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巨著《子夜》的艺术渊源在哪里?在《红楼梦》。可是茅盾生前避而不谈《红楼梦》对自己创作的影响,这是为什么?本文作者从宏观着眼,不仅说明《子夜》受了《红楼梦》的巨大影响,而且论证了受影响的原因,同时指出了《子夜》对《红楼梦》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物欲、性欲、权欲是构成《子夜》的三个潜在要素。对金钱的追求是《子夜》中人物生活行为的杠杆和原动力,在现代文学史上描写人对物欲的追求还没有谁能出于茅盾之上;《子夜》对性欲的描写使作家超越了社会性题材容易产生的平面化和概念化的局限,进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层次开掘;《子夜》还描写了两个工头利用工人运动而展开的权力斗争,把人们对权力的欲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子夜》的欲望化描写反映了作品与作者主观思想的矛盾。《子夜》的中心是写人,而不是写某种抽象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统阐述了瞿秋白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子夜》在结构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刻划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子夜》出版后所给予的历史性评价。对瞿秋白与茅盾及其《子夜》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自不必言。茅盾小说《子夜》中,就能看到《红楼梦》的影响。前者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后者被称作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本文欲从典型环境,独特视角,结构布局,三个方面简述《子夜》对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承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雷雨》受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命运问题上和结构上的相似。但相似绝不等于相同,借鉴某些方面绝不等于照搬,《雷雨》在人物的个性化和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俄狄浦斯王》。  相似文献   

6.
《子夜》在1951—1963年间的一元化格局时代被定向为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范本进而放大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1970年代末这一视野开始遭遇挑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接受者重新对"主题先行"与"《子夜》范式"进行了思辨与探索,亦由之引发了反驳与再思考,《子夜》的接受呈现出质疑与认同并存,释解与驳难相生,挑战与悬置同在的多元格局。由于外力的迫压,"主题先行"与"《子夜》范式"等相关视野成为《子夜》接受无奈绕行的学术"暗礁",《子夜》的接受难有实质性的推进。欲改变这一局面,仍须对这两个命题进行再透视与再思辨,而不是悬置或回避。  相似文献   

7.
茅盾的《子夜》是20世纪30年代都市文学的巅峰之作,作品通过“客厅文化”这个独特的窗口来剖析中西文化冲突下上海洋场社会各类人物的内在文化心理结构,揭示上海都市文化的特质,而“客厅文化”的本质就是金钱本位化。  相似文献   

8.
探讨《子夜》与传统文学的关系,着重论述《子夜》与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艺术从中看出《子夜》对传统小说的继承、发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是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巨著:它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当时中国文坛上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瞿秋白认为“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纪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选集》卷一《<子夜>和国货年》)如果说《子夜》象一条银河,那末细节便是银河里的星星,正是由于无数颗星星的闪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巨匠。《子夜》是他光辉的代表作品。《子夜》在三十年代的出版,曾引起中国文坛的巨大震动。瞿秋白同志誉之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并且断言:“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纪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鲁迅先生在日记、书  相似文献   

11.
《吴荪甫的失败》选自茅盾的长篇巨著《子夜》最末一章。《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与它在思想内容上的高度成就相一致,《子夜》的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对人物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  相似文献   

12.
从空间叙事的角度来考察《子夜》的结构,会发现它具备了“横剖面”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故事空间化、主题空间化、人物空间化。作品淡化了时间线索,强化了空间线索,章与章之间通过空间的转换进行衔接,每章之中又分为不同的场景,不同场景之间以空一行的空白作为分隔标志,完成从一个场景向另一个场景的转换。从空间的角度来分析《子夜》的叙述结构,给我们重新解读、评价《子夜》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空间角度来看《子夜》,让我们看到了从时间角度(或故事角度)所看不到的东西,发现了其独特新颖的叙事结构。这种现代性的叙事结构与作品中的主题、人物相契合,带有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3.
在《子夜》中,茅盾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政治性、忠实性、现代性及网络性融为一体。《子夜》是一部政治色彩浓郁的小说,它不仅描绘了城市、农村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而且揭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夜》忠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子夜》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场景描写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具有网络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作者茅盾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长篇,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长篇。可是,在前几年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有人竟给《子夜》制造了一个“模式”,说《子夜》模式主要包括“主题的先行化创作原则”、“人物观念化的塑造方法”和“斗争化的情节结构法”。它对以后的长篇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这种论调,笔者不能苟同,“特萆此文进行辨析。“主题先行化的创作原则与创作手法”是不是《子夜》的首要特征呢?笔者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随着社会结构商业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朝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普遍的重商主义影响下,金钱控制、支配了伦理和情感,功利价值观取代传统伦理价值观成为都市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和指导都市人行为的风向标。都市人以理性至上和冷漠的心态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时势和激烈残酷的商业竞争。《子夜》真实地折射出都市人的精神生活。小说中描写了各色被金钱俘虏的都市人,表现了他们的理智和冷漠,也表现了近代都市人自由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杰出的长篇小说。早在 30年代初,《子夜》刚出版不久,瞿秋白曾这样评价《子夜》:“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可见这部“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的长篇巨作的分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创作于 1931年 10月至 1932年 12月, 1933年初,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是其主人公。吴荪甫是个刚强自信有能力的人,他原先雄心勃勃,一心要干一番事业:发展民族工业。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在该书出版前,曾由茅盾的夫人孔德沚抄录一份,将抄稿付排,而将茅盾的手稿保存起来。《子夜》本以《夕阳》之名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一号上发表,但因该期《小说月报》出版延期,以致在“一·二八”淞沪战争中,连同出版《小说月报》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炮火所毁。这样,孔德沚不得不又抄了一份付排,而茅盾所写的手稿仍旧保留了下来。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沦于敌手。茅盾在举家离沪前夕,把《子夜》的手稿交给他的二叔父沈永钦(字仲襄)老先生保存。沈永钦老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18.
《子夜》是“五四”以来继鲁迅《阿Q正传》之后,又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巨著。《子夜》出版于一九三三年一月,反映的是一九三○年五月至七月的历史现实。关于茅盾写《子夜》的主要意图,作者在《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一文中说: “……这样一部小说,当然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当时他们(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路’是两条:(一)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二)与封建势力妥协。他们终于走了这两条路。”  相似文献   

19.
《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历来评价甚高。但笔者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却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实际内容,特别是有关它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吴荪甫的形象分析,是存在着不少偏差的。本文立足于茅盾创作《子夜》的主观动机,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基础,试对《子夜》进行重新评价,从而论证吴荪甫不符合现实生活当中民族资本家的艺术真实,是非现实主义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20.
结构是文学作品的构造,是表现作品内容、表达作品主题、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手段。我国两部划时代的长篇小说,古典文学高峰的《红楼梦》和革命现实主义奠基石的《子夜》,它们的艺术结构都达到了高度的完整、和谐和统一。 《子夜》被人们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真正堪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结构的小说,《子夜》是第一部”,其原因除了作者先进的世界观、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等因素外,也与他从《红楼梦》中汲取养料、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