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自建国后经历了七次变更,从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到1989年以后主要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最终在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2.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一种领导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几经变化。建国初期.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1956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实行革命委员会和党的一元化领导制。1978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0年,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的“分工”二字去掉,统称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4年,当时教育部的负责同志曾提出进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少数学校开始试行。上述几种体制是在…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的校长职务先后经历了校务委员会制、初步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新时期的校长负责制等七次变动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毕宪顺 《教育研究》2005,26(11):32-38
领导与管理概念不同,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也有明显区别。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而非管理体制。正确认识和区分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明晰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科学构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调适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监督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是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校务委员会制、董事会制、教授委员会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经过反复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领导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完善大学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保证。沈阳医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体会到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是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保证。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要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党务、校务公开。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经过多次变更,先后实行过多种形式。一九五六年以前,实行过“一长制”,学校设党组。一九五六年以后,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一九六一年高教“六十条”规定,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文革”期间还实行过“一元化”领导,充分发挥军工宣传队作用。一九七八年在重新修改的高教“六十条”中又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十二大”党章规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些体制除“文革”期间的“一元化”领导之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过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中国高校领导体制经历了起步探索、逐步调整、形成发展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共14次调整,实施过校董会制、常委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十余种体制,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反复及短暂的重叠实施.总体上,高校领导体制的历史嬗变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同步、与国际政治形势变幻相随、与党的执政方式调整耦合、与学校党政职权划分相生、与行政和学术权力协调共融,实现了正当性溯源确立、实践性经验强化、法律化方式固化、探索性调整塑造、持续性平衡优化.新时代,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中国高校领导体制向纵深发展,应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牢政治方向,坚定党的领导;夯实制度根本,坚信法律治理;推行合作共治,坚持扩大民主;推行学术固本,坚守教育本质;加强监督保障,坚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高校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准确把握这一管理体制的科学内涵,完整实施这一管理体制的操作规范,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全方位开放、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目标和超常规发展的今天,高校如何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力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必然选择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探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是党和国家对建国50多年来高校领导体制探索、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高校性质、根本任务与管理特点的有效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建设,保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后,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经过多次变革,先后实行过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等7种主要领导体制,实质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委员会制、党委制和一长制。分析整理历次体制变革的过程与特点,对于理顺学校内外部关系、推动学校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内部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进一步准确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内涵,正确处理“党要管党”与“党管学校”、党委与校长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和学校民主建设,切实改进党委领导方式,合理配置高校内部权力,实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在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及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高校内部领导体制为“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简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和切实贯彻落实这一法律规定,对于依法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切实提高高校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和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贯彻《高教法》,准确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法律内涵建国以来,我国高…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学校根本领导体制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新形势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需要改进和完善,其主要途径是依法治校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从而解决"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党中央对三十几年来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是几年来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行校(院)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说的“学校”,当然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原来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总支、支部,下同。)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今后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的权力是什么?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不会削弱党对学校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党政关系如何处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这些问题不明确,就会妨碍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改革。本文打算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6.
重要的问题在于贯彻好民主集中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集中体现,也是在高等学校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理论探索、实践总结和制度创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高校党委就能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能顺利实行,学校的事业就兴旺、就发展;什么时候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不能顺利执行,领导班子建设就会陷入困境,遇到难题,学校的发展就会遭受挫折,党的形象在学校就会受到损害。近年来,高校通过开展“三讲”教育、“警示”教育、“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7.
校务委员会制度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针对学校管理实际提出的一种新型制度,是校长负责制下学校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的补充,构建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为辅,其他工作制度有机配合的"一主两翼"管理体制。校务委员会发挥"校长负责制下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有关事项的参与者、建议者、协调者和审议者"的作用,是拓展新形势下学生、教师、家长、社会行使民主权利、有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领导体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校长权力失衡容易使校长权力滥用,导致教育腐败,这种背离了校长负责制初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对校长权力的监督不力造成的.要完善对校长权利的监督,应对校长实行问责制,完善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制度,使二者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与制衡功能,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使问责制有法可依;改变过去的校长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领导任命的状况,建立规范的校务委员会;加强异体问责,使问责主体多元化等等.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我国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主要有三种领导体制: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在这三种领导体制中,校长负责制以其特有的优势最终被确定为我国中小学内部现有的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极大地调动了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这种领导体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校长负责制究竟是不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领导体制?还有那些方面需要得到改进?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迫切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下期起,泸州市梓潼路小学着手整体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整体改革的内容包括:一是改革校内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年段主任负责制,校长有权任免学校行政和教学领导干部,并统一指挥学校全面工作。年段主任向校长负责。同时在校长领导下建立校务委员会、教学研究委员会和家庭教育研究委员会,进行有关方面工作。二是调整课程设置。在执行部颁教学计划、不增加周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