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贵刊今年第2期载有郭伟才同志《关于标准差和标准分应用的一次质疑》一文,对其中关于标准差问题拟有以下补充,请教是否妥当.该文指出:标准差反映了离中趋势,"标准差越大,表示离中趋势越大;反之,表示离中趋势越小",而"'拔尖'学生增多,学生成绩的标准差必然增大,这决不是坏事,而恰恰是好事",但标准差不能反映这个事实.为了能反映标准差的大小是由于底分因素,还是因为高分因素造成,是否可在计算平均分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教育测量的专著中,关于两个班的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如果两个班的平均分相同,则成绩的标准差小的班的教学效果较好".我们且不论这种说法混淆了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这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忽视了原来的基础,只看"终点",不看"起点",只就如何认识标准差在教育测量中的作用作一探究.对于工业产品的检测来说,被测产品测量均数的标准差小,说明产品质量较齐,生产较稳定,机器性能较好.但在教育测量中,情况就并非如此,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过来.标准差是表示分布的离中趋势的.标准差越大,表示离中趋势越大,反之  相似文献   

3.
一、反映数据分化趋势的代表数——差异量数。1.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在一次重大考试之后,光了解所教班的平均成绩是不够的,因为平均分数仅反映了全班学生成绩的一个集中趋势,而不能反映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化情况。请看这样一个简单例子:有二组学生的成绩如下:A组:70,70.70;B  相似文献   

4.
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反映个人在团体中相对位置的最好统计量。它是用标准差为单位来衡量某一分数与平均分之差的,如果某分数比平均分低一个标准差,其标准分数就是-1;如果比平均分高0.8个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运用标准分进行教育质量管理时.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已知各班级的平均分与标准差,要求年级或学校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平均分比较好办,只需把各班平均分乘上人数的和除以总人数即可.标准差就不能简单地把各班标准差的平均值作为年级的标准差,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求年级标准差,一种做法是用原始分数从头做起.这样不仅计算量大,而且有的时候不一定能取到原始数据.如要求全区的标准差,要各学校都上报原始分就很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由班级的平均分与标准差计算年级标准差的办法.设某年级有K个班级,每班人数分别为N_1、N_2、…、N_k,相应各班平均分为X_1、X_2、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最终体现,如何对教育质量公平状况进行科学测量是教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结果公平的测量起源于经济领域,常用的方法有计算绝对差异量数、相对差异量数以及对相对差异量数进行分解,其中核心的方法是相对差异量数分解,它深刻反映教育的不同侧面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数据为例计算了这三种统计指标,结果表明,学生个体差异是造成教育结果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过去,判别校际教学质量高低,往往以升学率或统考均分排队,由于各校的生源不同,所以很不合理.生源差的学校尤难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以至挫伤了许多教师的积极性.下面,介绍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法,使统计后获得的信息更为可靠.一、用标准分代替原始分,计算出各校三年来的自身变化.这个问题只能用各学校的平均分作为个体,用区平均分作为均数,所以各校的平均分在区里的相对位置为:Zi=(Xi-X)/σ式中:Xi表示第i个学校的平均分;X表示区平均分;σ表示全区各校平均分的标准差.)其计算公式见下面第二点.)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中,认识“平均分”的含义。2.在经历“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分”、“分完”、“平均分(分完)”、“平均分(有剩余,但剩余数量小于份数)”的不同情况。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操作学具,感知“分”的含义师:孙悟空回花果山探望它的儿孙,带回8个桃子。他要把这些桃子全部分给2只猴子吃,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电脑依次出现画面“孙悟空”、“8个桃子”、“2只猴…  相似文献   

10.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2002年第二期至第四期分上、中、下独家连续刊发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布的“2001年部分高校在各省(市、区)录取本科生高考平均分统计”,供考生真报志愿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1.本表统计人数中仅含各科目应试卷种为汉语卷、录取类型为一般统考的秋季入学学生。不含少年班、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班(部分院校在新疆的录取统计中含民族预科班考生),内地西藏班统考考生;不含军事院校录取的考生。2.本表平均分为统计人数范围内的高考原始分总平均分或标准总平均分,不含考生特征分。3.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陕西等五省区使用标准分;河南省、广东省分文理科(类);上海市仅统计使用上海卷的考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解决,感知“平均分”师:今年是狗年(投影出示两只狗的情景),这里有两只可爱的狗,分…  相似文献   

12.
学校统计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学生成绩的统计是教育统计的主体。本文以初中为例,试用FOXBASE设计完成了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系统,在实际操作运行上简便、可行。 一、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本系统的功能。根据学生成绩数据库中的数据,可完成总分、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分的计算及打印输出;可打印成绩表、排名次、查找、统计某分数段人数。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不同的分物情境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体会平均分与乘法的联系。2.使学生在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中积累操作和思维活动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数学表达等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有些学校在统计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习惯统计某班某学科的算术平均分,并以此来权衡该班的学习情兄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统计的方法虽简便易行,得到公认,其实,它并不科学。 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不仅要反映它的集中趋势,而且应该反映它的离中趋势。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虽能反映样本的共性,却不能说明它的个性,它把各数据之间的差异掩盖起来了。因此,它不能真实  相似文献   

15.
《教育统计学》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预计1985年8月出书。本书是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宋岭梅副教授以其多年在该院教育系讲授“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为基础,经过修改补充而编写成的。本书着重阐述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部分。共分绪论、统计资料的搜集、统计资料的整理、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偏  相似文献   

16.
集中量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差异量数(极差、方差、标准差)都是用于分析一种变量分布特征的.在教育研究与教学实验工作中,有时还需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在统计学上就叫做"相关关系",简称"相关".例如,入学成绩与学期成绩,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班级大小与教学效率,等等.每两种变量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相互关系,相关程度是强还是弱,可用数量表示.表示两种变量相关的数值,叫做"相关系数",用符号r表示.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月刊》2011,(9):15-22,62
本章将学习极差、方差、标准差.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是刻画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数据,能够对数据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并做出一定的推断、评论和预测,通过学习要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了解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知道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在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我们经常看到 ,在统计歌手的成绩时 ,往往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的方法来计算选手的参赛成绩 .为什么取平均分时要“掐了头”并“斩去尾”呢 ?一、减小评分中异常值对成绩的影响我们假设 8个评委对一个选手的评分情况是 :9.4,9.3 ,9.1,9.2 ,9.1,9.2 ,9.1,8.1.平均分为 :( 9.4+9.3 +9.1+9.2 +9.1+9.2 +9.1+8.1) ÷ 8=9.0 62 5.这个分数显然比绝大多数评委的打分都要低 .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 ,则平均分为 9.167,这个分数比 9.0 62 5更能反应大多数评委的打分情况 .为了避免个别评委的…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 在考试成绩传统的统计评价中,往往只统计“考分”、“考分总和”、“及格率”、“优分率”、“平均分”等等传统指标并据此进行评价。这种传统的统计评价存在许多弊端:一是当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指标之一时,往往受到试题难度等因素的干扰;二是传统指标值受测量单位的制约,学科考试成绩指标之间不具备可比性和可加性,给  相似文献   

20.
平均数是数学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代表值,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平均数虽然是借助于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但平均分得到的是一个“实数”,而平均数则是一个“虚拟数”。如果从儿童视觉效果而言,前者是有形的,后者则是无形的。对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平均数有着一定的思维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