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提出建议:“语义教学应为学生刨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从这一意义而青,学生应该屉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当然内容。就语文教学实践而言,只有培养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白主性、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确立和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欣 《中学文科》2006,(12):5-5
《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验稿)要求在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关键就是要学会质疑。而阅读又是能让学生产生质疑的重要途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学会质疑?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才能将探究学习运用到语文诵读教学中,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相机诱导呢?  相似文献   

3.
沈维芳 《双语学习》2007,(8M):74-7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突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推进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结合苏教版七年级(上)“民俗风情”单元中《端午日》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002-2003学年度,我任教高二年级文科艺术班语文,在这些方面做了些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7.
胡绍舫 《语文天地》2010,(12):127-129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之~就是要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要联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现谈几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一、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对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通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使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达到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目的,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笔者以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谈谈其运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王天琪 《学语文》2010,(4):12-12
探究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列入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得一改以往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而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吕水仙 《云南教育》2002,(25):37-3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重视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之在语文实践中萌发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急功近利,往往忙于烦琐的课文分析、孤立的知识概念传授、单纯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徐桥 《云南教育》2002,(31):20-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  相似文献   

16.
黎莉 《青海教育》2004,(12):23-23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韩孝晔 《小学生》2011,(2):12-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呢?这是教师在新课程形势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中这样写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最大亮点,小学语文教师也正在竭力地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形成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张祥崑 《广西教育》2006,(1A):26-26,4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以构建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基点,努力贯彻新理念,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方法的根本改革。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个体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