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实现教育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和倦怠的基本途径是将改善或改变诱发教师职业压力和倦怠的可变压力源与教师的自我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根本途径是为广大教师构建一个和谐的人本化环境,包括和谐的人本化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直接途径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灾后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变量学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县灾区221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灾区不同年级的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灾区不同年级和任教年限的教师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显著差异;灾区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进而得出结论:灾区教师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因实际上是教师的自我修养有待加强,但是教师职业倦怠也有它的外因,这就是教师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教师的压力往往来自于学校领导的压力,来自于上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的压力,致使现在的教师处在一种紧张的心理压力和满足是牢骚的工作环境中,最后产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引起的。来自个体的因素主要有人格因素、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等;来自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职业的压力、角色冲突、缺失人文关怀、工作负担过重、人际关系不合谐等。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是在于实施科学管理,营造良好环境;二是要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三是要提供进修机会,提高教师能力;四是要加强正面引导,提高教师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5.
如何引导中小学教师积极看待职业压力、主动面对职业压力,这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增强教师个体成就感和幸福感而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梳理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十大诱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从教师自我、学校管理和社会网络三个层面为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提供引导和支持:一方面,构建教师宽松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营造教师和谐的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压力的层次,帮助教师从职业压力中获得新生,而且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励和生成.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省赣州市十七所学校1073名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赣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情绪疲惫,而职业倦怠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压力反应;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多来自可控性低的社会、学生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核心自我评价中的四个人格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高于压力变量,教师的职业倦怠状态具有人格基础。建议学校为教师提供教学过程的自由决策权,激发教师成就动机,加强教师专业团队建设,从而有效防止教师职业倦怠,让教师能"乐在压力"。  相似文献   

7.
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和缓解对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管理方式与教师管理制度不到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机和自我规划意识不强,教师的自我认知较低与专业素养不高,都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体现激励的高职院校教师评聘制度,引导高职院校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营造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环境等应成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的因素、职业的因素和组织的因素等。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应从建立教师心理调适机制、创设和谐融洽的组织环境、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等入手。  相似文献   

9.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其工作都有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了缓解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二是加强教育改革,优化教师工作环境;三是帮助角色学习,积极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8,(28):23-23
肖庆华在《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5期上撰文说,在教育变革中,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了新的特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所致的一种精疲力竭和工作能力下降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抵制与消极心理、教学水平下降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