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准备,如何设计好“有结构的材料”,过去我是不重视的,满足于“有教具、学具”去上课就认为不错了。在教《怎样认识物体(一)、(二)》这两课时。由于设计不同,效果有极大差别,这才引起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有结构的材料”一定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包含有概念形成过程的活生生的东西,它是教师匠心独运的体现。——编者) 《怎样认识物体(一)——水》这一课,我为每组准备了装满水的水槽和玻璃杯,让学生去观察,了解水的性质。课上学生如何去玩水?如何从中探究水和其它物体的不同,如何了解水的特点?这些我并没有认真去考虑、设计。结果,探究开始后,有的学生盲目玩水,有的坐在桌旁漠然观望。研讨时只有少数同学能讲几条水的特性,大多数学生是在听了别人的发言之后才知道怎么回事的。  相似文献   

2.
材料与效果     
自然学具应当是有结构的材料,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呢?我认为除了能使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便于学生观察、搜集自然事实以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讲一年级《砂和粘土》这课时,从前布置学生用杯子准备水,由于学生年龄小,上课时顾上顾不了下,顾左顾不了右,不是水洒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细节彰显品质》,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课堂上对细节的把握确实能够彰显我们的教学品质。这几年,我几乎每学期都要讲区公开课,在讲这些课的时候我都会很认真准备,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因此学生实验能力都不是很强,我对学生的一些实际动手的能力也估计得不是很足。但实验课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想得很细,否则实验就会不成功。因此,每次我都要先试讲一次,也就是在这试讲的过程中,我都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成了我宝贵的教学财富,  相似文献   

4.
陈淑霞 《小学自然教学》2010,(7):M0002-M0002
首次执教《地球上的水》时,学生通过主动交流、合作与体验,初步了解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提高了节水认识。可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整理实验材料时,他们有的把杯子里的水随便泼在地上,有的顺势倒入水池,还有的不小心洒在了桌子、椅子上……节水意识荡然无存。看到这些,我心中一惊一一这节课失败了!  相似文献   

5.
王贺湛 《科学课》2008,(8):53-53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学生讲《毛细现象》一课。因路途较远,携带玻璃材料不方便,于是,我便把实验材料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新课伊始,经过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过后,学生们开始了实验探究活动。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水在粗细不同的三只塑料管中,  相似文献   

6.
上学期,我在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时,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些小故事,很受学生欢迎。每当讲故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神情专注,生怕自己没听清楚,落下了什么。有一天,为了准备参加学校广播操比赛,班主任要占用我的课练操,学生竞不愿意,  相似文献   

7.
上好一节自然课,除了老师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很重要外,这些材料什么时候出现在学生面前,把握好这个时度也很重要。在教学中,我就有这方面的教训。 我讲《种大蒜》一课时,课前就把花盆、土、水、蒜等一齐摆在学生面前,结果出我所料,我还没示范完种蒜的步骤,学生的蒜瓣已胡乱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实验器材少,不可能为每个组准备一份实验器材,再说学校就我一个自然老师,教了这个年级的课,还要赶着教另一个年级的课,所以课前、课后根本没有时间为学生摆放材料和收拾材料。教《摆的秘密》这一课,总是由我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 上学期,我大胆地做了一个尝试,效果居然不错。现总结如下: 课前,我在操场边的单杠上并排系了两根绳子,在一根绳子的下端栓一根短栎木棍就成了一  相似文献   

9.
<正>长春版一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是"赶集",其中《农贸市场》一课我觉得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就确定"走进农贸市场"这一主题作为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配合进行学科整合教学,我将教学设计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课前讲要求,做准备:纵向在课前提前告知孩子们准备需要交换的蔬菜、水果等物品,了解其营养价值,然后写好商品标签,做到了提前识字的目的。课中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农贸市场。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的营养》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水、盐及一些维生素,明白这些营养成分中的一部分是组成人体的材料,一部分是供给人体所需能量的,为以后的《人的消化》打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时我打破常规,对教学结构进行了变革,作了一些巧妙的安排,效果很好。 上课开始时,我没有让学生看书,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方志敏在狱中用米汤往外写信的革命故事。着重讲了鲁迅先生用加碘的水浸泡信纸,纸上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七年级美术第一课《视觉与心灵的艺术》中,有一幅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创世纪》。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每当翻到这幅画时,学生们都会有一些议论。而因为它不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讲解的内容不是很多,但往往过去好几节课了,有的学生还不时地调侃一下。我认为这是孩子们对人体艺术的不了解,从而戴上了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12.
谢翠英 《福建教育》2006,(12A):32-32
课堂教学如何引人入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环节来吸引学生。一个故事。我在每一节课课前都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丰富多彩。记得上学期刚接手五年级的一个班时,我精心准备了《唐僧师徒应聘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自然这堂课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三年级学生的命题作文作好准备,我利用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我是什么》设计了一堂说话课。小同学都爱猜谜语,于是我引用这篇课文中的句子作为谜面:“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中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让学生猜,然后根据他们猜的在黑板上板书谜底:水。我接着提问:“谁能讲一讲水可以变成什么呢?”稍加思考后,学生回答:“我揭开锅盖时,看到水变成了汽”;“在寒冷的冬天,我看见在水  相似文献   

14.
<正>这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科学课,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理,特别是对种植植物特别感兴趣。上册我曾经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植物生长变化现象,如叶的生长变化,树的落叶现象等,学生对植物的构造基本了解,这学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的内容我在教学时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因为这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特别强调的。《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的教学,我先从介绍凤仙花开始。  相似文献   

15.
《面包发霉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为了迎接一次赛课,我信心十足地做了准备。第一次试上,我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方式,提前一周让学生回家做实验。一周后试上时,实验结果大多数所见到的却不是"面包发  相似文献   

16.
带鸡蛋     
教学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做实验时不够细心,观察不够仔细,对实验材料也不够爱惜。我虽然多次给学生讲过相关的道理,引导学生克服这些毛病,但收效不大。我在备《动物的卵》一课时,看到教材上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蛋壳上的小孔。”按平时的做法,我要为学生准备几种动物的卵。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准备呢?让他们也尝尝准备实验材料的滋味。于是,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 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我颇有感触,联想到上学期听到的同样是三年级的《父母的疼爱》,老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讲述和体验“父母的疼爱”时,学生说来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备课写教案,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好象什么都要给学生讲一讲才放心,其实那样做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对我这种满堂灌的教学不欢迎,有的反映有时课教了,还不知道教到哪儿。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这次我教《“友邦惊诧”论》就改变了过去的做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课文中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要学生一般了解的,哪些是学生不懂而  相似文献   

19.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学生讲《毛细现象》一课。因路途较远,携带玻璃材料不方便,于是,我便把实验材料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新课伊始,经过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过后,学生们开始了实验探究活动。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水在粗细不同的三只塑料管中,上升高度差不多。”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我连续在几个院校讲授《资本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上学期,这门课已列为我校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下面谈谈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一、课程研究的对象这门课程,既不是讲现代世界经济,也不是讲政治经济学的帝国主义部分,而是应用《资本论》的经济哲学,结合着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相应的生活方式,研究资本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