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阳谬 《科学启蒙》2011,(5):64-64
还有四天,哈利就要迎来自己17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然而,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女贞路4号,永远离开这个他曾经生活了将近17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建构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并以细腻的文字、独特的构思演绎了一批优秀的小魔法师们在魔法学校生活、学习,直至最后成长为成熟魔法师的故事。J.K.罗琳通过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顽强生存、迎战各种未知、战胜心魔、坚持正义来展现他的勇敢品质,揭示了哈利·波特正是坚持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执着地走自己的道路,敢于直面生存与死亡等重大问题,才最终扫除了自己内心世界的魔性,完成了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成为真正的勇者。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20世纪末出版,风靡全球。作者对传统魔幻小说的创新不仅仅不在于题材和语言革新,更多的是在于对真实情感的回归,对文学多元性的吸收和应用。读者能够深刻地感觉到《哈利·波特》既亲切又新奇,有怀旧味道的同时又不乏时代的气息。总之,《哈利·波特》受到市场与学术界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哈利·波特作品背后的文化现象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10,(10):48-49
还有4天,哈利就要迎来17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然而,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女贞路4号——这个他曾经生活了16年的地方。凤凰社的成员精心谋划了秘密转移哈利的计划,可怕的意外却还是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穆念 《海外英语》2013,(16):192-193
英雄形象自希腊史诗开始就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英雄都需要经历磨难、学艺、除害,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令人仰慕的英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经历了充满磨难的童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艰苦求学以及最后与伏地魔的生死决战,使他的"救世主"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该文从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哈利·波特成长历程的分析,得出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救世主"英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英雄形象自希腊史诗开始就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英雄都需要经历磨难、学艺、除害,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令人仰慕的英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经历了充满磨难的童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艰苦求学以及最后与伏地魔的生死决战,使他的“救世主”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该文从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哈利·波特成长历程的分析,得出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救世主”英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的粉丝们,你们的等待终于结束了。值吗?答案留给你们自己来回答。当华纳兄弟为了分散大片档期,而决定推迟上映电影版《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后,你们不得不再等8个月才能看到它。该系列中的上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还是在2007年,  相似文献   

8.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及电影作品中涉及到很多象征符号,可以根据希腊神话和西方文化背景对其进行解析。作者J·K罗琳女士在其作品当中多次使用了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而理解这些符号正是深刻理解作者意图和作品内容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开放的思想就像上下翻飞的毛毽子,善于想象的人能让毛毽子乖巧地听他的指挥,变幻出五花八门的样式,让观众眼花缭乱。来看看下面四位同学谁更擅长指挥毽子。  相似文献   

10.
温昊元 《辅导员》2009,(19):I0007-I0007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快醒醒……”睡梦中,我听见有人在大声地叫。奇怪,这明明是在我家,为什么会有人叫“哈利·波特”呢?难道,我和妈妈打得赌实现了?我还记得在睡觉之前,妈妈曾说过:“你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哈利·波特的!”可是……这到底是谁在叫我?这叫声越来越大,还有一双手在不停地摇动着我。  相似文献   

11.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出版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波特风”,形成“哈利·波特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哈利·波特现象”经历了“文学经典/文化幼稚病”之争后进入了回归文本、走向多元的学术研究时期。十年问《哈利·波特》研究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学者们已经从文本内外对《哈利·波特》做了较深入的剖析,下一步在往纵深继续发展的时候,也应注重联系,走向多层次的互文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日期:就在明天 天气:不好预测 心情:哇噻!好爽!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咦,我怎么还戴着眼镜啊?我取下眼镜一看,天啊!这不是哈利·波特的眼镜吗?我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镜子前一照——哇,我不仅戴着哈利·波特的眼镜.额头上还出现了一条格外明显的闪电伤疤,甚至连发型都变得和哈利·波特一样了!我高兴地蹦起来。要知道,我可做梦都想当魔法师呀!  相似文献   

13.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认识哈利·波特是这几年的事。这孩子在全世界范围内掳获金钱和人心无数,魔棒挥舞之间,总有些让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但转念一想,在我们小的时候,谁又何尝不是哈利·波特呢?  相似文献   

15.
《哈利·波特》是一个经典,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唤醒所有人尘封已久的想象力和阅读的兴趣,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他着迷。而《哈利·波特》成功的秘密,不仅在于作者的大胆的想象;还在于她让真实的世界和魔法世界之间的转化显得如此真实;在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于作品的深层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情感。一部作品带给人的不能只是吸引,还应该有思考和感动。《哈利·波特》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种商品和文化。这对打破中国儿童文学狭隘的题材视野和单一的表现手法,起到启示作用。并为这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和奇幻文学竖起了一面旗帜,流行并且经典。  相似文献   

16.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依稀记得两年前,当我走进新班级时,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她。我的天,她长得多么像哈利·波特啊! 她不是那种恬静淡雅的女孩,但这遮不住她那没有国籍感的精致姿容:白皙的肌肤,纤瘦的身材,浓淡相宜的柳叶眉,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热潮已引起众多学者对“哈利·波特现象”的思考。《哈利·波特》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有文学因素,还更多地体现了其文化内涵。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为研究的中心,分析发掘“哈利·波特现象”背后的市场外部原因以及文本创作中,作者充分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不断超越其期待视野的内在因素,以此来梳理“哈利·波特现象”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原型批评理论对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也不例外。书中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魔法世界,哈利、邓布利多、伏地魔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在原型理论中有其相对应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20.
巫术、古堡、妖精、巨人、幽灵、吸血鬼……恐怖得让人起鸡皮疙瘩,又刺激得让人尖声大叫,这正是魔法大餐该有的味道。要不,咱先尝尝开味小菜?哦,忘记告诉你,我们人类在这个魔幻世界里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那就是"麻瓜"(难道在巫师眼里,人类长得跟南瓜冬瓜西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