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销售部门的进货管理王平随着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行,不少新华书店内部试行销售部门进货责任制。不同书店的不同做法,出现了不同效果,因此褒贬不一。笔者经过多年的进货实践,认为实行销售部门进货是一种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展开讨论,使之完...  相似文献   

2.
小说评论和一般书评同样要做到三点:一论说,二分析,三引导。论说是对作品的总体评价,它好或不好或坏?为什么说它好或不好或坏?它好或不好或坏是在哪些地方?而小说作品中最普遍的是好又不好,不好又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这就更加需要评论予以仔细论说了。  相似文献   

3.
图书库存的增长,使图书进销在总量和构成上均失去平衡,反映了改革书店现有进货管理方法的紧迫性。当前,基层店在进货管理上,有的实行码洋匡算(总量匡算)有的建立未达书卡,有的仅是在书到后建卡(只有资料价值)。整个进销存缺乏横向联系。因此,对进货卡片管理实行改进,是解决重复进货,实现进销平衡的一个必要措施。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进货工作实践,试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一、解决好分类和进销存横向联系问题进货,关键要搞好进销平衡。当然首先是  相似文献   

4.
南斯拉夫的出版社,非常重视书籍的销售问题。他们的企业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国家不给任何资金,出书的基金要靠向银行贷款。书如果销不出去,拉下了亏空补不上,企业就无法继续经营,甚至要解散。职工的工资待遇,每个月也不一样,销售的情况好,分得就多,销售情况不好,工资都发不了。萨格勒布的青春出版社,是南斯拉夫几家最大的出版社之一,它有八个分支机构,二千九百多职工,和七百多家书店保持联系。该社出版部门的经理说:“出书容易销售难。我们出书的选题很广泛,因为只出一类的书,销路不好就砸锅了。”  相似文献   

5.
学术著作对指导社会实践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其效益是无法用一本书的码洋来衡量的。然而,近年来,学术著作的发行情况却很不好。许多学术著作积压在书店的库房里卖不出去,许多读者为买不到所急需的学术著作而着急。原因究竟在哪?如何解决? 一、学术著作发行情况不好的原因 1、经营亏损影响了进发学术著作的积极性以烟台市新华书店科技门市部工业书销售组为例,1987年该组全年图书销售码洋为137493元,均是征订包销,购销折扣75  相似文献   

6.
试谈出版业现状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出版全行业不断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情况、新动向。如果用几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前所未有的活跃;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市场前所未有的迷茫;前景前所未有的严峻。第一,怎样看形势,特别是发行形势当前出版形势是好,还是不好?市场是疲软,还是不疲软?正常,还是不正常?1998年以来,这是一个热门话题。现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订货会情况非常好,但出版社整体发行情况不好;书市很火爆,但平时的销售趋淡。因此,在行业内,98年有一种特别流行的说法,叫“市场疲软”。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为此,我就中国青年出版社98年的发行情况作过一个了解,发现有这么一种情况,就是  相似文献   

7.
开展评报活动,对报社内部来说,是全体采编人员发扬业务民主、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什么时候评报活动开展得好,什么时候办报质量就好,水平就高,报业就兴旺;什么时候评报活动开展得不好或根本不开展,什么时候报纸差错就多,品位就差,报业就受挫折。多年的办报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评报——是提高办报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我们办报评报的实践和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进货工作中,强调订货是必要的。但是把添货视力订货的辅助手段,这种“以添为辅”的观点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订货和添货都是进货,都是为了销售。其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图书出版前根据征订目录订货,后者是在图书出版后(或出书过程中)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再次添配,两者的目的和重要性是一致的。从作用上讲,我认为:添货反倒应该后来居上,重于订货。这是因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委托销售制和定价销售制是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的两块基石,那么经销公司就是这两项制度得以实行的载体,是维持日本现行出版流通体系的关键环节。 那末 这一体系或经销公司对出版社和书店的经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1)对于出版社而言,这一体系保证了多种多样出版活动的开展。首先经销公司有代理销售的意义。日本的经销公司网罗了全国的书店,开展销售工作。例如,东贩和日贩这两家最大的销售公司分别代理了12000家和11000家书店的进货业务。这样,出版社的销售送货工作,只要交给几家经销公司就可以了。出版社仅付出很低的费用,即可做到低成本的经营。另外,因为有定价销售制,所以不必担心卖不出价,出版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的好,销售是龙头,企业想生存,想发展无一离不开销售的带动。好的企业有好的渠道建设经验,不好的企业亦有自身渠道建设的问题。利用先进信息工具来实现渠道的建设现在正是大有可为之时。  相似文献   

