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评论苦,写评论难。苦在何处?难在何方?以自己16年的写作经历看,自觉苦在神思,难来灵感。“苦”往今来,一言难尽。“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虽没有多大建树,但常有作品在“大报”发表,常有作品获奖。那么,到底创作评论的灵感从哪里来?回眸自己经历,信手拈来四例,试以论之。  相似文献   

2.
电影学院进修班的老师出了个题目,要我讲讲文艺评论的写作。这个答卷很难做,因为评论文章没有现成的写作法。做菜有菜谱,标明如何配料,如何掌握刀工,如何掌握火候,等等。关于评论,是否也可以编一个类似菜谱那样的东西呢?前些日子北京街头卖文学描写辞典,其中罗列了各种各样的描写方法:怎么写热恋,怎么写失恋,怎么写思乡,怎么写怀旧,等等。关于文艺评论文章的写作,是否也可以  相似文献   

3.
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新闻评论是众多新闻体裁中比较难写的一种。而在新闻评论中,比较难写的是经济评论。如何写经济评论是个大题目,是需要专家和教授们深入研究的。《新闻实践》的编辑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怎样写经济评论的文章,因为有写经济评论近10年的经历,所以也就应承了下来,算是从业的感想吧。大家都说写经济评论难,究竟难在哪里?我看有三难:一是难在掌握经济走势,二是难在发现典型和问题,三是难在掌握经济规律。粗粗想了想,经济评论要写得到位,至少要把握好六个关系:第一,要把握好现象与本质  相似文献   

4.
题目在哪里     
给报刊写稿,或写新闻报道,或写文章评论,都得有个题目。就是说,写稿首先总会遇到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而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不知道题目在哪里。从前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给一个秀才出了个文章的题目,秀才三天三夜没写出来,苦得要命。他老婆说:“你写文章好像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要痛苦。”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我肚子里却是什么也没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写文章必须有东西,如果脑子里空空,谈何文章报道,谈何题目?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来的“爬格子”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欲使一篇稿件得到编辑的认可,从而较为顺利地同广大读者见面,必须超越自我,走出习惯性思维这“怪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搞新闻的同志都有一个体会,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熟悉了通讯、消息等体裁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写起稿子来,往往比不会写稿的初学者还难。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习惯性思维的干扰。即别人怎么想我就怎么想,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别人怎么写我就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童,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更是当今媒体激烈竞争的利器。如今,在地市报采编队伍中,不少年轻人想写新闻评论,但囿于不知从何下手,或感到难以坚持,常常望而生畏,知难而退。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养成新闻评论的写作习惯,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五点:一、树立"我能做到"的坚定信念"成功哲学"告诉人们:自信心,对于做好一件事至关重要。任何成功者,"在胜利到手之前,必定要拥有‘我一定做得到!’的信念。"学写新闻评论也是如此,没有"我一定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9.
这回请允许我说到自己的"本行"--作为一名新闻评论课教员,我如何帮助学生接近评论写作,以及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我想,这对于评论课堂之外的评论初学者,也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徐明 《新闻实践》2012,(10):41-41
在民生报道中,事关社区居民行为的批评稿比较难写,常常是无关痛痒地说一句"希望居民提高自身素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类报道怎么写?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有位同行讲的一件事对我很有启发。这位记者曾试图批评某街道一居民楼10多户居民往下水道倒粪便的现象,后经深入调查,发现是附近公厕被拆,实在没办法而为,便变换角度,为群众呼吁,  相似文献   

11.
言论的结构     
评论文章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了。西方称评论是报纸的“表情”,我们则称评论是报纸的眼睛。眼睛是传达表情的重要器官,所以两种说法其实是异曲而同工,无非是强调评论文章对报刊的重要。近年来,我国评论文章的写作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不光内容上求新务实,而且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成为宣传党的方针路线的锐利武器。常常听到一些初学评论的人们说:评论应该怎么写?有没有大体的规律可以遵循?评论的结构可不可以理出一个大致的思路?这使我想起了金人王  相似文献   

