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模因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模因的概念,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成语、俗语、名言、名句等模因在网络流行语中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genotype)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和表现型(phenotype)的网络流行语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打造网络流行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语言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论对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蹿红网络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语言模因,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复制和传播,成为最走红的网络流行语。它的传播和影响也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际的工具,闯入了人们的语言交际世界,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强烈兴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提出"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是模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语言学界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而许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原创于网络论坛。论坛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但是目前学界仍未有对网络论坛语言的模因机制进行过研究。本研究从语言模因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论坛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现象,并通过实例来印证语言模因对网络论坛语言表达的作用,从而丰富人们的网络及生活语言。  相似文献   

6.
闫梦  梁梅红  张鑫 《海外英语》2016,(4):216-217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流行语提供了一条有效、快捷的途径。该文以模因论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并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原因,从而为研究网络流行语语言的发展与模因相结合提供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婧 《河南教育》2011,(8):78-79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用模因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网络的传播中被不断地复制、传播,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66):22-23
网络语言在当今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沟通媒介,它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在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模因扮演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模因,网络语言得以快速复制、不断发展,花样层出不穷。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对当今网络的流行语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模因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要成为强势模因,需要被广泛复制、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已经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但是现有的研究都但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未阐释其形成强势模因的原因,结合网络语汇的形式,本文采用模因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是一种具有经济性、时尚性或权威性的强势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拟从模因论角度出发,对2010年网络流行语进行解析,从而说明模因对网络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被XX"成为时髦用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模因论的角度探析其流行原因,总结"被XX"流行语的功能,希望能为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在网络流行语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模因分类、开展模因生命周期研究和模因特点分析等方面。模因论在对网络流行语做描述性分析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模因论本身存在"强模因"界定的逻辑悖论、模因概念的生物学困境、解释层次的困境,因此对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的解释力度还不够,需要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层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指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使用的语言;是特定时间段内社会热点和社会心态的反映。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进行交际的重要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两个域之间相似性是隐喻映射的基本要素。从认知隐喻角度分析流行语隐喻语义映射机制和语义泛化,揭示隐喻在流行语流行过程中的运作机制,为流行语产生和迅速传播提供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交流和交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比较中外国家网络流行语的结构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发现中外网络流行语在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方面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根据模因的传播形式与成功模因的三要素,探讨形成这种中文流行语中的日语单词复制现象的原因,进而探讨这种文化逆输出现象的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流行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变异是其创新性的体现。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拟通过原型范畴理论分析部分流行语的语义特点和结构,以期从新的角度解读流行语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周余瑞  刘世理 《海外英语》2012,(4):265-266,272
流行语的出现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和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思维活动变化的过程。任何改变,甚至是非常微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语言上。反过来,流行语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形态。该文通过谐音、关联理论、范畴映射理据分析流行语的生成机制,并从流行语语义特征研究其作用和价值,引导流行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已成为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网络流行语也成为语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个认知语用现象,它是交际者对典型语用场合的知识的运用,与人们的认知紧密相连。通过对网络交际平台中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料分析,从语言与所指的象似性和认知视角两个方面尝试探讨新认知语用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流行语属于社会语言变异现象的一种,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状况,分析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原因、社会价值及其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引导大学生创建健康文明的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贺菁 《海外英语》2011,(9):356-357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关注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通过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集体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研究21世纪以来校园中经典流行语变迁现象,能看出流行语一种显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即流行语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心态的大众化及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