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中的卦爻辞多为当时的民谣,它是我国比《诗经》更早的远古民歌。本文从文学角度分析了《周易》卦爻辞民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并阐述了这些民歌长期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周易》记事文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记事文语言简洁精炼,用词准确恰当,记事内容广泛,在记事中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对比、心理与场景描写、人物形象刻画等文学笔法,对后世散文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周易》卦爻辞中有关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的记事分析,来探讨《周易》卦爻辞记事文作为记事体文学先驱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周易》卦爻辞不仅蕴涵深刻的哲理,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古老的歌谣,这些歌谣是先民真纯质朴的歌唱。《周易》中的古歌具有一定的数量,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是通向《诗经》的最完美的锚垫。本文从文学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论述古歌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这种相似主要表现为对天道、朝政、人生的忧患意识,本文在对其忧患意识作比较的同时,还就《周易》卦爻辞的制作年代,卦爻辞和《小雅》中部分诗歌的来源,作者群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从《周易》的影响看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对柳宗元散文的影响很深.从表层上看,柳宗元作品中有多处直接或间接引用到<周易>的卦爻辞;从深层看,<周易>立象尽意、天人合一、直面忧患这些文学传统影响到柳宗元山水游记基本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周易》卦爻辞中民间歌谣存在的几种形式,并通过具体的卦爻辞的实例研究,说明了《周易》中的一些卦爻辞与民间歌谣的关系,并能够弃绝卦爻的义理,切近其作为歌谣的原初风貌及涵义,从而展现了古老而纯朴的先民的生活习俗概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易经》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总结了《易经》卦爻辞的文学价值所在,认为:《易经》“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创作原则影响了先秦散文的创作传统;《易经》卦爻辞本身也有文学性,其引用的民谣代表了《诗经》之前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文则代表了散文萌芽时期的特征,其语言艺术也给后代作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周易》卦爻辞的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卦爻辞简短古朴,不仅蕴含着深远的哲学内涵,而且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它保存了远古兴诗,具有诗句短促单章独句,兴多兼比喻意明显,事辞言事客观明了的特点。与《诗经》兴诗相比, 《周易》兴诗更为古朴,它客观上展示了《诗经》前兴诗的发展轨迹,是研究我国远古歌谣民族特色的重要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表现形式颇为特别,除文字外,还有卦爻符号,而文字又与卦爻颇多关联,在修辞上形成一定的特色。本文将《周易》“互文”分为爻内互文、卦内互文和卦际互文三类,以揭示其应用特点。本文认为研究《周易》互文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正确理解《周易》卦爻辞的含义,解决一些训诂问题;二是对探讨互文的起始及其形式变化有参考价值,并有助于明确“互文”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周易》卦爻辞 ,古今注疏 ,汗牛充栋 ,但有些注释不能令人满意。在前辈注疏的基础上 ,文章对前八卦中的一些卦爻辞作出新解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上古先民是否具有鲜明的语体意识,根据《周易·系辞传》所给的信息以及《周易》卦爻辞中的"辞"的特点,运用类比推理、溯本究源的方法得出"辞"是一种曲托假借、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这无疑对后世文体抑或表现手法影响巨大。由此断说当时已出现文学自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易学研究成果上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周易》成书于秦汉之时,并说它是先秦哲人宇宙观、方法论批判性总结的产物。这固然无可非议。但有一点还没有引起注意,即:《周易》中的卦爻之辞可能是后人纂写的,现存的殷周卜筮之辞或“象”难免有作者的附会与加工的地方,但先秦卜筮中必有义理所在。若无义理而只有占法,如何能使当时的人们相信和崇拜它呢?本文对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编著摘要:《周易》之卦爻辞有字面含义、儒家释义、卜筮隐含之义、启迪管理之义。《周易》以神道设教的方法、占事寓理的手段,从精神上给人以引领,可以说《周易》借助卜筮实现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在西方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但当前的《周易》卦爻辞英译本在字、词、句三个层面都存在大量误译。本文以理雅各译本、卫礼贤/贝恩斯译本、彭马田译本和汪榕培译本为例,分析了通假、词义引申、句读、省略和倒装句的文本考辩问题和误译现象,并提出译文应译出原文中通假字所对应的本字,由卦爻辞的义理决定对词汇本义和引申义的取舍,根据每卦每爻的中心思想和《周易》的整体精神给卦爻辞断句,在译文中补充原文的省略成分,将变式句还原成常式句。  相似文献   

15.
“茅”因其实用功能成为先民生活重要资料来源,进入文明社会后因其实用的社会化而具备了礼俗性质,并见于各种文献。《周易》的《泰》《否》卦爻辞“拔茅茹,以其汇”与祭礼、《大过》卦爻辞“藉用白茅”与婚礼均有联系,本文依据“茅”相关礼俗暗蕴的礼义,对相关卦旨进行阐明。礼俗的接入不但对《周易》文本的理解有所补益,也可深化殷周礼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格言和谚语是早期的文学样式,完全符合文学的基本性质。《易经》卦爻辞中格言和谚语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和语言运用的艺术化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作为议论文学的源头,先秦格言和谚语直接影响形成箴铭、哲理诗、寓言等文学体裁,并且对先秦议论文学基本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先秦格言和谚语及《易经》卦爻辞中格言和谚语在先秦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周易》卦爻辞中多处谈到"饮食"。人的生命依赖于食物与水,因此在《周易》哲学中,以"饮食"象征阴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与卦爻辞的产生时代大致衔接。《周易》卦爻辞象征艺术的三大特点:鲜明性、典型性、含蓄性,已初见“比”、“兴”之端倪,对《诗经》“比”、“兴”表现手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二又不可等而视之。卦爻辞的“象征”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思维),而《诗》之“比”、“兴”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占筮之书的《周易》,在其卦爻辞中却孕育着中国早期文学诸文体的胚芽,于占筮之树绽放出文学之花。它不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殷末周初原始文学的风貌,保存了甲骨卜辞之后、《尚书》和《诗经》之前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段珍贵史料,而且像“太山遍雨,河润千里”那样开启了后世的文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寓言、散文诸文体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