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时,我打过一个比方,说思想是人物的灵魂,情节和细节是人物的血肉,文采是人物的衣裳。这三者相比,无疑是思想最重要的,但思想这个灵魂往往又  相似文献   

2.
上期讲了文采是人物的衣裳,现在再来谈细节——人物的血肉。细节,是人物活动中一些看来很细小,但又很有典型意义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场景等等,别看它仅仅是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景一情、一顿首一投足,却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阐发通讯的主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地  相似文献   

3.
《左传》里有句名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话的意思是讲:说话和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是不可能流传广泛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情采"篇里一开头就说:圣人贤者的著作,都叫做"文章",这不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文采吗?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要将人物通讯写深写活,  相似文献   

4.
描写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在忠实于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有别于文学作品描写的一种现实生活细节的再反映,是新闻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后,把事件或人物的本来面貌在文章中的再表现.使主人公血肉丰满、跃然纸上的要点,就在对 人物的细节描写上.  相似文献   

5.
广播剧的剧本创作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塑造真实可信、个性鲜活的人物,具有明确的动作指向和性格识别度的人物对白。依据西方的戏剧理论的创作原则,通过确定人物的终极目标,明确人物的意图和行为动机,提供人物明晰的动作线,在把握故事发展和节奏的同时,在对白中展示冲突铺设悬念,展开情节推动剧情发展。行为逻辑和个性统一的人物是广播剧的灵魂,人物的对白则是广播剧的血肉。  相似文献   

6.
写人物,首先要有情节。“物体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显示它是什么”,人物亦然.人物的精神风貌是在人物的言行活动中显示的。从现实生活来看,每一个人皆有情节,没有情节的人是不存在的。情节是报道人物的主要支柱。决定一个人物值不值得报道,既要看情节的表现形式,更要注重情节的内涵。情节的记录,一般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有形的。例如一位劳动模范,他的先进事迹材料、奖状、奖杯、纪念品;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成品;一位运动员的竞赛记录、训练日记;一位战士的来信或身上的某一伤痕;等等,不胜枚举。笔者曾通过多种“有形记录”,追获到了有意义和有趣味的情节。1980年,我采访我国第一个女  相似文献   

7.
人物通讯的写作离不开细节,细节在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人物通讯是人体的话,那么细节则是这人体中的血肉。只有用足用好这血肉,人物形象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才能令广大读者可感、可亲、可敬、可信。  相似文献   

8.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其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近年来,笔者发现众多报纸中,人物消息少得可怜。许多通讯员、记者一涉及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通讯、人物特写。这也许是“消息写事,通讯写人”的说法给人们思想上留下的框框。对先进人物,可以用人物通讯来反映,也可以用人物消息来报道。用通讯介绍人物,固然写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富有文采,还可以较深地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笔者以为,它毕竟不是报道人物的唯一写作形式。采用消息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9.
第二个字名曰“细”。细,是指细节、情节。情节是骨架,细节才是血肉。没有血肉,人物活不起来,立不起来,言谈举止;情感风度,音容笑貌就出不来。画一张脸,额头画三道绉纹,就是一位老人的脸。没有三道绉纹,没有细节,人物形象就出不来,人物形象就模糊不清,如雾中看花。在写通讯中,除了要有典型的骨干的事例外,还要精选些生动有力的细节。精采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有时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恰恰最能准确有力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于细微处见精神”。《三国演义》中描写关公的神勇,只运用了一个“温酒斩华雄”的细节。有时,一个好的细节描写比作者说上一大段话还管用的多。例如,《党的  相似文献   

10.
张秋 《记者摇篮》2009,(4):12-12
人物通讯是新闻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物通讯采写的把握也可以看出一个记者的功底。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而这血肉的充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是否赋予笔下人物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采访中深人挖掘能表现人物情感的细节,是写活人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些,景物、天气、人物心理动作描写细些。这样的文章才有“文采”。所以,在一些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中,一些同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毫无  相似文献   