11.
经常有朋友问我,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提问看似简单,其实不好回答.因为一篇好文章须具备多方面特点,本文仅就文章的精练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图书发行事业有史以来,“以需定进”这个原则就指导着我们的进货工作,对提高进货质量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是我们真正认识了“以需定进”这一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否完全按照这一客观规律去办事?这个问题值得探讨。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出版发行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需定进”中的“需”也同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包括人们对这个“需”的认识。本文就是想通过对“需”和“进”进行一  相似文献   

13.
英国第二大图书连锁店W.H.史密斯书店认为,在电子图书阅读器高于100英镑或电子图书不能在手机上阅读前,电子图书市场就不会起飞。这是该书店对外界一种猜测的回应。今年初,鲍德斯书店决定进货iLiad电子图书阅读器,而英国水石书店将在今年秋天销售索尼电子图书阅读器,因此,外界猜测史密斯书店也会加大电子图书项目上的花费。  相似文献   

14.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出版发行部门的生产力,缓解读者买书难。具体来说,特别要解决好以下几个“老大难”问题: ①如何让读者及时知道有什么新书(特别是重点书、好书)? ②当地读者有一定需要量的书(尤其是好书),书店不进货怎么办? ③读者有经常性需要的书,基层书店大都不可能充分备货怎么办? 应当说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决策者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来设计改革蓝图的。但经过十年改革实践,这些问题并未很好解  相似文献   

15.
每年出九万多种书又好又不好现在全国每年出书九万多种,是好还是不好?对这个问题,各人的答案不会一致。我的答案是:又好又不好。说好,是因为这些书显示了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速度,从1979年的每年出书一万多种,增长到现在每年出书九万  相似文献   

16.
出版社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是好还是不好,《新闻出版报》上正在讨论。见仁见智,赞成和不赞成的同志都讲了许多好意见,这是一件新事,看来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回答。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写作离不开数据,数据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经济新闻和成就报道,数据比重就更大。数据运用得好,就会使报道增光添彩,如果运用不好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实践表明,活用数据是新闻写作中不可小视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8.
评报与办报     
评报是办报信息反馈的形式之一,历来为报人所重视。从军报创刊半个世纪的办报实践看,评报一直是办报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报人还是通讯员,都有必要高度重视评报。把办报与评报结合起来,才能使报纸越办越好。评报是军报的优良传统军报有重视评报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军报评报的历史和办报的历史一样长。早在1955年军报试刊时,就发函向部队的广大读者征求意见:你认为哪些稿件好,哪些稿件不好,为什么?社论、评论有无针对性和说服力?时事政策宣传觉得如何,应当怎样搞得更好?中心工作和经常性工作报道是否切合部队实际,有无指导性?对报纸…  相似文献   

19.
我当通讯员虽然已有好几年了,但以前写的稿件比较平淡。稿子只要县广播站用用就行了,如果市报一发表,就好象是放了“卫星”,满足得不得了。由于自己对自己低要求,长进也就不大,没有写出什么好稿件。1985年,我调到工办工作,接触工业上的事多了。在工作中,我发现工业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产品不好就卖不出去,工厂就要亏损,甚至倒闭。而一旦提高了质量,尤其是创了优质产品,马上就  相似文献   

20.
评论好写不好写?年轻同事问这个问题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写.现在网络评论e纸风行,遍地都是"评论员".但这话其实只说了一半,就我个人感受而言,作为党报评论员,想要写出好评论,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