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超军 《成才之路》2011,(19):34-35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有利的教育模式。它要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一是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走向社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思想意识及心理的基础。而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化市东昌区东风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教师优秀成长、学生健康成长、生命和谐成长。这是学校多年来从《成长教育》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从教育主体而言,成长教育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最优成长;从教育目标而言,成长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最优成长,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性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的内涵式成长。终极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1.小学德育是保障我国小学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小学德育通过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个方面,促进小学生完整的人格发展,保证他们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也是是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的体现。2.小学德育是保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条件。小学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各种行为习惯逐  相似文献   

4.
朱世芳 《学周刊C版》2019,(22):166-166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之后学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基础,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前幼儿园教育要不断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以家园合作为切入点,从专业指导、合作共享、实践交流这三个层面提出了家园合作共育教育实施模式,希望为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与现代化社会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教育观。顾明远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虽然不能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都是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包括不同教育之间的和谐,教师个性发展与学校制度约束之间的和谐等许多方面。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对和谐教育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F0002-F0002,F0003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过程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优成长、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生态发展规律为依据,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构建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富有创造力的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教育只有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李雪佳 《科幻画报》2023,(3):191-192
新课程的改革推动了我国教育向着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持续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推动了现阶段教育逐步地从“育分”向“育人”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方向。而在育人的实践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也是教育能够有效开展的核心。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育人课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在诸多育人课程中,综合实践课程因为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落实素质教育培育完人目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要想综合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就必须构建一个和谐、亲密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共同体理论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一个相对理想的模式,并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作者就从教师成长、学生成长以及师生共同体构建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为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与相互促进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育三个维度中感性教育是美育的基本意义,也是其根本特征。创造教育和人格教育是感性教育的展开,创造教育是美育的时代命题,人格教育是我国丰厚美育传统的现代传承。现代美育观是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基于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关注受教育者人性的完满和身心健康,显示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真谛。现代美育观历史性地充分肯定人的感性素养本身对人生存与发展的本质性价值,由此生发出教育观念的崭新维度。现代美育观认为道德成长需要感性素养做基础,对提高人们对人道德成长规律的认识、提高德育成效具有深刻启示作用。现代美育观揭示了人的感性素养发展的特殊规律,丰富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认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美育对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现代美育观对丰富和深化当下教育观念、克服工具理性对教育的消极影响、纠正教育实践的某些偏差,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凤梅 《课外阅读》2011,(8):107-107
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重视德育,还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处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宋佳颖 《教育》2024,(6):53-54
<正>幼儿教育不仅要在目标上指向幼儿生命的全面成长,同时还要在方法上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将幼儿的学习从抽象的知识体系转向自身的主体性参与。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是一种指向幼儿生命自主全面成长的课程组织形式,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支持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对生命以及成长的理解。幼儿园成长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塑造良好性格、开展全面发展的阵地。涵养幼儿的生命发展动力,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夯实幼儿的生命根基,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目标,“成长教育”园本课程正是致力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为了凸显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办学单位要在三方面下功夫:教育理论教学应亲近实践.主动和实践对接;教育教学技能在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中培养,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师德教育宜平实、细化,在教育生活q-落实。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教师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全面发展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人才成长有一个过程,要有一定基础。我们认为,全面发展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迅速,是打基础的最佳时期。什么是人才的基础?什么是人才的结构?我国古代有德、才、识、学、体的主张;孔子的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包含德、智、才、体。我们认为人才的结构系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劳动教育。这是青少年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先说德育。德育所要解决的是政治方向问题,是为谁服务问题。它包括了世界观、道德  相似文献   

14.
"苹果银行"是依托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立足学校办学实际,紧扣学生发展现状而摸索出的一种德育评价模式.其旨在以创新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引领学生在参与评价和享受评价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身德性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通过从对"苹果银行"的初步认识、"苹果银行"的价值探索以及"苹果银行"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试图在认知中不断升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学校德育评价育人铸魂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西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一是秉持教师教育传统,为学校持续发展铸造生命之魂;二是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为八桂培养优质师资;三是彰显教师发展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优质平台;四是发挥学术优势,为基础教育提供全面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适应大学生就业需求强化高校实践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践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发展及就业中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可主要利用暑期来实施四阶段实践模型和效果保障措施,以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适应择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教育应从体育教育目标出发,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改革现行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摸式,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确立“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二是培养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三是创建道德品质教育的平台;四是引导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制约性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基础、主体成长取向和课程实施条件等方面,全面讨论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制约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主张建立“差异平衡”的课程评价理念,组织各方面学术力量共同研制与开发课程,保证其满足基础教育实践、教育科学发展及教师向高层次发展的全面需要。建立高等师范院校采取全校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策略来建设并实施课程,以充分发挥其实施可能性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三、小学语文能力训练要则(一)坚持基础性“九层之台 ,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小学教育是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的教育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智能、身体、心理和个性等方面培养良好的素质 ,奠定其做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基础 ,文化知识基础 ,审美能力基础 ,健康身体的基础。只有这样 ,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才能成为一名有教养的公民。这就是小学的素质教育。语文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 ,必然是基础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督导评价的数字化变革是教育数字化变革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为了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核心教育理念,上海市闵行区大胆进行基于数字实证的区域教育督导评价改革实践,在构建区域数字化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四维一体”区域数字化教育督导评价系统、分析挖掘区域教育督导评价数据、借助督导评价数据服务区域教育决策精准化、服务学校管理改进、服务师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创新,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