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东西文化融合和冲撞的语境里 ,贾平凹作出了与“五四”新文化的先行者们逆向的文化选择 ,成为当代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早觉者。当西化写作面临困境 ,回归到底意味着什么 ?贾平凹的《废都》是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研究个案。造成《废都》一系列艺术缺失的原因是贾平凹在回归传统时迷失在传统之中。他的回归面临了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上海文化的建构主要以批判性、否定性姿态作出。对道德感情的偏执和对崇高话语的坚持,造成了鲁迅的批判上海文化话语的切入角度之“狭”,而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洞悉又导致其批判上海文化话语的切入程度之“深”。鲁迅的上海文化观为后人审视上海文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一向以人与自然的交融、层出不穷的奇特意象、色彩的象征、强烈的感情以及对自然与文明冲突的思索,为世界各国人们交口称赞。然而,令人感到最为惊讶的是他诗中所具有的强烈的“天人合一”境界竟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意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论文就叶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比较中,初步探究出叶赛宁“天人合一”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教育学“中国化” 关于教育学“中国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教育学“中国化”就是教育学“本土化”,过去提“中国化”,观在提“本土化”。本土就是本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东西。教育“本土化”即指吸收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但是。提“本土化”是否会使教育不仅迷失了自我成长的正确方向。而且又远离了文化传统的精神家园,从而成为盲目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另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加缪是法国二十世纪中期伟大的精神巨人.他向人们指出,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种令人痛心的景象:许多人存在着,但已不是真实的存在.他被自己的角色所霸占,一生都在演戏.他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的尊严.他为了虚荣以及所有这一切超然于人之上的抽象概念活着,从而背离了生活本身的价值.他们成为被虚荣奴役的“东西”.他生活着,但已不是本质的人,他失去了人的世界,他的世界是非人的世界.对于人的世界,他只能怀着游子般的眷念之情远远地看着它.  相似文献   

6.
文化视野     
“文化”肯定是个好词。不信,你左右、上下看看,肯定都会发现“文化”的踪迹:校园有校园文化,都市叫都市文化,建筑称之为建筑文化,连服饰,广告.所食、茶、酒,统统都可冠以“文化”……要贬低一个人,只说他是“没文化”就够了;要抬举一个人,就夸他是“真正的文化人”。“文化”是仆么?一切事物,只要与文化联姻,就让人刮目相看,一切东西,贴上“文化”的标签,就仿佛增了身价。文化是什么?据说,关于“文化”的定义,世界上有127种之多。文化到底是什么?是塑造人心智的力量,是个人在一生中为获得教养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体施加着强制力量的东西,是使人摆脱粗俗、平庸,提高品味的魔力。从文化的视野看世界,我们就看到什么?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关于“启发”教学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由浅入深、叩其两端、旁引侧证、侧面诱导等方法。孔子重视问答在启发中的作用 ,他的答教有正面之答、委婉之答、无声之答、愤悱之答几种方式。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理论和实践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 ,对当今的教学改革也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引]“文化”是个好词。要贬低一个人,只要说他“没文化”就够了;要抬举一个人,就夸他是“真正的文化人”。一切事物,似乎只要与文化联姻,贴上“文化”的标签,就提高了身价。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呢?据说关于“文化”的定义,世界上有127种之多。抽象地讲,文化是塑造人心智的一种重要力量,是个人在一生中为获得教养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在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体施加着强制力量的东西,是使人摆脱粗俗与平庸、提高自身品住的魔力。  相似文献   

9.
