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与"语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教了两届高三、取得了高考"辉煌"成绩、主编了百万字高考复习资料的我,再回过头来教高一,情不自禁地以"高考专家"自居。于是,我的口头禅里"高考"横飞,学生一开始还精神抖擞,慢慢地便有些厌倦甚至开始暗地里计算我的"高考"频率了。学生和我或许都有些不适应,彼此不免有些隔膜。  相似文献   

2.
"上海卷"20年     
高考指挥棒不变,学生负担就减不下来:高考指挥棒不变,素质教育就无法真正实现:高考指挥棒不变,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就不会改观……这样的话在社会上流行着, 似乎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某些过程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根指挥棒惹的祸。真是这样吗?不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说: "这是社会对高考认识的误解"那么,理由呢? 当我们把自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上海高考改革20年的脉络完整梳理一下,就会找到充分的理由--"小步走不停步,先试点再推行"的改革原则早让"指挥棒"变了向, 让"独木桥"变得宽,上海高考就在悄无声息、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考是指挥棒,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尽管社会上对高考的认识仍存有误区,但上海高考改革20年让'指挥棒' 逐淅清晰地指向质教育,这确是不争的事实!"李瑞阳坦言。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客观存在的"过度倾斜的高考分数线"引发的我国"高考移民"现象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来进行"封堵",但"封堵"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本文对"高考移民"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阐述此现象引发的消极影响,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考供求均衡问题探析——"高考移民"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供求关系主要受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其中政治权力和社会利益集团对高考供求均衡的扰动最大,后者导致高考市场的二元分割,损害了高考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并导致大规模的"套利"行为——"高考移民"。打破高考竞争市场的二元分割,缩小不同地域教育水平的落差,是解决"高考移民"问题、实现高考供求均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眼睛盯上了高考满分作文. 我也是. 高考过后,我总习惯性地驻足书摊浏览大大小小的晚报,看有没有披露来自阅卷场的"满分作文":高考阅卷一结束.我总习惯性地翻阅书摊上大本小本的<××年高考满分作文快递>、<××年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年高考阅卷标杆作文>之类的图书.以便为备战下一年高考的学生支招:新高三的第一堂作文课,我也总习惯性地拿出几篇当年高考的"满分作文"读给学生听,好让他们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一项活动,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被称做"高考现象"的社会现象。"高考现象"的出现表明高考已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而且已经变成整个社会的事情。"高考现象"出现的背后有种种原因,但学历社会的现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将"高考现象"放入学历社会的背景下考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高考移民"作为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原理、供需理论和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对"高考移民"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时"高考移民"现象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整地认识"高考移民"以及与它相关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它.  相似文献   

8.
高考试题都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代替的.高考命题常常不避陈题,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经过"变脸"同样可以再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有不少考题都是90年代的高考试题的变脸.  相似文献   

9.
问题一:高考两超600分,为何复读再复读? 例如:高分考生魏赫两次踏入了"同一条河流",在他熟悉的中学里"复"读. 2006年高考624分、2007年高考618分、少数民族地区考生、2006年高考时为省级三好学生,这一切,让魏赫在高考的竞争中很有优势,而落榜、复读却偏偏两次"眷顾"他.  相似文献   

10.
"高考移民"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考移民"的出现 多年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考录取线一直实行差别对待政策.近年出现了一些高考录取分数线较高省份的高中毕业生,为了考取大学或者被更好的大学录取,瞄准了区域间分数线的差异,将自己的户口或者连带他们父母的户口,空挂到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省市,高考前再到户口所在省市报考的现象,这就是倍受关注的"高考移民".  相似文献   

11.
"高考移民"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考录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在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间长期存在着两难选择。高考实行分省区定额录取的模式,从自由竞争的角度来看与考试的公平原则有某些矛盾之处,但从调动边远省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当地人文教育水平的提升的角度来看,则有其合理之处。"高考移民"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高考--分数是硬道理.理科综合的分数高低,对高考成绩影响极大.如何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多得分?下面笔者谈谈高考理科综合"抢分"战术.  相似文献   

13.
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曾撰文指出:"我想说说高考,特别是农村孩子在高考上得到不公正待遇.同样的分数因为录取比例不一样,农村的很多优秀孩子走不进大学的校门.高考上的城乡差别让我们觉得,这是对农村有志青年的不公,凭什么因为地域的原因就减少他们上大学的比例呢?要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不是个小问题."[1]毋庸讳言,我国高考录取中的地区差异显著,城乡差别悬殊,这已成为制约高考健康和谐、公平有序发展的一大痼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落后省份、落后地区的农村孩子的求学发展愿望和高考竞争心理,是在全国统考统招"公平"旗帜下的"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过去的3+2高考模式,还是现在的3+X高考模式,高中政治科复习坚持"串串门"与"找热门"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我们希望通过高考的改革来引导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然而,这一过程却难以实现.文章通过对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了"以考引学"难以实现的几个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考十几天后,我用一根冰糕买通了小弟,要他为我打电话查分.他才12岁,还不懂得"高考"这个词的含义,更不知道高考分数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我多次在电话接通后猛地放下电话,生怕会有不好的结果.小弟笑嘻嘻地接过我手中的冰糕,说:"姐,好棒哦--400多分呢!"我听了瘫坐在地上.  相似文献   

17.
这个月正是高考月.近几年来,高考日益超越考生、家长、学校和老师的范围,变成一种全社会关注的特殊现象,今年比往年尤甚,社会各界对高考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状态.我把这种社会特殊现象称之为"高考现象".  相似文献   

18.
"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源于教材"的知识原型使考生感到熟悉,"高于教材"的新颖情景则能考查考生的类比思维.因此,"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高考试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亲睐.下面笔者以一些"高于教材"的高考试题为例,探讨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9.
"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有很多方案,本文对"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进行分析,论证了"3+大综合+1"高考科目设置的优势,提出"3+大综合+1"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方向,它的实行必然会对中学教学和高校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近年来高考语文的一个稳定考点,很多考生尽管为此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从200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此考点得分率仍很低.为使高考语文"字形识记"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