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蓉 《陕西档案》2002,(5):18-20
民国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等级鉴定、划控鉴定、复份鉴定、特藏鉴定、真伪鉴定以及存毁鉴定等方面的内容。依据《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对于永久保存的档案实行分级保管,民国档案属于永久性保存的档案,理当实施分级保管,于是等级鉴定便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2.
民国史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历史,也是对中国人来说留下深刻烙印的一段历史。但纵观民国年间,时局颠沛,战乱频仍,加上自然灾害和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等多种不利因素,民国档案之留存实属不易,业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民国档案的主体分别保藏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但散佚在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由档案馆、图书馆或其他机构、个人保存的民国时代档案也各有千秋,弥足珍  相似文献   

3.
民国档案是我国国家档案全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档案宝库中一批重要的历史财富,而且是不再新生和增加成分的档案。长期以来,特别是地方档案馆,对民国档案进行鉴定的意识是微弱的,甚至是没有的。民国档案究竟有没有鉴定的必要?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兹就管见所及,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国档案价值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论民国档案价值确定叶自明档案界已开展了一些民国档案鉴定问题的讨论,有的档案馆还进行了一定试点性工作。在论及民国档案价值问题时,较多的是一种必须鉴定并销毁那些“无价值”者的观点,否则就不能管理好;更有以现行档案与之比较,如果现行档案象民国档案一样不鉴...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档案以公文为主。由于民国政府在档案立卷归档中实行的是"有文必档"的原则,使民国档案保存的案卷内容繁多,薄厚不一。由于公文没有和现代的公文一样形成文件标题,只能以问题为单位提供案卷级检索,给档案的鉴定、保管、利用带来了不便。民国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开展,对建成全国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中心,实现民国档案馆际交流,更好地为历史研究服务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国档案的鉴定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它不同于建国后档案的鉴定,不宜采取传统的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方式,不能按现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模式制定民国档案保管期限表,应以特殊鉴定方式,用区分等级的方法深化鉴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三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绵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局制定”的规定,与该办法第19条的原则精神,笔主张民国档案价值鉴定的模式,可区分为四级,一级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 的代表性档案;二是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三级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档案,四级(或称等外)为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  相似文献   

7.
甘明 《兰台世界》2004,(8):30-31
民国档案的鉴定与分级管理是一项全面性、科学性、复杂性的工作。开展民国档案的鉴定,实行民国档案分级管理,为建立全国民国档案目录数据库,实现民国档案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国档案的作用,具有极其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形成的史料,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存有 1460余万卷。基于民国时期文书制度的特点以及档案管理现状,民国档案存在“玉石不分”现象,需要通过鉴定工作进一步区分价值,以利保管和利用。目前,档案界对开展民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基本持肯定态度。至于鉴定后是实行定级分级管理,还是通过鉴定销毁一批我们认为不重要的档案,档案界对此意见不一。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档案界同仁。  首先,民国档案数量未到爆炸状态,不必急于销毁。  销毁历史档案应持审慎态度。档案是一种不可再…  相似文献   

9.
从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概况、民国档案是否应该鉴定、影响民国档案鉴定开展的原因、关于民国档案鉴定标准与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对20年来民国档案鉴定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 ,并根据作者的研究心得 ,对民国档案鉴定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民国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馆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显得更为重要.文章首先从等级鉴定、划控鉴定、复份鉴定、特藏鉴定、真伪鉴定以及存毁鉴定等几种民国档案鉴定方式入手,阐述了民国档案鉴定工作的涵义.同时指出,民国档案的鉴定工作是一项需要档案管理、文物鉴赏、民国史学、技术处理等多项专业或学科其同承相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档案》1999,(2)
1998年第2期《中国档案》发表了蜀言的《民国档案没有鉴定的根源》一文,文章指出:195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迅速清理敌伪政治档案资料的通知》,是中共中央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正式的有关民国档案“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规定。这是中央在当时环境下对民国政治档案的规定,而不是对全部民国档案的规定,对真正无用的档案要鉴定、销毁。民国档案鉴定工作没有开展起来的原因,一是在于当时代管民国档案的机关没有条件开展鉴定,而国家各级档案馆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才相继建立,民国档案从代管机关接收进馆后,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满玲 《兰台内外》2014,(2):46-46
正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价值鉴定是对档案的质量与价值进行鉴别判断的一项工作。做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非常重要。对此,笔者对档案价值鉴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1.正确认识档案价值确定的依据。笔者认为,衡量档案价值的标准就是社会和历史。大家知道,当年很多艺术家,他没有成名的时候,作品只能换来一点生活必需品。随着名气的增大,他们的作品就显得十分珍贵,有的甚至价值连城,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这就是说存在决定价值。有人要问,我们档案馆保存一些过时的文件,还有保留的价值吗?我认为,没有过时的文件,只有过时的人。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13.
由于鉴定工作理论的滞后,导致鉴定档案没有得到普遍的开展,在我国现在的各类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中,还保存着大量未经鉴定或鉴定后未作销毁的档案,它们占用了有限的库房,使用了许多装具,耗费了人力去管理,对这些档案,要不要进行鉴定,大多数人主张必须鉴定,而潘积仁同志在《中国档案》2000年第2期上著文认为,对待鉴定工作应谨慎从事,实际上就是不忙鉴定,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应该尽快鉴定库存档案,销毁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现由缘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民国档案鉴定主要是研究、分析、判断档案的价值,区分玉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民国档案鉴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越来越受到档案工作者的重视.但鉴定工作历来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神圣殿堂,档案工作者难免在"神殿"门口徘徊、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15.
许雯 《兰台世界》2022,(6):40-42
档案的鉴定意在对档案的保存价值进行评估和预测,将无价值档案剔除“,去粗存精“”优化库存”,为人类社会保留下完整的和连续的历史活动证据和社会记忆。但学界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合理性争议不断,反对方认为档案价值鉴定会对档案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且数字时代无论从载体容量还是经济上考量,都有条件对档案资源进行完全保存;支持方认为档案本身就存在有用与无用的矛盾,档案鉴定能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且目前档案数量增长与经济、存储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依旧尖锐。文章通过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合理性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认为档案信息化为档案鉴定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16.
四川宜宾市现保存有清代档案1000多卷。民国档案7万多卷。由于宜宾市地处四川南部。岷江在此汇入金沙江。该地气候湿润,增加了档案文献的保管保护的难度。据介绍,宜宾市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中,部分诉讼档案破损情况较为严重,一些档案有生虫现象,2/3需要重新装裱。档案抢救问题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保存历史,传承文化,方便人民群众查阅和利用,沈阳市档案馆积极开展馆藏民国档案的整理保护工作。截至第一季度末,共整理保护民国档案5573卷。  相似文献   

18.
在多数中国人眼里,档案要么是一些特殊群体的机密产物,要么是一堆无关紧要的废屑纸品。客观地说,不论在历史还是当下,国人并不缺乏档案意识,譬如主动保存个人形成的文字材料,精心维护(整理、分类、鉴定)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民国档案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真实记载了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由于当时管理方面的原因,民国时期文件与档案一般未作保存价值鉴定,新中  相似文献   

20.
民国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档案耐久性却远远低于清代甚至以前各个时期的档案。本文在对云南省省级、市级、县级和专业档案馆几个档案馆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云南省的民国档案保存现状、保管环境和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为云南省民国档案的抢救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