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人深知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将孩子的身心键康、学习习惯、自我调理等素质教育不落痕迹地化入写字教学中,会使你有意外的惊喜。教学中,让学生把抽象的字当战形象的“人”来对待,所写的字就是自身的化身.所以必须做到身正、眼正、笔正、心正。  相似文献   

3.
“添”,是修改章的常用技法。 “添”,加也,如“添油加醋”、“如虎添翼”、“画蛇添足”、“添枝加叶”;只不过有的“添”十分必要,有的“添”则纯属多余,非但成事不足,反而败事有余。  相似文献   

4.
"添",是修改文章的常用技法。"添"者,加也,如"添油加醋"。"如虎添翼"、"画蛇添足"、"添枝加叶",只不过有的"添"十分必要,有的"添"则纯属多余,非但成事不足,反而败事有余。请看一个因为"添"而使文章立刻变得灼灼生辉的例子。一次,几个文人在—起做诗,有人居然冷不丁地冒了一句:  相似文献   

5.
在民间有一首流传极广的︽四喜︾诗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诗中所指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四件事情相传有一个读书人参加乡试没考中回家途中天又下起了小雨傍晚住店时店旁院里正传来阵阵唢呐声和鞭炮声原来是邻院有人娶亲到了晚上他睡不着觉想起了︽四喜︾诗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见闻便给︽四喜︾诗加了八个字使原诗变成了久旱逢甘露︱︱︱几滴他乡遇故知︱︱︱仇敌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梦中这样一改诗中原来所说的人生四大欢喜就变成了人生四大悲愁对比十…  相似文献   

6.
当代作家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紧紧围绕一个“火”字来安排情节、组织材料。文中六次写“火”,别具匠心。下面依次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这句话看似平淡,但细读之下,发现在“攒”字背后却暗藏着玄机:小男孩为攒这7美元。经历了哪些挫折?他在经历这些挫折后,想过放弃吗?他为什么不直接向父母要7美元赔偿老奶奶的损失?带着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相似文献   

8.
《口技》一课对“会宾客大宴”中“会”字的解释是“集合”。笔者窃以为该解释欠妥。 解释成“集合”,文气上大大的不顺。课文首句“京中有善口技者”,起总领全篇的作用。下文“会宾客大宴  相似文献   

9.
张晓天 《初中生》2003,(14):34-36
在浩如烟海的联语中,有一种独特的“添字联”,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现撷出几联,共同欣赏。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年幼时聪慧过人,再加上父亲苏洵的调教,熟读了不少诗  相似文献   

10.
宽容显奇效     
"每个学生都可教,每个学生都可以犯错误。"这是我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渐渐得出的感悟。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我经常思考:当我们总是抓住学生的一点小错误而大做文章的时候,学生心中会怎么想?是否和我们受到批评时是一样的心情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谁也不愿意总是被批评、被责骂,谁都希望得到原谅。那么将心比心,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对犯错的学生宽容  相似文献   

11.
“府吏见丁宁”语出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孔雀东南飞》。教材对该句中“见”字作了如下注释:“见字用法,如‘见察’‘见恕’。”对此注释我认为并未达到注释的目的,是不妥的。首先,用来解释“见”字用法的词语学生并不理解。“见察”“见  相似文献   

12.
【设计1】“有为”之情,匠心彰显“无为”之境 师:现在我们跟着淘气和笑笑一起去电影院。来到电影院门口,他们都愣住了。入口处有两个门,他们该从哪个门进去呢?淘气的电影票是6排8号,笑笑的电影票是5排3号。  相似文献   

13.
《跳水》一文中,开头一句“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看似只是随意的交待一下,但细细咀嚼,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好的作品,总离不开细节描写。生动而典型的细节,最能显示作者的艺术匠心,凸现人物形象。作家李准说得好:"写一篇短篇小说,手里有那么几个硬邦邦的细节,心里就踏实了。"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十册(人教版六年制)《丰碑》一文第二自然段开头写道:“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教学时,我们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早”字的。 一、查字典解释“早”字。“早”,是在事发之前完成的意思。这里是指什么时候?(部队进入云中山之前)将军早把他  相似文献   

16.
“见”字的指代性副词用法,是由吕叔湘先生在四十年代发表的《见字之指代作用》一文中最早提出的。这种处在动词之前的“见”字,是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对象,称其为“指代性副词”,是符合古汉语语言实际的。这类“初起于汉,盛行于魏晋”的起指代作用的“见”字,在古籍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它既可以指代第一、第二人称,也可以指代第三人称;既可以指代单  相似文献   

17.
“见”字古今常用意义表示“看见”。而其用诸“见教”、“见谅”等结构中的指代意义 ,源于“见”字词义的演变虚化 ,并因同义词“相”与之相因生义所使然  相似文献   

18.
对《故乡》一文中“猹”字的读音,不同的书典有不同的注音,中学语文第三册注(zhā),而在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上,注音却是(chà)。就连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9.
浅释古文中的“见”字《大学语文》有几篇古文涉及到“见”字的语句需要释析,“见”字在《说文解字》上释为“视也”,就是“看”的意思。《词铨》上说“见”与今“现”同。其本义是“看见”、“显露”,它的本来词性是动词。如《李氏将伐颛臾》中:“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相似文献   

20.
见狗扔骨头——投其所好见了蚊子就拔剑——大惊小怪见了苍蝇撕条腿——贪得无厌见了王母娘娘叫岳母——想娶天仙女见了表姑叫大哥——认错人见了丈母娘叫大嫂——乱论辈见了强盗喊爸爸——认贼作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