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材料]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教两个班语文课兼一个班班主任。看着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感觉还真的不错。第一堂作文课,题目是《我第一次……》,要求学生补充好题目,然后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个题目应该是非常有写头的,我对学生充满了期待。收上作文后我就读起来,陶醉在学生的叙述与想象当中。——不管作文写得好与不好,读他们的作文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这些作文能使我了解学生,认识到他们稚嫩而又丰富的内心。  相似文献   

2.
教师如何从作文本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近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试探。我改进作文批改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我班学生作文,从前一般都无写草稿的习惯,题目一出,想到哪写到哪,写完一交了事,有的连看都不看一遍,更说不上什么修改了。在他们看来,修改完全是老师的事。据此,我首先规定作文一律得先写好草稿,自己动手修改后,教师过目点头,方准誊上作文本。这是我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已作文的第一步。第二步,学生把作文  相似文献   

3.
常常为学生小作文的题目伤脑筋。说实话,从五年级至今,能想到的题目都写过了,老一套的题目学生写厌了,也写烦了。没有新鲜的东西,很难激起他们作文的兴趣。开学初,学生提议让他们自己想些题目。我说:“好啊,你们每人写几个题目交上来。”学生交上来的题目令我耳目一新,也大吃一  相似文献   

4.
开学不久.我在五年级二班语文课上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星期天”。我的本意是让孩子们写出他们在双休日的快乐和开心。没想到全班五十名同学中有四十名学生的“星期天”是由“无聊”、“苦闷”、“烦恼”甚至是“最讨厌的星期天”之类的词句所组成,只有五名学生写的是随爷爷、  相似文献   

5.
学生和我共同走进作文研究,缘起于一次作文课:快要上课了,我仍只有主题而没有题目,正着急,突然一想,何不让学生共同来拟题目,再从中挑选一些好的题目让他们进行作文呢?我试着让学生围绕着“希望工程”的内容,拟写了近30个题目,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爱好各写了一篇文章。质量好的题目及上佳的学生作文经我整理推荐后,均发表在报刊上。学生带有研讨性的参与,让师生都尝到了甜头。由此,我开始把作文研究内容和作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拉开了作文研究课的序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探觅误区:让学生了解作文教学的诸…  相似文献   

6.
“我有妈妈了!我有妈妈了!戴老师就是我的妈妈!”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小学生朱跃明在他的获奖作文中深情地写道。打开铜陵县太平中心小学501班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不仅仅是朱跃明,几乎所有孩子都习惯地称他们的班主任戴春霞为“妈妈老师”。  相似文献   

7.
天很冷,六(2)班的教室里,王老师正在上作文课。老师说:“上课之前我先读两篇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是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布置的,作文的题目是《灯光》。在读这两篇作文之前,我已经征得了这两位同学的同意。谢谢他们。我先渎王枣花同学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正>关涉学生实际生活与切身利益的问题,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有价值的写作练习。有些作文任务设计比较呆板,有的是毫无新意的“陈芝麻烂谷子”,有的是离学生生活过远(属于“不可能的任务”);有些学生认为作文命题和要求限制了他、束缚了他,可是,当有自由作文的机会时,他们仍然不会写,会说“我不知道写什么,还是给一个题目吧”。也有些学生,对什么题目都无所谓,他们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虽然是“戴着镣铐跳舞”,跳得也不难看,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世界最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以为,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改变命题方式,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命题是唤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传统作文命题存在弊端。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的时候,学生并没有作文的实际需要,只因为要他们练习,才出了题目让他们作。”比如《难忘的一件事》、《新学年的第一天》、《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我所任教的三届初中语文,都是教的普通班。在五年多时间里先后有九篇学生习作获了奖、见了报。我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之一,是注意发现有修改基础的习作,指导习作者修改,并鼓励作者投稿或参加比赛。每次作文,我都注意选出一、两篇有修改基础的习作,认真批阅,具体指导学生修改。然后在讲评课上重点介绍、分析。这样做,首先是给全班同学提供一个“样子”。由于大家都写过这个题目,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因而对同学写的优秀习作感到亲切,易于接受。他们通过对比,都较好地懂得“应当怎样写”  相似文献   