12.
有人问,你从事评论工作多年,哪一种式样的言论难写?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社论难写!”也许在有的人看来,这个说法有些言不由衷,因为许多人认为,社论好像没什么奥妙:文字直白,道理朴素,一看就懂,并无妙趣。当然,这些同志包括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试写过之后,多半能体会到“社论难写”不是虚言。  相似文献   

13.
“评论员永远在爬坡”是一位老评论员说的,也是我干了五年多党报评论最大的感受。 刚干评论时,分管总编说“评论很难”。当时,我并没在意这话,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没难过,评论能有多难?评论不就是把件与讲话拼凑一下,有啥难的?直到开始写评论员章,我才知道错了,大大低估了评论难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与"新华体"截然不同的"新新文体" "父母满眼的爱还没看够,爱人亲热的话还没说够,孩子还没找到撒娇的感觉,你就要远行?""还没来得及为父母多捶捶腿背,还没来得及帮爱人多暖暖被窝,还没来得及给孩子多辅导些功课,我怎么忍心离去?"这还是新华社记者写的文章吗?明明是篇抒情散文的片段,却来自春节长假结束时的一篇献给打工者和留守人员的"生活杂谈"——《你的征程是我留守的开始》,刊登在2013年2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  相似文献   

15.
林炳堂 《视听界》2004,(2):86-86
评论的写作不同于消息、通讯的写作,前者以说理为主,后者以叙事为主。记者要写出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说理透彻的评论,首要的一环要选准论题。评论的题目从哪里来?这是记者、通讯员写作评论时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采写实践,就此谈些粗浅体会。1.采访时“挖”。1991年,领导安排我去四甲镇不锈钢厂采访。这个厂原是镇里的骨干企业,但好景不长,结果亏损100多万元而倒闭。我了解到这个厂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引入风险机制,承包厂长包盈不包亏,盈了装进自己腰包,亏了拍拍屁股走人。我觉得这种现象面上也普遍存在,于是萌发了写作评论的想法,写了题为《不牵心肺怎知疼》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评论好写不好写?年轻同事问这个问题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写.现在网络评论e纸风行,遍地都是"评论员".但这话其实只说了一半,就我个人感受而言,作为党报评论员,想要写出好评论,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7.
有几位通讯员来信说评论文章难写,有时选了一个好题目,但一动笔就陷入“僵局”,往往是叙说老半天,绕题打转转,有理说不清,讲不透。我感到,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一些通讯员写评论文时常常感到犯难的一个问题。其所以难,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它涉及评论文章写作中的主要之点,即如果选择论据和进行论证的问题。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为大家提供一个思索问题的路子。评论文顾名思义,主要是“评”和“论“。因此,在选好题目,提出问题之后,关键是要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这个过程也就是论证的过程。分析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日前,某报发表了我刚写的一篇文娱评论.没想到的是,该报将其效在"专栏"版面,还在我的名字前加了"专栏作家"四个字!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我从南召县统战部副部长兼工商联党组书记的职位上调任县档案局局长. 赴任之前,不止一人当面对我说:"去档案局干啥?钱没钱、权没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让咱是国家干部、党的人呢?档案部门虽缺钱没权,办事也难,但绝不可有可无,作用如李瑞环所讲"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自己能在离岗最后一站,难中想事、难中谋事、难中成事,得到群众认可、同行认可、领导认可,足矣!  相似文献   

20.
心声     
我没想到这辈子要搞新闻,因为在学校学的是财会专业。1993年3月,却自投罗网进了县委报道组。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新闻杂志就是《中国记者》。回忆初次写稿,难就难在不知写什么,怎么写。是《中国记者》告诉我“到基层去,到生活中去”我一口气跑了十个乡镇,写出了几篇反映农村经济的报道。几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