的意思就是……生:敬重、佩服……师:那"不尊重"呢?生:瞧不起的意思。生:侮辱、蔑视。师":不敢不尊重"呢?生:尊重晏子了。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生:不能不尊重。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如果说以前的"公平"主要指"有学上",重心在起点,那么现在"公平的发展"则主要指"上好学",重心在过程。重庆市南开中学经过30年的教育实践,通过整合教育要素,探索出了一条以尊重学生差异为前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即"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自修课程"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课程设置体系,为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教育公平对受助者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关系到受助者能否获得公平合理的资助,本文对贫困生认定工作进行解析并提出建议,为贫困生认定的公平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提出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学习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取样对38名中小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编码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心中尊重的结构有三个维度:礼貌,依存—独立,顺从—平等。对尊重概念的理解处于浅层次的水平。对不同的尊重对象,其尊重结构表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尊重"既是人性的起点,也是教育的逻辑起点,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与"尊重"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尊重内涵包括:一尊重学生;二尊重规律。江苏省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从尊重的理念出发,立足学校实际,创立了"自主、互动、拓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变革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做到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并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这既是每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全面推动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同时,学校有幸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实验研究"的项目校,开展了"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云学习方式的研究",期望能够建构"技术—终端—资源—平台—网络"五位一体的全新数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们都不陌生: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这种以"师道尊严"为前提条件的教学模式,把生气勃勃、充满灵气的学生局限在一个很容易令人厌烦和麻木的条条框框之内,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的"高耗低效"现象。而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标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尊重和教学的民主氛围,要求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育人为本"的新课程下,要求《历史与社会》课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教学目标。尊重学生、发展个性无疑是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是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了一代又一代昌盛人。自2005年喜迁新址后,在"合作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一直致力于"尊重教育"品牌的塑造,并提出了"四个尊重",即:尊重所有人、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为将其落到实处,我们将课程建设融入其中,与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在了一起。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