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成绩不错的甲、乙两同学,同做下面这道课外习题,结果却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答案. 题:如下图,已知两建筑物Ab、CD的水平距离AC=a,在C处测得AB的顶端B的仰角为  相似文献   

2.
在2007年全国统考英语试卷中第14小题: --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__, Bill.[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2007年全国统考英语试卷中第14小题:—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Bill.A.You’re welcome B.Go aheadC.Don’t mention it D.No problem问:答案为D。C可以吗?  相似文献   

4.
2012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第27题(1)小题的标准答案是△H=-41.2kJ/mol,而在阅卷时发现很多考生的答案却是△H=47.6kJ/mol。根据题给的信息,这个答案也是正确的,那么原因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某书有这样一道智力检验题:100名纺织女在九天内织完100匹丝绸,其中技术优的每人九天织2匹,技术良的两人九天织2匹(即每人九天织一匹),技术差  相似文献   

6.
答案,应选B、C。经过实验我们发现,装置D亦能产生电流。现定性分析如下。 我们知道,当把金属棒插入电解质溶液时,一方面,金属表面的一些原子有一种把电子留在金属表面而自身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的倾向,金属愈活泼,溶液愈稀,这种倾向愈大;另一方面,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又有一种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金属表面的倾向,金属愈不活泼,溶液愈浓,这种倾向愈大。这样就在金属表面和溶液间产生了“双电层”,从而产生了电势。由于锌和铜活泼性不同,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同一电解质溶液对两金属的“浓度”也不  相似文献   

7.
刘守新 《物理教师》2005,26(1):63-63
原题:等重的两个木块由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两木块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且μ1>μ2,tanα=μ1μ2,求绳子与斜面上的最大倾线AB之间的夹角θ(如图1所示),应满足什么限制,它们才能在斜面上保持静止?  相似文献   

8.
9.
众多教辅书上有这样一道题:已知PO⊥平面α,0为垂足,A、B是α内与0不共线的两点,判断∠AOB与∠APB的大小. 所给答是∠AOB>∠APB,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解答本题有相当大的难度,命成选择题或填空题都不太合适. 现对本题讨论如下: 由∠OAB与∠OBA中至少有一个是锐角,不妨设∠OAB是锐角,则∠OBA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考直通车”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一第五章)第26题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练习八有一道思考题,《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可能的答案有7种。但笔在教学中发现,如果整格地移动小正方形,答案可有13种。如果不按整格的思路移动小正方形,答案则有无数种。现简述于下,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报道,研究者拿一个题目测试中小学生:船上有75头牛,42只羊,问船长多少岁了?结果令人哗然:绝大多数学生用机械的加、减甚至是乘法运算“创造”出了船长的年龄,答案自然都是错误的,因为答案是这道题没有答案,其条件与问题之间风马牛不相及。报道中在指出学生思维僵化的同时,也映射了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我灵机一动:何不用这道题考一考我的学生呢!半年多的学校生活是否也让他们“误人歧途”了呢?我把这个题目配上插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心里很是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原题:在图1(1)所示电路中,其U—I图线如图1(2)所示,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若电路改为如图1(3)所示,R_0=4欧,变阻器阻值范围如前所求,求安培计读数的变化范围。本题的参考答案是:1.67安≤1≤2安。对此,笔者认为欠妥。现讨论如下: 由ε=U_1+I_1r=U_2+I_2r得, r=(U_1-U_2)/(I_2-I_1)。由图象可知 r=(8-0)/(10-2)=1(欧), ∴ε=U_1+I_1r=8+2=10(伏)。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98年第5期《高中物理综合测试卷(3)》中的第20题:一列简谐横波沿一直线在空间向  相似文献   

15.
题已知sin2α=a,cos2α=b,求tan(α+π/4)的值.解法1 用正切半角公式,得解法2 使用正切的另一个半角公式,得  相似文献   

16.
题目:以初速v_0=10米/秒将质量为m=0.5千克的小球竖直上抛,经时间t=1.875秒后小球落到原处,速度变为v=5米/秒,在此过程中空气阻力f的大小始终不变,则空气阻力f的值为多少?(g取10米/秒~2) 学生们在求解这道题时,出现了八种不同的答案(其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各种解答情况如下(计算过程略):  相似文献   

17.
一道电学实验题的答案分析侯永和(陕西省三原县陂西乡陂西中学,713809)在初中电学实验中,有一类实验习题涉及到电表量程的选择,而且电路中往往接入有滑动变阻器.这类实验题由于电表量程的限制,要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实际阻值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初...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91年第二期刊载了《数学趣题》一文,对第一题男女同学的人数的答案作如下补充,并与提供趣题的有关同志商榷。把最小公倍数105进行分解质因数:105=3×5×7。因为男女人数都是两位数,所以只有下列几种情况: 3×5=15 3×5=15 3×7=21 3×7=21 5×7=35 5×7=35 根据上述情况,很容易直观发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男女人数差的1/2的为:  相似文献   

19.
20.
现行初中代数第一册(下)第80页,有如下应用题: 把一堆苹果分给几个小孩。如果每人3个,则余8个;如果前面每人5个,则最后1人得到的苹果数不足3个。求小孩的人数和苹果的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