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什么,我非常喜欢回味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史绍典的描述: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飙突进式的啸傲……确实,语文教学应该流淌生命快乐的灵动,应该架设精神丰韵的崇高。一、底蕴,在立体的学习中积淀有品位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学术视野、娴熟的教学艺术、灵动的教学机智,这就要求老师广泛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曾"戏说"我的工作是"行走江湖",江湖有其精彩与险恶,我却总是乐此不疲,以唐·吉诃德式的"疯狂",实践着我的语文理想. 我说,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 我说,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 我说,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 我说,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飙突进式的啸傲…… 我说,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 我说,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 我说,语文永远是语文…… 我一辈子,就这样思考着行走在语文的"江湖"上.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家华特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如此,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语文,是“处处闻啼鸟”的春;语文,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语文,亦是“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秋;语文,还是“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冬……我总期许着以诗意语文感知生活美好,于精彩生活中品味语文魅力,更期盼着用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4.
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是指教师和学生诗意化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实有和应有的生活领域。这是一个诗意的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了的世界。语文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要创造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一.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余春花 《现代语文》2013,(10):93-94
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占领课堂主阵地,打造诗意课堂;关注平时,潜移默化诗意渗透。留心生活,因为生活处处都是语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面对如此意蕴深厚、丰富多彩的语文,语文教学应抓住“诗意”的灵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间流淌,让情智在语文课堂中扎根,让学生在诗意盎然中享受美、感悟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诗意全无;隔三羞五的试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严重受挫;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审美意识熏陶功能退避三含。时下的语文教学急需诗意。语文教师则更应诗意地生活着,语文教学更应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8.
教学感悟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生活需要什么,语文就会赋予什么。生活需要诗意,语文就是水天相接处飘来的一片风帆;生活需要灵动,语文就是冷山明月下汩汩流淌的清泉;生活需要温暖,语文就是那冬日寒夜里的一只火把;生活需要感动,语文就是连绵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我们自如地欢笑,放肆地痛哭,生活如此可爱,我们永远年轻。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无论我们的心灵已被多少灰尘掩盖,语文永远是那冲洗心灵之尘的一抹感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魅力在哪里有人说,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就是诗;有人说,语文是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语文就是情智;有人说,语文是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的,语文就是青春。可是,语文里不仅有诗、有情智、有青春,也有平淡、苦难、死亡……所以,语文不是单色体,语文应该是个多彩体,只要生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语文。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主张是“诗意语文、诗意教育、诗意人生。”诗意语文就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会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我在拷问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什么,语文就会给予什么。生活需要朴实,语文就是黄土高坡上的一个村落,是腾格里沙漠里的一株梭梭;生活需要诗意,语文就是鸣翠柳的两个黄鹂,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生活需要灵动,语文就是荷塘的月色,未眠的花朵,是我的空中楼阁;生活需要温暖,语文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有情人送你的一束芬芳的玫瑰;生活需要感动,语文就是浩浩戈壁中的一片绿洲,是茫茫大海边的一座灯塔……语文让我们自如地欢笑,放肆地痛哭,生活如此可爱,我们永远年轻。我们必须告诉学生: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天性是聪颖智慧的,语文的性…  相似文献   

12.
陈文魁 《陕西教育》2005,(12):30-30
必答题——语文课堂,生命必须鲜活综观当今的语文教学,课堂已悄然改变,学生自主思考着,细细地品味语言,咀嚼文字,寻找语文的诗意,感受语文的魅力;学生合作探究着,一起走向语言,一起走近文字,一起追寻语文的本源,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但是,课堂中师生的“快乐指数”如何?繁华的课堂表面是否也具有丰厚的内涵?这样的课堂能否经得起细细推敲?走进语文课堂,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与新课改不太和谐的音符:文本的生命化还很粗糙,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文本表面的意义,对于其与社会、与生活有机交融仍较少;教学的生命力仍不强,课堂较多的是在语言文字上的打转转,表面理解感悟多,联通生活体验少……是什么造成了诸多问题的存在,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到底有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与其他诸多学科相比,语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诗意。她情韵悠长、广博优雅、抑扬顿挫、回肠荡气,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有午夜黎明般的静寂、狂飙突进式的啸傲……《语文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生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具,而是不能脱离思想、情意,为着思考和表情达意而存在的工具。不要说每一篇课文、每一段话,往往一个  相似文献   

14.
诗意的语文课堂来自语文教师的诗意。语文教师的诗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境界。这种生活境界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那就是读书、思考、写作。这三个因素对教师重要,对语文教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17.
今年高考作文因题目牵涉到"诗意话题",比如全国卷:《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北京卷:《春夜细雨》;湖南卷:《诗意的生活》;江苏卷:《怀想天空》;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秋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由此引来批评不断。  相似文献   

18.
“诗意语文”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点弥足珍贵,值得不断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所以很有必要对“诗意语文”进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审视、文学艺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学科,它在各种语言现象的背后,蕴含的是深厚的思想文化。它更多地承载了启人心智、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神圣使命,能更好地提高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有人说“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同时,语文的希望、语文的出路还是诗意……没有诗意的语文课是苍白的、枯燥的、令人厌恶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挖掘文本内涵的诗意,营造诗意的课堂,追求师生心灵诗意的碰撞,培养孩子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和细腻的感受,我在探索着。【缘起】苏教版第九册第一课《去打开…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语文文化?笔者认为,语文,是一个很本色、很清纯、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语文的“文化”.语文课堂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耳闻目染,让“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的渗透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