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回避的两重性。其根本的缺点和不足,必因其与现代化的格格不久而被摒弃;而传统文化的精华,则要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使中华民族获得振兴。由此,我们应该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大学生在塑造着自己的思维、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时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其道德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影响的现实意义出发,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课程价值取向是影响课程活动的核心因素.它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之中,并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运行.文化传统是制约课程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分清不同文化传统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特征对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是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文化积淀,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各个阶段性的表征,自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加大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在这个思想文化激荡的年代,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价值取向工作成为当前教师思考的热点问题。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引导青少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E-learning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E-learning理念是从国外吸收进来的,为我所用还必须经过我国文化改造.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不仅对传统教育有影响,而且对现代教育也有影响.我国传统教育的权威化、功利化、家庭化的价值取向影响着E-learning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我国传统价值取向对E-learning的影响,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6.
唐末北宋时期,由于传统儒学思想衰颓,人们不再沉醉于理想的追求,而把生命的视点投向世俗的享乐上,追求愉悦和轻歌曼舞成了人们生命或生活的主题。在这种释道思想为精神支柱的背景下,艺术家把笔触伸进了生命自然的深处,努力开掘出幽秘多汁的情感世界,因而作为“娱宾”“遣兴”的词便迅速发展起来,并把人间的男女之情作为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本文从"自信、乐观"、"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意志品质"、"挫折面对"五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思想予以论述,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湘南学院学报》2020,(3):78-80
钢琴是西方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乐器,虽然在我国传播时间不长,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进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随着西方钢琴文化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逐渐融合发展,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印上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色彩,魅力逐渐开始显露。通过阐述我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思想,以期促进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钢琴属于西方的一种乐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但对于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却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钢琴文化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我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逐步显示出了借鉴性,同时也显示出了差异性,塑造了中国独有的音乐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提出了钢琴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史,和平主义始终是贯穿其中的命脉与价值取向。这亦可从马克斯·韦伯和罗素等西方大家的论著中窥见一斑。这一取向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培育与形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科书是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以百年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篇目价值取向的变迁,有利于以整体的、历史的视野把握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特征,促进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聚焦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时期12套教科书的中国神话、中国寓言、名人故事、古典诗词四类传统文化篇目,借助六维价值取向分析体系,能够发现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儿童智、勇、勤、学,修身养性,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尊重自然,求真务实,辩证思考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济是一位倾向于文化含义之"遗"的清遗民。他在清末反对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温和的改良。在清帝逊位民国建立后,梁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从对民国寄予希望到失望,但反对复辟清朝,选择殉节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从梁济在民国后的价值取向,认识其有别于其他清遗民的文化遗民情结,这是梁济既传统又趋新的人格特质形成的,反映了民国新旧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文章从梁济的价值取向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坚定的文化信仰,不断发展变通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消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产生的不同背景。其次,简析了在不同背景下,中西方文化所产生的价值取向在利益追求上的侧重点不同的原因。最后,分析这种利益侧重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整体和个体的认识差异以及西方追求个人利益所应引起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其树立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求虚与务实的价值追求、感性与理性的价值评价、包容与功利的价值选择表现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突与矛盾,而老庄道家“知常无为,行不言之教以治道;见素抱朴,效万物为师以治身”的教化观将能够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适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中国当代学的困境,出现了许多满怀忧虑的学论争和化论争,因而,在学的价值与化之间进行一些较系统、较理性的思考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诉讼观念已经严重阻滞中国现代法治进程,重塑社会主义新型诉讼观念成为当务之急,分析传统诉讼观念的成因首当其冲。本文利用现代法学分析理念,从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全面分析和揭示了传统诉讼观念的内在成因及其关系,为重塑社会主义新型诉讼观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一定文化的特质,是一定文化之所以成为该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就应该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是那么恒久。决定这一点的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整体思维方式,即讲求一元、天人合一、注重整体、追求和谐的独特思想;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尤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家、人与国之间关系的和谐,由此衍生出独特的中华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的政治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它的文化价值取向无疑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我们民族处世与思维中的贵中守和的中庸原则、与其它民族关系上的博大容纳精神、政治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的北纬点,即是中国民族文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从化的深层渊源出发,讨论在化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念对化的渗透的影响。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新化的构建,应当积极地涉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成果。使其不断融于自身化的血脉之中。但化的开放并不意味着自身个性的丧失,而要以中华化民族性为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