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的真实性是从业者的道德底线,而当下的网络以其迅速、便捷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随之,假新闻也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传播速度和无国界性广泛传播,不仅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什么是假新闻?谁传播了假新闻?为何假新闻在网络时代泛滥?其深层复杂的社会文化动力与文化心理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新闻学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高方 《传媒》2014,(9):14-16
正中宣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从3月底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专项行动,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防止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蔓延。此次专项行动,给新闻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正气之风",中国记协作为参与此次专项行动的部门之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特点?中国记协在专项行动中做了哪些部署?取得了哪些成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记协的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对来源不明新闻、自策划假新闻、被策划假新闻、软稿新闻、断章取义新闻、不科学新闻、侵害性新闻、偷懒新闻等类别的坏新闻,媒体人怎么看待?是否曾创作或编发过这些坏新闻?所在媒体刊发和处理坏新闻的情况怎样?读者怎么看待坏新闻?在阅读时能否识别出坏新闻?本刊分别针对媒体人和读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4.
《传媒》2002,(11)
8月1日,北京日报8版以《假新闻缘何屡屡不绝?》为题发表文章声讨假新闻,文章从今年7月 22日华商报刊登一则《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假新闻的来龙去脉,及其恶劣性质、处理结果谈起,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有不断增多之势,似乎几个月不出假新闻倒成新闻了。 文章指出,假新闻屡禁不绝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很痛恨假新闻,但是什么是假新闻呢?可能一般人会认为"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才是假新闻.这类假新闻往往比较吸引人,尤其是被戳穿以后,会有较大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2,(9):47-47
8月1日,北京日报8版以<假新闻缘何屡屡不绝?>为题发表文章声讨假新闻,文章从今年7月22日华商报刊登一则<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假新闻的来龙去脉,及其恶劣性质、处理结果谈起,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有不断增多之势,似乎几个月不出假新闻倒成新闻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阅评     
8月1日,北京日报8版以《假新闻缘何屡屡不绝?》为题发表文章声讨假新闻,文章从今年7月22日华商报刊登一则《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假新闻的来龙去脉,及其恶劣性质、处理结果谈起,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有不断增多之势,似乎几个月不出假新闻倒成新闻了。  相似文献   

8.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虚假新闻也屡屡不止。虽然这些假新闻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却并非毫无规律可循。研究其规律,对打假大有好处。一、假新闻的特点 (一)规避风险,大胆造假 近三年的“十大假新闻”,就内容方面来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是假新闻的重灾区。2001年的“十大假新闻”中这类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办的新闻打假历时7年,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他们有些疲惫: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不过也有让他们感到些许兴奋的,因为评选2007年度假新闻有了三大历史性的突破:电视假新闻终于"落网":"正面"假新闻终于现形;造假记者终被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屡禁不止的假新闻,近年来学界对其研究日渐增多。笔者通过对2001年以后相关论文的内容研究后发现,这些研究存在着三个明显的共性问题。一是作为学界研究对象的假新闻在范畴上普遍窄于完整意义上的假新闻;二是大都把损害媒体公信力的主因归到耸人听闻的假新闻身上;  相似文献   

13.
高方 《传媒》2014,(9):11-14
正3月2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当前的新闻敲诈有哪些特征?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打击新闻敲诈?公众如何分辨真假媒体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新闻敲诈者"苍蝇头、老虎身",基层苦不堪言《传媒》:为什么要采取专项行动打击新闻敲诈?基层单位和群众对新闻从业人员哪些问题反映最强烈?  相似文献   

14.
梳理假新闻的出炉,我们可以找出多少缘由?——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风起云涌,海量消息中难免真假混杂,假新闻防不胜防,这算一个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北京电视台一名记者杜撰的“纸馅包子事件”刚刚过去不久,“陕西周正龙假虎事件”又大白于天下,这些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事件令新闻界为之蒙羞,其恶劣影响严重伤害了媒体及政府的公信力。假新闻始终与媒体如影随形,“假虎事件”不会是最后一个假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6.
某些新闻工作者之所以热衷于传播这些假新闻,无非是认为它们可以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产生轰动效应,而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新闻职业道德。也可能是,有些编辑知识水平不高,判断不出这些是假新闻,再加上责任心不强或为了抢时效而不去向权威部门和专家咨询。此外,有些假新闻在受到公开揭露批评后竟被别的报刊继续传炒,这正如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29日,国内媒体公布了新评选出的2010年度十大假新闻,虽然"千年极寒"假新闻没有"人围",但与其它假新闻相比,这则假新闻有:新闻要素不全,缺乏科学依据,消息来源不明等特点,被国内媒体集体转发."干年极寒"议题是如何形成的?它被媒体集体转发的原因何在? "千年极寒"的报道过程 2010年9月16日,国内一家主流媒体网站援引俄罗斯一家新闻网的报道,称"根据波兰气象学家掌握的数据,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欧洲将迎来100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  相似文献   

18.
一、九成“造假人”是职业把关人《新闻记者》从2002年起开始评选“十大假新闻”,历时四年,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四十篇假新闻的出笼说明了什么?为此,我们根据公布的相关材料, 对2001至2004年四年的“十大假新闻”的失实原因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杜绝体育假新闻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探寻体育假新闻产生的根源,从制度上找出杜绝体育假新闻的办法,进一步重塑媒体公信力,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体育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一)体育假新闻扰乱社会信息秩序 体育新闻可以传播体育文化、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领域的交流,但这是基于新闻真实原则基础上的.一旦所传播的体育新闻失实,这些虚假信息就会误导受众,对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扰乱整个社会的信息秩序.  相似文献   

20.
现在假新闻不少,有的宣扬伪科学,有的专门揭丑,有的追求轰动效果,有的专揭明星隐私……此外,还有一种“弘扬主旋律”的假新闻。有这种“弘扬主旋律”的假新闻? 有! 先来看看这一类假新闻的实例吧! 有一位小学教师在一家县市报上发表了一篇现场短新闻。文章说,昨日上午,××镇的“个私企业老板纷纷捐款,资助镇中学建新校舍”,且说“你100万,我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