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裁"本有"自我约束"之义,并非杜撰宋徽宗崇宁五年自杀的惊人史料;<声声慢>中无论是"晚来风急",还是"晓来风急",都与"终风且暴"无关;<感怀>诗"公路可怜"中的"公路"借指明诚,而非"公廨";<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的题旨是与众姊妹"惜别伤离",并无被疏之怨;把"武陵人远"理解为刘、阮天台之遇,缺乏语言前提和内涵相关;"明诚纳妾说"没有实证性的文献材料,"破译"作品只是循环论证,难以服众.  相似文献   

2.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3.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5.
说"九州"     
<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帝王世纪>、<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所载"九州"各有差异,但从中可见"九州"已为今中国之绝大部分地区.考察这一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证"伶玄"     
<飞燕外传>,汉·伶玄撰,堪称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对<源氏物语>和<金瓶梅>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后世却一直将其打入"伪书"的冷宫,笔者从与作者、作品有关的十个方面进行考证,结论是作者确系汉人,作品确系汉作.  相似文献   

7.
乔健 《高等理科教育》2004,(Z1):284-287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但在内容的可靠性方面,<孔子世家>却是个例外.本文对<史记·孔子世家>的"内容有不确处"做了分析,并归纳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9.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能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曾说过"郑声淫",但他所说的"郑声"是指什么,历来没有公断,致使后世学者各执己见,甚至歪曲他的原意和<郑风>中的作品.本文从文献入手,从郑声与夏时商辂周冕的关系、郑声与佞人的关系、孔子对<诗>的总评价、孔子对<诗>中情诗的态度、孔子将<诗>作为教材的原因、孔子整理<诗>乐的角度、古韵文学特征和古乐与新乐的对比诸角度,对"郑声淫"做出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郑声"当指配合<郑风>的音乐,"淫"指乐调的繁琐太甚的结论.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孔子及<郑风>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王力<古代汉语>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中出现的词语"凑?注释为"轻薄的样子",而王伯祥<史记选>则注为"自得貌".文章从多个角度证明了训"沾沾"为"自得貌"是确解.  相似文献   

12.
今人对张载<正蒙>多视之为一种论天道的宇宙论.船山则不然.他的<正蒙注>明显地注重其人道论的意义,他在<正蒙注·太和篇>、<乾称篇>及<正蒙注>序等注、论中对<正蒙>大义作了明确的说明.这种说明是船山对自己思想的说明,其思想主题可归结为"原始终以立中道","贞生死以明善恶","存神尽性以全归本体",旨在"希张横渠之正学",寻找儒学正统以排佛老而正人心.  相似文献   

13.
晚年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本文认为,这是恩格斯记忆上的一个错误.实际上,在撰写<神圣家族>(1844)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基本上是认同的,直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开始,马克思才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进行全面的、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庄子>一书的言说方式入手,旨在揭示体现在<逍遥游>中的人生境界--"无待",以及人生态度--"无为".并借此说明<庄子>的言说方式与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表,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人情诗情悲情--论《红楼梦》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和明清情欲美学思潮出发,透视了<红楼梦>的"情"的体现;从人情、诗情、悲情三个方面论证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17.
<征人泪>作为张长弓先生的绝笔之作,是其<北国>三部曲的第二部,书中描绘的是"九一八"之后,西安事变之前,内蒙古地区的风云变化.本文从题材、结构、艺术特色、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对这部长篇小说进行了分析,认为溶注于字里行间的作家的澎湃的爱国热情使作品具有了不可抵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自古及今对<离骚>"三求女"喻意的解释众说纷纭.笔者从<离骚>本文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势,认为<离骚>中的"三求女"指求楚贤君.屈原求女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明君以实现其"美政"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骚"与"赋"的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从一般的意义上说,"骚"当合于赋;而严格说来,"骚"自与一般的赋有所不同.吴子良只知屈原作品可以入赋,而不知<楚辞>本身之特异处.从目录学的角度看,仅一部<楚辞>而得自为一类;从文体学的角度看,所谓"骚"者域不出<楚辞>.就今存文献考察,南朝别"骚"于赋的现象盖仅出现在宋时孔逭与梁代昭明太子分别所编之总集及传为[唐]张绩所补[梁]任昉的<文章缘起>内;<文心雕龙>至多是准别"骚"于赋.显然,南朝人更多的还是将"骚"纳入赋中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周星驰"小人物"电影的典型影片<少林足球>中主人公阿星和<小城畸人>中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母亲>中伊丽莎白·维拉德的形象分析,得出中西文化背景下,所折射的个人价值观及实现个人价值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