12.
刘霆昭在《人物通讯中文学手法的运用》一文中指出,主要有十种文学表现手法在人物通讯写作中比较适用: (一)通过展开含有矛盾冲突的典型情节,介绍人物的主要事迹和思想。(二)通过描绘特写镜头式的生动细节,展现人物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系列人物报道一般是一个地方为配合党委政府宣传工作而推出的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或某个系统一批卓有成就人物的风采展示。突出核心场景、丰富标题等形式、语言活、富于文采.是增强系列人物报道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形象媒体,主要表现对象是人。而优秀的人物新闻照片,又总是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瞬间,着力揭示人物的感情世界,赋予照片深邃的内涵,从而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带有情节的人物新闻照片,是指通过画面里新闻事件中人物的神态、姿势、动作以及诸多人物情感的相互交流,反映一件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世界万物变化莫测,千姿百态。人是万物之首。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作为传递信启的一种形象媒体,主要表现对象是人。而优秀的人物新闻照片,又总是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瞬间,着力揭示人物的感情世界,赋予照片深邃的内涵,从而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带有情节的人物新闻照片,是指通过画面里新闻事件中人物的神态、姿势、动作以及诸多人物情感的相互交流,反映一件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世界万物变化莫测,千姿百态。人是万物之首。  相似文献   

16.
朱瑛  任玲 《视听纵横》2009,(1):109-110
人物专题片要想打动人,关键在于要赋于人物思想和感情。而这就给记者的采访带来了很高的要求,必须深入到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采访对象,并与采访对象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使采访对象吐露心声、流露真情,才能使刻划出来的人物血肉丰满、真实感人。那么如何才能与采访对象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17.
细节在人物通讯的地位注意运用细节是人物通讯是否成功的关键。通讯中的人物,总是要说话,有神态动作,有了几个能代替广泛描写的细节,人物的形象就鲜明突出了,人物就可以“站”起来。为什么有的人绞尽脑汁,把人物的事迹描绘一大堆,而文章还是干巴巴的,就是只注意罗列叙述性的情节,而没有反映人物本质的细节,由此可见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地位。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作用细节在人物通讯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细节能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2、细节能生动地揭示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人物和情节是数据故事的两大支柱。数据故事的情节通过人物特征、行为、所期待目标、所面对现实和所认为偏见来展开,实现数据故事人物的自动化生成是数据故事化领域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对于数据故事的理论研究、自动生成和工程化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探讨数据故事人物的类型、特征及操作。其次,提出基于反事实解释的人物生成方法,分别对数据故事中的主人公、同类人物、异类人物、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给出自动生成方法。接着,分析其技术实现,探讨实验设计、数据来源、方法选择及结果讨论。最后,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在数据故事化领域首次较为系统研究数据故事人物的组成要素、基本类型、主要特征及核心操作,并提出基于反事实的数据故事人物自动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散文中的人物和对话,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专写人物的散文,有扼要的故事,连贯的情节,紧凑的对话.不专写人物的散文,人物时出时没,有的有一定连贯性,前后呼应,有的则一闪即逝,前文中出现了,后文中不见了,对话也极其简洁. 写人物的散文,在艺术手法上是多种多样的,有故事情节可以写人物,无故事情节也可以写人物.有对话可以写人物,无对话也可以写人物。无论运用哪种艺术手法,都是在着意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一、没有情节有对话《落花生》(许地山)只有七百余字,可说是短散文了。全篇有五个人物说话,爹爹、妈妈、姊姊、哥哥和我——作者。爹爹说话出现四次。每个人物的话都非常短,都围绕着花生的好处,话讲完了,全文也结束了.只是爹爹的话通过花生的好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武侠小说几十年来盛传不衰,除了其强烈的家国情怀、宏大的故事架构、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外,入骨入魂的人物刻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新闻性人物报道与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所不同,但若不违背基本事实,完全可以借鉴小说人物描写的手法.下面,笔者以教育人物报道为例,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