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华安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研创育种新技术,育成明恢63等系列恢复系和汕优63等杂交稻组合,促成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对继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稻作制度的形成,推动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谢华安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研创育种新技术,育成明恢63等系列恢复系和汕优63等杂交稻组合,促成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对继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稻作制度的形成,推动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莫永生生于1939年,广西贺州人。1961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专业。1961-1970年,广西百色农业局技术员;1971-1981年,在广西百色农科所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82-1992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93至今,在广西大学支农中心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获奖情况:1992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4,(4):26-27
<正>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是1992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加速科技进步的决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技兴川五十条"精神,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独资科技型企业,与原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作。加速了育种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心以国家二级研究员、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突  相似文献   

5.
袁隆平院士简介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十一项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及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袁隆平于1964年在安江农校任…  相似文献   

6.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并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相似文献   

7.
高燕 《科技广场》2002,(5):13-14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祖籍江西德安。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6岁时,在武汉郊区的一家园艺场,看到繁茂的花果挂满枝头,植物王国就成了令他心驰神往的地…  相似文献   

8.
朱启升,安徽省合肥市人,曾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长,现为长江流域(安徽)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研究员。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十五”杂交水稻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曾先后获优秀归国学者,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主要从事杂交籼稻育种、绿色超级稻育种及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情况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09,(3):F0003-F0003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奖7月30日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授予政府服务奖,这是袁院士继1985年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之后,获得的第九项国际性荣誉。记者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见到了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希望杂交水稻加快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此次获奖的理由是“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及为亚洲带来粮食安全”。一项最新统计显示,1976年至今,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38亿亩,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目前,由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  相似文献   

14.
彭辉银农业昆虫与生物防治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县,1967年参加工作,武汉大学毕业。多年从事昆虫病毒学、流行病学、生态学及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多次获得国家、中科院、省部级科技奖励,是“生物导弹”治虫技术的发明人。曾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基金及中科院重点课题共28项。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1991年获湖北省昆虫学会青年科学家奖,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95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欧共体第二届尤里卡世界发博览会《国际特别荣誉金奖》。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2002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二等奖。发表研究论文78篇,获得国家专利4项。  相似文献   

15.
<正>王钧,男,1940年生,四川省安岳人,工程师。其先后在核工业部、四川省化工研究所任职,主持2个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获两个1400万元贴息贷款,已验收合格;并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相似文献   

16.
籼型杂交水稻60年代以来,受玉米、高梁杂种优势利用的影响,美、日、印、苏、意等国家都先后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我国于1964年开始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先后发现雄蕊退化不育稻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系——“野败”。利用“野败”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后又找到恢复系。1973年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与高产亲本和同类常规良种比较,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等优点。1974年又突破制种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7.
苏哲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36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参加领导和主持研制了多项重型武器装备,其中两个装备参加了国庆35、50周年阅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兵器工业首届科技带头人,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兵器工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戴金星,1935年生于浙江省瑞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12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主要致力于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1979年提出“煤系是良好的工业性烃源岩”,开拓了我国煤成气勘探研究工作。“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四次领导国家天然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并发展了中国煤成气理论,提出各类成因天然气鉴别方法和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定量和半定量控制因素,成功预测了大型气田有利勘探区。先后发表论文290篇,出版《天然气地质学概论》《中国天然气地质学》(卷一、卷二)、《中国东部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形成条件》《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中国天然气的聚集区带》和《中国煤成大气田及气源》等26部专著。1987年,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中国天然气成因与鉴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六五”“七五”和“八五”时期连续三次获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  相似文献   

19.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生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20.
袁隆平传奇     
很多人知道杂交水稻,却有不少人不知道袁隆平,不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更不知道袁隆平的传奇经历与业绩。袁隆平在中国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先河,引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现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水稻面积是种植的杂交稻。杂交稻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应用,为解决我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为促进中国粮食登上新台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刊从本期起,连载“杂交水稻之父”、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传奇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