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具有不具象化的特征,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视听联觉机制,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触动。为实现视听联觉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多元情境、活用教学道具、介入旋律色彩、启动音乐演绎、引入情感主题等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视听联觉。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堂中,教师巧用联觉设计教学,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促进和调度,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欣赏体验,使学生以此建立起来的欣赏认知呈现多元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这也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创新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小学生的欣赏体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质量。在不断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积极,因而可采取视听联觉的方式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基于此,本文以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了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阐明“音乐审美”和“联觉”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分为社会普及性质的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两个方面,并说明如何将“联觉”心理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5.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审美中联觉心理过程与想象、联想、幻想、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联觉能让我们更有效地达到通过音乐审美培养和锻炼形象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融音乐、情感和身体为一体,联觉感官,促进学生思维、情感、听觉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引发表现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小学课程设置中逐渐被重视。在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成为学校及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掌握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8.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音乐艺术不是单纯的歌唱方法和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歌唱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歌唱心理对演唱的作用和影响。歌唱心理是歌唱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认知歌唱者在歌唱学习、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变化规律,是提高演唱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音乐艺术心理学与音乐教学始终贯穿在音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歌唱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歌唱心理意识的外在反应就是歌唱的行为,所以说歌唱艺术是人的歌唱心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当代音乐教育越来越倾斜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育领域能率先挖掘学生的“联觉”潜力,就能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探讨了联觉心理在幼师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歌唱是通过人类特有的声音表达情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由始至终都与情感体验相伴。因而,正确把握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一、创设情景,再现情感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学生要做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必须要有生活体验。如:在学生学习《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这首歌时,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作品中的情感,我要求学生回忆前不久播放的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剧中的科学家们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经过千辛万苦,就是为了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学生,这时再…  相似文献   

11.
蔡薇 《教育探索》2000,(1):32-33
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歌唱虽然是由人体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和共呜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但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这种协调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对歌唱训练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两种学生,一种是在老师的启…  相似文献   

12.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唱技巧,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基于此,首先对小学歌唱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从姿势、呼吸、声音以及歌曲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的基本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来说,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发声训练的学生,唱歌时会出现的现象有:音色不统一,音域难以拓展;不能应用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等。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练习,学生们发出的音色、力度会更加不统一。这一阶段的学生,唱歌时有的会大声地喊唱,有的喜欢压着嗓子轻声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区少数学生会运用假声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与共鸣,而有的就用低八度演唱。再加上没有气息的支持,学生们经常乱换气,发出来的声音苍白、干涩。这不仅破坏了歌曲意境,而且对嗓子造成了伤害,变得声音沙哑,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4.
卢赛华 《考试周刊》2015,(25):180-18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同时,由于音乐艺术具有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等特征,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将声觉、动觉、视觉、触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声乐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十分重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现状入手,探索提高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走出演唱误区的传授者,领路人。教师的演唱不仅在向学生进行各种模仿的暗示,也潜移默化地教育,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7.
赵强 《辽宁教育》2003,(6):17-17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歌唱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手势语言,避免教师语言絮絮叨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起到示意、激情、引导等作用,使教学面目焕然一新。1.示意手势音乐教学中,为了把歌曲唱好,往往要进行发声训练。训练过程中,教师经常用一大堆语言来描述,如能运用手势来表示,使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印象,便可增进他们的理解,较之单纯用语言来描摹、解说要省力而见效。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随音乐节拍进行呼吸训练时,要求吸气要“深”、“匀”,然后慢慢“撑住”、慢慢“呼出”(教师手势:手匀速下沉至“胸腹”位→慢慢…  相似文献   

18.
邹智越 《教师博览》2022,(21):82-84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在音乐歌唱教学中,加入钢琴伴奏渐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更能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在音乐歌唱教学中加入钢琴伴奏的重要性。文章将从三个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艳 《考试周刊》2015,(19):178
本文主要讲述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从想象中感悟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丰富学生音乐情感,提高歌唱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林萍 《教师》2020,(4):90-91
节奏感是指乐曲的节奏性或对乐曲节奏的感觉能力。这种能力是对节拍、旋律长短和强弱进行把握、有序整合的一种能力,旨在提高训练者的感知、创作、表现能力。因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对其学好音乐这门课程十分重要。基于此,文章以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为例,探析音乐节奏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同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