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颁布,这两部法律在结构和内容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文章从这两部法律的立法背景、过程、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这两部法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现实当中更好地落实这两部法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联邦出台了《俄罗斯联邦文化基本法》,为发展文化提供了法律保障。《俄罗斯联邦文化基本法》包括各级政府的文化管理权限、公民的文化权利、民族文化的保护、文化领域的经济调控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等内容。旨在确立国家文化政策的原则和规范,发展民族文化,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在政府的文化管理权方面,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成立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权力,保障文化领域中各主体的利益;公民拥有创作权、文化价值知情权等,促进公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俄罗斯多民族的特点,俄罗斯联邦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延续创造条件;文化基本法对文化机构经费来源和个人收入进行经济调控,保障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俄罗斯文化发展,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公共图书馆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立法进程。落实《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主要进展是:指引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中国道路,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框架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馆藏文献信息处置规范和年报制度,地方立法细化法律原则规定。落实《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公共图书馆的责任问题,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信息的责任问题,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规定的落实问题。新时期应以新思路强化普法、用法、执法,包括贯通公共文化“二法”,衔接相关法律规定;推动“二法”普法进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体系;完善法律执行、落实的机制与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在内的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分为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同的义务主体,其法律义务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其他组织和个人承担的是消极不作为义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承担的是具体给付义务,行政机关承担的则是抽象给付义务。传统的文化法律实施机制(即文化执法模式)建立在威慑理论基础上,适用于文化市场监管领域的私权利主体。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都是承担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公权力部门,传统针对私权利主体的文化执法模式不能适用或不宜适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也不能直接适用针对文化市场监管的文化执法模式。基于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和义务内容的性质,宜对承担公权力职能的行政机关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适用公共文化法律实施的软法机制,对属于私权利主体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扩展适用公共文化法律的文化执法机制,进而构造出一种软法机制和传统机制交融的公共文化法律实施模式。图1。 表1。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的立法保障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研究梳理国内外全国性公共文化服务立法,对其特征要素进行总结和比较,并对我国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立法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立法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为人民享受和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与服务的权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公共图书馆作出既体现国际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界定;指引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呼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要求;明确政府设立和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创新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确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方针;明确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完善出版单位出版物交存制度。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调研,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研究、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国内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其中,宏观层面包括服务主体、均等化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微观层面包括财政制度、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活动、信息化和数字化等。当前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理论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9.
阮可 《中国出版》2015,(12):11-15
政府财政支持能力的有限性与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关系。只有建立刚性的制度约束,明确具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才能促使各级政府自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前提是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保障标准。保障标准的制定可使各级政府明确与自身职责相适应的服务内容,进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约束,有利于最佳秩序和最佳效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是柯平先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该著作是立足国家战略、深入探索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经典之作,也是紧扣"法治""公平""效益"原则,持续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发展的应时之作。著作的问世得益于柯平先生丰富的专业积淀、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勤勉的实践调研。著作集实证研究、理论建构、标准研究于一体,兼学术性、政策性、实证性、实用性于一身。著作体现中国特色,探析服务内涵,引领服务实践,推动服务进展,对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迈向普惠均等的高质量发展,彰显以人为本的精神情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内容进行解读,揭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方法/过程] 引入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三大概念分析工具:惯习、资本、场域,分析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对于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适用性,进而从文化身份认同、文化权利保障、文化生态平衡以及文化建设良性发展4个层面对该法案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模型,并对该法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结果/结论] 培育文化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强化文化资本的文化权利保障力、维护文化环境的文化生态平衡是公共文化良性发展的3条实践路径,3条路径间具有协同共生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文旅融合的两种话语方式入手讨论了文旅融合两种不同的语境——行政语境与专业语境,探讨了文旅融合的不同状态,以及这些状态在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取舍,最后讨论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的融合问题,其中如何在融合中保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法的调整范围和立法架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图书馆法调整的范围包括政府、公众、出版者、作者、捐赠人、资助人、信息服务商与图书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参考国外图书馆立法的经验,我国在构建图书馆法立法体系时可以考虑制定“国家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法”和出版物缴存法。  相似文献   

14.
亚美尼亚共和国《文化基本法》于2002年12月19日生效,该法从公民在文化领域的基本权利、中央政府以及地方自治机构在文化领域的职权、国家文化财产、国家与创作者关系、对外文化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文化活动给予保障,对亚美尼亚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档案文化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档案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角度十分广泛,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本文站在范式的角度研究档案文化,试图探寻档案文化范式变迁的机理,分析档案文化范式变迁的规律。档案文化范式,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所共同构成的模式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文化范式呈现不同的特点,由于受到社会背景、社会主体、管理实践、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教育的影响,档案文化范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演进变迁,并呈现出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归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现状:理论研究包括参与主体、参与模式、参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参与机制等方面的总结;实践研究主要从农村、城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地区和行业的角度进行归纳。其次,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深度不够、行业经验理论总结较少、可行性研究缺乏以及制度层面的路径许可和效益分析欠缺等。最后,指出未来应加强分类型分层次研究;加强各种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研究;全面总结行业经验并加强学科间交流,把提炼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基本规律和制定制度层面的路径许可和效益分析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大致形成数字设施体系、数字资源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三大建设路径,这三大路径在打破文化信息服务“鸿沟”,提高基层文化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新时代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审视,原有“公共数字文化”概念值得质疑,过往路径也已疲态尽显、效能递减,迫切需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与时俱进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科学应用和综合集成,聚精会神深化内容创新和渠道载体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大跨越。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基础与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事业发展不平衡,政府责任不到位,服务体系不完善,功能定位不清晰,人员结构不合理.公共图书馆立法在现行政策层面、学术研究层面以及地方性立法实践层面,已经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公共图书馆活动的"社会性"以及普遍的国际经验,决定了立法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没有应有的定位,这既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也阻碍了大学图书馆获得公共文化发展的动力。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媒介储备是大学作为突出文化载体的特点,这些文化媒介储备具有精专新深等特征。通过这些精专新深的文化媒介储备,奠定了大学图书馆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的机能。大学图书馆具有文化储备功能、文化反馈功能和知识专业转化功能,这些功能的背后是意义更加深远的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服务将是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然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