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化·语言·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语言、修辞三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又是密切的。一切精神化和物质化以及由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人们的言行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反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某些语言,某些固定形式就成为人们遵守的语言规范和修辞规范。  相似文献   

2.
汉字·女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女旁汉字以其生动的形象性负载起早期人类崇拜生殖的价值取向,并以此确立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这种意识成为博大精神的中国古代化生生不息的源头,却成为今天女性解放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旨在从女旁汉字入手,探寻女性价值之一-母性价值的社会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健 《语文知识》2004,(9):13-14
在我国古代建筑宝库中,有一类建筑形式特别引人注目——亭。亭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功用,常建于山水园林、宫苑名胜之中,供旅人游驻足、休憩、观赏。历代人骚客对亭也是情有独钟.他们常聚会于亭间,或饮酒,或对弈,或赋诗,或,以诗助兴.以会友.留下了许多传诵久远的名篇佳作。“亭以诗益秀,诗以亭生辉”,这更使亭渗透着浓郁的化气息,并逐步成为内蕴极其深厚的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人脱离动物界的直接证明,更科学地说明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语言的产生,把人从动物界"提升"了出来,语言的产生又直接促使了人类思维的发展,而有了思维的发展,人类才真正谈得上艺术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所谓“对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对话被理解为与单个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形态,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广义的对话事实上已经完全超越了原始的以口头语言交流为特征的语言学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还具有社会和化的意义。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具体来说,对话作为一种原则,往往与民主、平等、包容、坦诚联系在一起;对话作为一种策略,往往与共同在场、主动介入、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通过敞开、接纳、回应、碰撞、沟通、合作、交流、互动等,达成视界融合以及共生共荣的理想;对话作为关系思维的表征,既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人与各种本之间。  相似文献   

6.
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动手最重要,这个东西能创造一切。”心理学家也认为:“智慧处于手指上。”现代教育理念主张让聋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听科学”。这告诉我们要注重聋生的学习活动。聋生因听力障碍更应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为他们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体会教学思考与创造的过程,不断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感悟、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教师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开展阅读活动,把“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的教育体制当中。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知识储备没有老师多,经济上受制于人,再加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古训,使学生的主体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压抑。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板书写满黑板,学生们正襟危坐,稍有骚动与喧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作教学痼疾颇多。或拘泥于组词、造句、标点、面等纯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等层面上的字“基本功”训练,而难于触及写作主体从观察、体验、思维到想象、创造等层面的“能力”训练;或在应试教育一统化的标准束缚下,满足于合乎统一标准,赚得高分的变相“八股”的杜撰,使学生作堕入“思想苍白、语言干瘪、结构雷同、面目俗气”的深渊而不自觉;或谈作“色变”,望作“兴叹”,教师与学生均陷入“恐作症”而不可自拔,在作面前一筹莫展、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10.
刚刚走上讲台时,就发现现在的孩子变了.以前的孩子对学习似乎没有那么自觉,他们的注意力在别处.我小时候就经常和同学们一样吃过许多植物的蜜,很有兴致地看过蚂蚁搬家,捉过蜗牛,感受过一年四季不同的风吹……而现在班里的孩子有一大半不认识蒲公英,没见过向日葵,也不懂蜗牛是什么东西.他们相当“职业化“,他们的职业就是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语用移情指语言习得者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对方的社会文化中去,它要求语言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必须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将其作为交际的背景知识进行言语交际,因此它是语言习得的较高层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并将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用移情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如何把这些意识运用于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而且有许多可以进行语言和文化同时教学的方法,角色扮演便是其中之一。文章着重探讨了外语与文化教学中的角色扮演问题,详细介绍了成功指导角色扮演活动的基本步骤,阐明了角色扮演活动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教学缺失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国语言学家和教育者们逐渐开始关注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熟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有着浓郁的文化特色,对外语教学有着较大的帮助。英语熟语是英民族语言中经过人们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形成的固定的词组、短语或者短句,很多熟语简短上口,非常容易记忆,因此深受广大英语使用者的喜欢,并且在英语教学中成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必不可少的助手,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从熟语的起源及功能出发,通过对一些简单的英语熟语的列举,讨论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以期达到更好的外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便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语言,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言教学活动不能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考虑其目标语文化,就不会取得成功。于此作者分析了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定型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外语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学习的过程。因此,两者关系密切。社会文化定型在语言国情学、文化学和国情学的实际运用,对外语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生—师和师—生两套体系实现,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教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教师的主导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跨文化视野的人才以适应国际化的形势要求。探讨跨文化视野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我国目前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视野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建议。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视野培养应把目的语国家的典型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之中,文化教学要有总体规划,不仅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表层文化,也要积极引导探索深层的文化核心,还要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适当对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目前外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文化导入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简要讨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方法,旨在利用外语教学理论对文化导入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因此,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应处理好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