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相似文献   

2.
薛鹏 《华章》2013,(23)
目前我国的射频技术及应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标准规范上不完整,但是许多国内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并开始实施RFID技术和项目。本文通过对轿车亮饰件智能射频总线控制工艺装备的研发分析,应用RFID技术把任何包含信息的可识别智能芯片的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管理的一种高效率的网络。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强调物品的互联,被看做一种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使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件互为连通而形成的网络,具有“4A”通信的特点,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阻ything)都能顺畅地通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实现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结合。文章在介绍了物联网概念、特征和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上,针对目前远程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物联网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通过RFID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等设备,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体,将具有身份和虚拟个性的物体与社会、环境和用户内容连接并通信。剖析当前在物联网领域存在的关键性理论问题,研究物联网的体系结构,阐述现阶段的解决方案所使用的相关技术,探索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依靠网络连接起来的硬件平台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并实施多种应用。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物联网”还没有公认的概念,总体来说,它是一个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就像电脑插上网卡、WIFI等上网设备,让所有的物品都能通过RFID电子标签等技术联系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之中,实现智能化的监控、识别和管理。“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其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是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而成的新型网络,其具有与互联网类同的资源寻址需求,以确保其中联网物品的相关信息能够被高效、准确和安全的寻址、定位以及查询。从物联网的基本介绍出发,分析了物联网资源寻址技术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最后探讨了物品标准寻址层的物品标准寻址系统,物品标准寻址层的资源地址信息。  相似文献   

8.
工业物联网(IoT)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将物品智能连接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对物品进行实时跟踪和更新,实现信息的自动识别,最终构建一个管理智能化的新型工业体系。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开放透明性、不可撤销和不可篡改的特点为工业物联网提供了可信、透明、安全的信用保障。本文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和工业物联网架构与痛点,并综合工业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区块链在工业物联网中的技术架构设想。  相似文献   

9.
郭婧  周梅 《教育教学论坛》2019,(14):265-266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本科课程教学发展要求,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和盲区。结合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和教师教学方式混合化的特点,对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物联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设计等进行分析和说明。通过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将"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到物联网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并对其教学流程及应用成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联网因其能实现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楼宇智能化实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在楼宇智能化技术中具备广阔的前景.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况,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发展和未来,分析了目前存在且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不是互联网、传感网、产品电子代码,也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应用。物联网将"互联网"和"物"连接在一起,就意味着把破坏性创新引进到当今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世界。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是物、网络、语义等视角的综合而形成的集网络、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融合系统。在物联网语境中,物联网技术像人一样形成了人为的自主特征。物联网意味着一种潜在的技术异化的环境:个人隐私以多种方式受到威胁。而现有对隐私的制度规约存在诸多的不完备性。  相似文献   

12.
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再度掀起了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作为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发展的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育教学领域也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在中小学。根据目前小学课程改革的教学现状,以江苏省苏州市M小学开展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物课程"让花变色"为例,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教学模型,分析物联网课程的教学应用情况,尝试构建完整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追寻智慧生态教育课程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物联网专业是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我国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技术的研究,目前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物联网指通过某些信息传感设备,按照一定的传输规则,在物体与互联网之间建立无形的联系,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的一种网络。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4.
从IT基本常识出发对物联网的目标、架构和实现机制做一简单梳理与解析.物联网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将信息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起来;当前主流物联网解决方案都有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的技术架构;物联网实现全球物品信息的实时共享,需要依赖传感感知机制、传输通信机制、网络发现和搜索机制、智能化信息处理机制等高新技术支撑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互联网开设网络课程进行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网络课程发展情况,网络教学的优势、高校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等,对高校网络教学质量优化路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Internetot Things)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一作为一种最能体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模型,物联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7.
教育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品互联所形成的网络,所有物品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标识,探讨了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本文基于对物联网的特点、技术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认识,探讨了物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因其能实现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智能建筑实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在智能建筑中具备广阔的前景。介绍物联网技术的概况,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发展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从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角度阐释物联网的内涵,按照感知层、传输层、服务管理层、应用层的分层模型介绍物联网每个层次所涉及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通过传感设备将现实世界的各种物体互联,从而构成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具有信息感知技术广泛应用、异构网络互通和数据智能处理等特征,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高校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智能学习环境、智能实验环境、智能校园安全和智能图书管理等方面。高校物联网建设在技术和伦理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