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聂华伟 《四川教育》2004,(10):43-43
新课程确立了三维的课程目标,强调三维目标并重。但由于认识偏差,不少教师认为再谈“知识”就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真是这样吗?在内蕴理解上,过去考虑学科课程时,往往从学科自身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出发,“知识”局限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即陈述性知识。而新课程视野里的知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习,辅助研究,接受咨询,方向导航。“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驱动的“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文将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马本祥 《小学生》2010,(5):34-35
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的学习观强调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认知结构的变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强调打好数学基础和注重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4.
常听一些朋友在谈论:“新课程离我们有多远?”虽说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地都很讲究通识培训,且提出“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但我们真的走进新课程了吗?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我”,又做了什么呢?从心理上,我们是否已真正地接纳了新课程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反思呢?从人际关系看,新课程的学生观与师生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是否能理解与适应?从学生学习来看,新课程强调的是建构与感悟,希望能系统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此,我们对儿童学习心理学,特别是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又了解多少?是否为此进行了必要的知…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它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是新课程赖以开发的重要理论依据。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对“化学反应速率”观摩课进行剖析,可以给正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的引领,促进化学新课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创设建构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北京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这一课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念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它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该理论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对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首先,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  相似文献   

8.
一、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建构主义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故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重要因素等。从另一方面看,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因此概括地讲,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理论资源及其取舍和消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的讨论中,论者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理论基础的“多元化”问题。针对靳玉乐、艾兴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以下简称《靳文》)中提出的“不赞成以理论的多元性来模糊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的观点,有论者认为课程改革理论要“多元性博采众长、避免偏窄,眼界宽广、高瞻远瞩”[2]。该论者所指的多元性”既指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和多元智力等理论,也包括对“基础理论进行完整、系统和深入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改革者所设想的知识观、课程观和教…  相似文献   

10.
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可《语课程标准》又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中的语言难点”,“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可以引导学生随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而我们的语教学,相当多数的教师是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既然中考不考语法知识,那么语法知识就不教了,或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干脆让学生自己看,教师则成了局外人。窃以为。如此功利性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张老师的“时分、秒的认识”教学案例,作为语文教师,我亦深感触。教材是有待活化的材料,教师必须对其进“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赋予其生命的活力。何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一句话,要关注学习起点,合理开发教材。如何捕捉起点?张老师在案例中设计的“哪些同学会看这些钟表上的时刻”这一问题,给了我们启示———“先学后教”。语文教学也应该如此,“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这些教学环节,教师准确地捕捉学生…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意义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如下假设:知识是学习者在试图理解其(原有)经验的意义时建构出来的。”“学习者不是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积极寻求意义的有机体。”即“认知意义的建构”意味着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借助情境体验来建构认知意义。如果学生认知意义的建构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是中小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课教学应做到“源于平时、高于平时”的原则。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更好地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产生质的飞跃。“主题式”复习课教学模式是复习课类型中的一种,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理念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围绕一个复习的主题展开自主探究、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以达到高效的、系统的复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科学究竟是什么?在现代主义看来科学应该是可检验的命题系统,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科学 更接近于文化与实践。但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科学不是自然与社会的极化,而是由自然和社会等多种角色所构成的网络。从基本范畴看,建构主义强调的“自我—他者—物” 的合理重建有可能整合主客二分(符合论)与主体间性原则(共识论) 之间的对峙;从知识谱系看,建构主义强调的“个人知识” 与“公共知识”的解释循环有可能超越“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的对立;从学术策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包容他者”或“正题—反题—合题” 的发现模式有可能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称原则” 的两难。也许,辩证的科学哲学并非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5.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些教师在进行建构主义理论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含义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误区。这里我们不妨先理解一下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质含义。  相似文献   

16.
“模块教学”即在教学中打通文章间的壁垒,重组教学点,以自主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该教学方式正是基于对建构主义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倡导通过个人建构来理解世界,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笔者结合一堂研读课为例谈建构主义理论之于“模块教学”实践的引领。一、话题导读,自主建构的基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杰根的社会建构论是新课程英语教育的建构主义根源,新课程的英语教育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被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建构主义提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与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知识与真实的任务情境相联系.置学生于复杂、真实的情境中,对知识理解多元化,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一、明确三维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当然要想顺利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离不开有效的学习策略,知识、过程、情感态度以及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激进建构主义思潮产生了很大影响。其批判、怀疑、解构的态度以一种偏激的、弥漫的形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放弃了教学活动的规范功能,丧失了教育标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建立在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上,并吸收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对顺应机制的深入研究,建构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师只需要布置一个结构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根据与环境互动的经验自行建构知识。知识传授并不是建构教学唯一甚至重要的目标。让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让学生有“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 ,主张“少就是多”的学习哲学 .在科学领域中 ,持续地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知识 ,学生不可能去学如此大量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理解科学的作用 ,培养分析科学信息的能力 ,而不是单纯地增加信息量 .美国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 ,学习要养成一厘米宽 ,八厘米厚的好习惯 .这里的“宽”是指知识内容 ,“厚”指对内容探索的深度 ,同样是主张“少就是多”的学习哲学 .实现“少就是多”的学习方式 ,正是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倡导的学习哲学观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这一哲学观 .设计聚焦于某一知识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