11.
一次开学刚接一个新班,第一次作文按当时的惯例,题目理所当然是《暑假记事》,然而那次作文我给的题目是《老师,请到我家来》。作了一番指导后,我说:“同学们,作文写出来了,首先要让老师看着你的作文能找到你家,其次就是要写出你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老师想到你家去看一看,做到这两条,你的作文就能得满分。”  相似文献   

12.
一次开学刚接一个新班,第一次作文按当时的惯例,题目理所当然是《暑假记事》,然而那次作文我给的题目是《老师,请到我家来》。作了一番指导后,我说:“同学们,作文写出来了,首先要让老师看着你的作文能找到你家,其次就是要写出你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老师想到你家去看一看,做到这两条,你的作文就能得满分。”  相似文献   

13.
善于偷招     
作文课之后,有的学生说:“我表姐的老师,叫他们班每个学生都背十几篇作文,结果他们考试的时候,作文都考得很好。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应当背几篇作文呢?”背作文来应试,我早听过此类的传言,却从来没有提倡和实验过。不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大道理了,仅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范文要是能真的起到“芝麻开门”的咒语效果,我觉得难度相当大。一次用了不灵,一批人用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与作假     
暑假刚刚结束,去听了一堂五年级的作文课,题目是《记暑假里一件有意义的事》。印象中这个题目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几乎是每年写一次,我当老师后也叫学生写了很多次。二三十年过去了,想不到我们的孩子还在写。作文指导课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审题,老师说,这个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啊?五年级学生因为这样的题目写多了,自然不成问题,他们很快就抓住了题目的重点“:有意义。”老师说“:对,我们这次作文就是要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暑假里做过的事情很多,哪些是有意义的呢?”这也难不倒学生,他们知道学习是有意义的,劳动是有意义的,拾金不昧是有…  相似文献   

15.
王道庄 《班主任》2002,(12):34-34
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作文,题目是《对初中老师说说心里话》。在给(1)班布置时,我提示道: “人们常用春蚕吐丝、蜡烛成灰来比喻老师的奉献精神。现在我们升入中专,想对初中老师说什么心里话,请把它写出来。”作文收上来,我发现,全班50个同学几乎全是对老师爱岗敬业、关心学生的赞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教了12年的高年级数学,近几年改教中、高年级语文,常听同事们说:“我们农村小学的作文难教,学生的作文一塌糊涂,无法改。”但我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觉得我班学生的作文普遍写的好,每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作文得分要高于别的班,学生对写作文很感兴趣,同事们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告诉他们,我只是利用本地资源去教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17.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一见如故”之感。例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上课看小说、下棋等现象,我布置了《正确对待课余爱好》的作文题;针对学生喜欢议论任课教师的现象,我布置了《我的××老师》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 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他们有话可说。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我的主要方法是,师生一起谈心,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在学习了《琐忆》后,我要求学生也写一篇《琐忆》,记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一开始,学生感觉题目太…  相似文献   

18.
一、搭建教学平台,在“合作”中引发作文兴趣根据“语文学习群体效应”中全员沟通和均等的原则,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教师先指定几个作文水平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召集人,再让他们各找一个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结对子,组成作文合作小组。这个组长由每个同学轮流担任。在习作时,全班一起对作文的题目、要求、内容互相讨论、评价、激励、探索。学生在过程中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个性差异得到了互补,提高了作文兴趣。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感、爱好、特长自愿组合成各种文学社、编辑组、诗社等等。如我班学生自愿组成了“晶晶”小报编辑组,“…  相似文献   

19.
修昆红 《山东教育》2000,(17):33-33
写作是个性活动,因为它是个体的人完整的精神活动的结果。因此,作文教学要有个性,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层次,以“因人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教法。 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布置了我们人学来的第一篇作文。眼巴巴地望着黑板上的题目,直到放学,我硬是一个字也没“憋”出来,只好偷偷地把同桌的作文本拿回家去“参考”。此后两年,我的作文课是在惶恐与茫然中度过的。直到四年级换了语文老师,我的作文命运才从此有了转机。 新老师的第一次作文课是半命题:“我喜欢的……”…  相似文献   

20.
“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正是“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这一优势,使它备受命题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每一年都少不了“半命题”作文题目。2000年北京中考有四个区均用“半命题”,海淀区是“我想让更”,朝阳区是“留在我心灵深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