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颜文樑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他曾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其美术教育思想对苏州美专的办学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精神与意蕴相结合,中西文化相融,并教授给学生,培育出大批对当时社会建设有所助力的实用型美术人才。颜文樑作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和传承者,在我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教育史上都有着一席之地。他的美术教育充满了创新意识,对于今天的美术教育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颜文樑美术教育的创造性研究,探讨如何在今天的美术教育中合理引入颜文樑美术教育的优秀思想,并从中找到适合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本篇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科学系统的方式方法来对颜文樑实用美术教育思想的实质内涵进行系统概括,进而分析出其美术教育思想的时代创新意义。且通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出现的问题来进一步说明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借鉴意义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生活美术教育观的思想基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华民国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大纲中,贯彻着生活美术教育的观念。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克服“工具论”和“本质论”的偏弊。在当下视觉文化发达的时代,提倡生活美术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课题组深知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成果的学术论文。不仅应该具有逻辑层次的严谨性,概念界定、史料考察的准确性,教育观念、艺术观念的时代性,而且还应具有指导实践意义的价值。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以及美术教育学科建设和当代美术教育实践的需要,选择了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研究这一基础性课题。挖掘、整理、研究、发扬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丰富资源,并积极与现当代美术教育实践结合,将思想引入历史档案馆,锤骨历髓,在古代美术典籍、教育论著及西方现代心理学、教育思潮的博大深奥而极具特色的理论空间中挖掘、论证中国美术教育思想的精髓。目的是通过对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辨析、梳理,揭示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为中国美术教育实践提供参照,为美术教育学科建设尽力。课题研究以此为指导思想,并以美术史学、美术学科教育学、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为理论基础,相信研究成果能为传统美术教育资源研究方面做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一个大变局时代的李瑞清开拓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荒原。他不遗余力地创办中国现代教育事业,视教育为生命,视办新式师范教育为神圣使命,他以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他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所创办的图画手工科结束了师徒传授或父子相传的中国美术教育传统模式,其学院式教育模式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美术教育家。深入研究李瑞清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他的兴学育才和强国主张也激励着后世教育工作者们前赴后继,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挥光和热。  相似文献   

5.
高宇 《成才之路》2020,(11):4-5
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与创新。高校要调整招生导向,促进美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创新型美术人才。在高等美术教育中,要想让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切实可行,需要师生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真正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教育人才,仍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肩负的重任。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让学生树立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理想,以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7.
王磊 《文教资料》2012,(21):75-76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全方位地对外开放,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美术领域,西方美术及其思想也在与中国美术的不断交流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消化吸收西方美术教育的精华,用以改造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使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是当时美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美术教育应加强科技创新应用与艺术教育的速度,把中国美术教育办成与全球化经济时代紧密对接、跨学科、全方位的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设计、理论研究基地。积极回应全球化的变化,展开与科技时代的对话,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读图时代,“视觉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沟通和学习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当今的基础美术教育不能固守传统,要把握时代脉搏,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美术教育发展缓慢,跟不上时代的需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的认识也日益深化,发挥美术的功能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节奏支点是语言情感传达的关键。通过英汉诗歌节奏支点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句式的长与短所诠释的情感功能意义有差异。句子越短越显得厚重与苍劲,具有警示意义;句子越长越舒缓流畅、线条优美且具有更强的叙事功能;而长短错落,就更显浓郁的抒情色彩。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民族传统文化要坚持辩明“精华”与“糟粕”的基本原则;坚持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方向;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内容;坚持科学评析“文化复古”的立场。在教学中,要从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探索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is conceptual paper considers what it would mean to take seriously Freudenthal's suggestion that mathematics should be taught like swimming. The general claim being made is that “direct instruction” and “discovery” are not opposite but complementary, linked by repetitive yet explorative practice. This claim is elaborated through an empirical case of martial arts instruction. That repetitive practice can nonetheless be a fountainhead of discovery is explained using Bernstein's notion of repetition-without-repetition. Finally, we attend to parallels in canonical mathematics practice.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with a focus on reconceptualizing direct instruction, repetition, and discovery as complementary and synergistic.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为“两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当前促进“两课”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一条根本途径。在“两课”教学改革中,能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关系到“两课”教学质量和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应该紧紧围绕“两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四项核心要素;实践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处理好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实践教学与文体活动、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等三对主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造物实践和审美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传统模型制作技艺在唐宋时期已有高水平发展,清代“样式雷”的“烫样”模型更是达到“空前之作”的技艺高度。从“精益求精”的匠技实践、“传统礼制”的象征表达、“以人为本”的美学理想三个文化层面对技艺进行解读,提出符合新时代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适应性创造”的“再传承”理念。探索模型制作技艺在当代传承与发展中的更多可能性,在审美范式上对其加以提升,从而树立新时代造物思想和美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缘法而治""明德慎罚""群体意识"与"尚中贵和"等治国理政思想,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建设、以德治国、群众路线与和谐社会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理论。这些民主政治理论已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有力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ncreasing mismatch between South Africa's stated official policy on language and its gradually evolving linguistic realities. Whereas the country's institutional documents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national policies being developed) proclaim linguistic pluralism to be the national objective the country seems to be regressing to its pre-apartheid situation of monolingual practice—a situation of “English only”. This phenomenon is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language-in-education, particularly the issues of languag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dium of instruction”), language study and language and certification. The article then debates thre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in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country to take positive steps towards policy implementation, concluding with the view that language planning is not enough, and that the lack of a meaningful political will in the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of the country is the chief obstacle to giving substance to multilingualism in South Africa.  相似文献   

18.
铜仁市素有“黔东门户”之美誉,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土家、苗、侗等众多民族,他们相互交融又各自独立,共同缔造了铜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当今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浪潮强势来袭,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严重威胁,民族文化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展现铜仁市民族文化内涵,结合本地实际,对铜仁市民族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铜仁市民族文化延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庆典活动是凸显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节庆活动可以拓展文化空间,彰显文化风格与标记。中韩两国都有民间传统的大型公共庆典仪式,以韩国的宗庙祭礼和中国的公祭黄帝大典作为个案对比,分析中韩对历史文化的呈递经验,体会韩国对文化遗产“本真性”的态度,借鉴以庆典仪式呈递民族文化遗产的做法,挖掘我国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从历史溯源看,"立德树人"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寻根、继承和弘扬;从实践反思看,"立德树人"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自觉扬弃,"立德树人"重塑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人才培养基本逻辑,是对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及其在信息时代人文价值更加彰显;从价值引领看,"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基本方针,体现了对教育创新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