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据1986年版《崂山县志》记载:(青岛市)崂山地区共有康成书院、华阳书院、下书院、(三树堂)书院、石屋书院、青峪书院六处书院。康成书院在不其山东麓,为东汉经学家郑玄所建,现属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华阳书院位于华楼山南麓,据明崇祯年间黄宗昌所著的《崂山志》载:“华阳书院据山之半,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明末著名的私人藏书家祁承牒的生平,重点考述了他在明末浙江绍兴著名的藏书楼—澹生堂藏书的藏书历程和辉煌业绩,使我们在感慨古代藏书“聚之艰,散之易”的同时,更为祁承牒为古代典籍的保存与传播而“苦苦以求”的执著所感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相似文献   

4.
以规格最高、规摸最大、精品最多、反响最强而载入史册的中国出版成就展,充分体现了我国出版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产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的地位、实力和水平,并预示出在新世纪召唤下正以更大步伐迈向更大辉煌的我国出版业的美好前景。成就展是一次大检阅、大动员。对社会来说,它是窗口门面;对出版界来说,它又是考堂课堂。全国出版同仁在喜气洋洋地精心安排这一盛大节日的同时,也受到了有力的鼓舞、教育和鞭策。整个办展过程就是一次最生动  相似文献   

5.
辑刻于清康熙年间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140种1860卷,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关于其刊刻过程,后世各书志、书目多语焉不详或存在误解,故《通志堂经解》见于著录时,其版本一项多有不同。经过全面搜集分析各相关资料发现,《通志堂经解》始刻于康熙十二年,至康熙十九年主体部分刻完,但仍未竣事,之后仍有经解付刻,而较多的经解在校订、改版,直到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完整的《通志堂经解》刻印完毕。  相似文献   

6.
《千顷堂书目》误收5种唐人之书,是分别根据明代的藏书目录、非藏书目录和其他史料著录的。这种编撰方法与当时的史志目录完全相同。全书中属于黄虞稷家藏图书的,约仅占1/3,不宜称为私家藏书目录,而是一部典型的史志目录。  相似文献   

7.
《追来堂偶存书目》不分卷附《追来堂偶存碑目》不分卷,编者姓氏未知。诸家书目著录皆题作曼殊梦蜨生或梦蜨生,《文献家通考》、《清代目录提要》等虽有记载但未能指明作者为谁。经考证可知其为满洲成昌,顾廷龙先生早年曾嘱夏孙桐为其撰传,恐其埋没无闻。  相似文献   

8.
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自最早的(?)治侯氏刻本行世以后,不同版本相继出现,有清一代,直至民国年间,历久不衰。这些版本或不曾被人著录,或被人著录、但由于没有认真考查而出现错误。本文对其版本的流变,按时间先后,拟作以系统考证。一、三家文抄本强(?)堂本《壮悔堂文集》初版行世四十年,有宋荦、许汝霖于康熙三十三年编辑、由宋荦刊行的《国朝三家文抄·侯朝宗文抄》本。又行之四十余年,出现了乾隆五至十五年间、侯方域外孙陈履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进行文化展示、教化、交流、沟通的空间。"博物馆"的概念和博物馆的实体在中国出现,始自近代以来中西交通之经历。明末清初以降,西方传教士与外交通商人士在其中多有作为,而博物馆的实体源自清末"百鸟堂"。虽然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谭微道神父几次深入中国内地,考察探访,发现新物种近百种,在国际生物界影响极大,但他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百鸟堂"却为学界所遗忘。本文通过对谭微道建立的自然博物馆"百鸟堂"历史的梳理,从北京天主教北堂迁建这一历史事件的视角,审视博物馆这一新鲜事物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文化角色与发展趋势。博物馆对国人教育、启迪心智、开拓视野的功能,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步开展和国人对博物馆理解的逐渐深入而不断拓展,博物馆终成社会发展之精神一助,并为一时所倡导。  相似文献   

10.
大本曲是白族的一个古老曲种,采用汉字记录,白族语音演唱,其曲本、唱腔、表演方式与白族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发掘大本曲的潜在的档案价值,既能保护白族文化资源,又能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从而更好的实现民族珍贵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是进行文化展示、教化、交流、沟通的空间。"博物馆"的概念和博物馆的实体在中国出现,始自近代以来中西交通之经历。明末清初以降,西方传教士与外交通商人士在其中多有作为,而博物馆的实体源自清末"百鸟堂"。虽然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谭微道神父几次深入中国内地,考察探访,发现新物种近百种,在国际生物界影响极大,但他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百鸟堂"却为学界所遗忘。本文通过对谭微道建立的自然博物馆"百鸟堂"历史的梳理,从北京天主教北堂迁建这一历史事件的视角,审视博物馆这一新鲜事物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文化角色与发展趋势。博物馆对国人教育、启迪心智、开拓视野的功能,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步开展和国人对博物馆理解的逐渐深入而不断拓展,博物馆终成社会发展之精神一助,并为一时所倡导。  相似文献   