刘宇一在艺术探索过程中大抵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肖”,力求做到“猎微穷至精”;第二个阶段是“不肖”,刘宇一更注重“表现”,至于“再现”的客观性和逼真性则成了第二义的东西 ;第三个阶段 ,刘宇一又回到了“肖”——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作为一个驰誉世界的艺术家 ,刘宇一的可贵之处在于 :在各种纷沓而来的新思潮面前 ,他始终没有迷失自我 ,始终以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引领读者达到精神世界的净土。从另一方面看 ,刘宇一又不是一个甘于封闭、拒斥多元的艺术家 ,他时刻准备超越自我 ,向着永恒的超验的价值敞开。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梁漱溟(1893年——1988年)逝世后,党、国家和人民给他作出了实事求是、郑重崇高的评价,称赞他“始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为弘扬民族文化,扩展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国人世人也公认他为中国现代新儒学的创始人、中国现代的孔夫于、贯通古今东西文化的世界文化名人和当代中国“一位一生从事思考人类基本问题的卓越的思想家”以及“最后一个儒家”。这样,本题又转换成为中国文化(含民族传统文化)、孔子孔…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早期的文化抉择经历了由推崇传统文化,拒斥西方文化到主张中西方文化交融,构建世界文化的两个阶段,不论是开始推崇还是最终扬弃,他都是为了使中国的文化得以发展下去而不被外来文化所取代,表现出对于中国新文化理想的热切盼望。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仁君意象”,父亲是慈爱的统治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神意象”,“父性崇拜”潜含着西方人对原始父亲(上帝)的一种传统意义的强烈崇拜和深刻敬畏,父亲意象是遥不可及的。在传统文化的演变中,父亲意象也发生着巨大的嬗变:从“仁君意象”、“父神意象”到“人父意象”。现代父亲是一个更全面和人性化的角色,一方面他仍然要承担和传统父亲一样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按照舆论的要求,他要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事事参与。这种跨越式的转变糅合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精髓,使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父亲意象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在文学界被誉为"学贯中西的奇才",中西文化的浸染使他对孔子经典语录《论语》的阐释平添了些许"特色"。他在《孔子的智慧》一书中,以独特的形式和通俗的语言向西方社会译介《论语》,并以此传播中国的儒家文化精髓。文章尝试通过对其编译本的简要分析来了解这位语言大师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4.
陈复礼先生的摄影艺术以及他对摄影事业的卓越贡献为世人所公认。在其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不断汲取西方的艺术精华是其所取得的成就不可或缺的部分。陈复礼先生通过对西方艺术的构图形式、选取题材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理性汲取,在摄影艺术上找到了东西文化艺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四次大的文化繁荣时期 ,民本思想是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响亮提出并加以多方论述的学说。孔子及其儒学在当时“百家争鸣”过程中 ,促使舆论中心从天上转到地上 ,从神鬼转到人世。这对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铸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大繁荣的不朽丰碑 ;也使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显示出不可磨灭的特色 ,向全世界放射出独具的光辉。现在的中华文化是在儒家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 ,接受了西方文化中许多优秀内容而形成的全新文明 ,即我们所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西方许多优秀的学者十分尊重和注重吸取中华文明 ,使东西文化互助互动 ,相得益彰 ,综合发展。这才是适应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世界一切资源包括人类文化遗产和现代科技文明共创共享的“人间正道”。任何偏狭的、以我为中心、强加于人的霸权文化 ,与当代世界的人权价值理想和社会主义文明都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中自由范畴的核心内涵在于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与必然相对,二是强烈的主体自主自为意识。不同于此,中国传统化中的自由精神表现为人在“忘我”中与万物亲和、自然呈现本然样态而体验到的“自在”。这种以“自在”形态表现出来的自由精神,以与自然的亲和倾向和内心超越性体验的实现方式,而与审美有着更内在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7.
海子是众多诗人中独特而传奇的一位,他怀着自己的诗歌理想以火一样的热情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同时也是他诗学主张的实践。海子试图用诗歌在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建立一个人文关怀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8.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马蒂斯对东方绘画艺术钟爱有加,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将其与自己的表现技法相结合,对以忠实描绘物象为主的传统绘画理论进行了大胆变革.开创了具有强烈形式感和视觉冲击的野兽派时代。试图通过研究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与特征,去探寻东西方绘画中共通的美感规律和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施蜇存成功地推进了心理现代小说的本土化,他的心理小说在对人的复杂心理进行剖析的同时,充溢着古典的情怀,回荡着东方的文化神韵,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滋养,江南人文环境的濡染,形成了施蜇存独特的文化心理积淀。这也是他能将西方心理现代主义本土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