12.
燕翼堂账本     
《档案》2018,(9):F0004-F0004
燕翼堂是正宁县永和乡的一个商号,其账本主要记载了该商号清嘉庆、咸丰、同治、光绪、民国及解放初期的土地、房屋、田产卖买租赁等方面的交易情况,保留了借据、契约55件。还留存了该商号民国十五年到1950年的日记账600多笔,涉及日常费用支出、佣工、放款收贷等方面内容。其中民国十四年、民国十八年的土地、房产契约最多,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甘肃大饥荒的史实。这些档案时间跨度大,内容连续完整,是研究地方经济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现藏于正宁县档案馆。  相似文献   

13.
静嘉堂随想     
初见静嘉堂说得夸张一点,初访静嘉堂已是上一世纪的事情了。 几年前到日本做访问学者,日本汉学家山根幸夫先生知道我的专业,一见到我,就力劝我去静嘉堂看看,还热情为我准备好了给静嘉堂文库长的介绍信。访问静嘉堂,对我可谓是与专业有关的唯一夙愿。我早就知道:日本静嘉堂与清季藏书家陆心源的(?)宋楼有着一段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求真堂随笔     
人的年纪大了,从青年人变成老年人了,应当说更加成熟了.一个老木工的技艺比他年青时的技术肯定要高明得多.我看过老艺人表演,他手中的面团顷刻间就捏成一个维妙维肖的人像.江苏宜兴陶瓷老艺人所制作的紫砂壶,更精妙绝伦,是十分难得的艺术品,卖价上千甚至更高.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一点不假.  相似文献   

15.
静穆子实堂     
百年前的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其建筑风格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西方建筑形式特征。建校初期的建筑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代表,讲究比例,追求形式的风格特征。东吴大学稍后一些建筑上的装饰元素则逐渐  相似文献   

16.
堂属问答     
堂属问答有个用钱买官的官员,不懂官话,到任后,去拜访上级官员,上官问他,“贵县风土怎样?”捐官答道:“并没有大风,更少尘土。”问:“春花怎样?”答:“今春棉花二百八。”“绅粮怎样?”“我的身量能穿三尺六。”“百姓怎样?…“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  相似文献   

17.
屈向邦《广东诗话》(1968)的史料价值受到学界的重视,《清诗纪事·同治朝卷》根据其初版《粤东诗话》(1948)所辑录的诗人"荫堂"并非同治时人,考辨可知"荫堂"即为屈向邦(1897—1975)。但《广东诗话》中若干"荫堂"条目的行文显然并非自述,屈向邦是编著者而非著者。作为屈大均的后人,他编著此书意在彰显"吾粤风雅"的地域文化和"屈氏义声"的家族文化,黄节和屈大均是这两种文化的重要代表,"风雅"与"节义"兼重是全书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冬葵考     
曹鹏 《兰台世界》2016,(11):123-125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癃病"条目有"葵"及"烹葵"等语。根据相关文献所载,古代的"葵"当指"冬葵",是一种先民长期种植和食用的药类蔬菜,"烹煮"则是炮制冬葵的方法。又据中医临床经验可知,冬葵主治膀胱不利,与帛书中的"癃病"相合。  相似文献   

19.
书签考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4):122-128
书签是我国传统书籍的重要附属物,在典籍的生产、传播与阅读活动中扮演着凸显标题、指引查阅等重要的角色。从书籍史的视角,以出土、传世文献为基础,对各时期书签的形制和演变轨迹的考察发现,书签起源于简牍时期,以系结于简册古书或书帙外的挂签的形式出现。随着书籍装帧形式的变化,卷轴时期有了帙签、包首题签和轴签的新形式,册页时期发展为面签,并逐渐由最初的标识功用发展到标识性与装饰性并举。  相似文献   

20.
石榴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榴裙,是古代妇女子的一种时尚的穿着,石榴裙唐代以前即有之,而以唐代为盛.虽然这只是一件古代女子的衣饰,却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化学知识、文学风韵与古代风俗民情,本文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下面四个方面对石榴裙这一古代衣饰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