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寻访红色教育基地——魏野畴事迹展室。魏野畴事迹展室位于兴平市西城街道板桥村,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活动广场,广场正中央是魏野畴烈士的雕像,雕像的身后是五四运动的浮雕。魏野畴,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西北革命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的宣传活动家。1924年夏天,魏野畴在西安参与创建了陕西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  相似文献   

2.
<正>皖西地区的进步留学生群体,不仅是大别山地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还是早期革命运动的实践者,对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皖西进步留学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皖西地区的传播皖西地区的进步留学生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早期多东渡日本求学。他们回国后大多从事教育工作,抑或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斗争。  相似文献   

3.
根据列宁参加革命活动的时间顺序,可以把列宁一生的思想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文章主要分析了列宁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全面而系统的“灌输”理论,利用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紧密结合。列宁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梁益堂在陕东的革命活动王希良,潘建文编者按梁益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赤水特支委员、赤水区委委员、渭南县委宣传部长、省委视察员、省委秘书长、陕南特委书记等职。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他与王尚德、张宗适等在渭南、华县发动农运、青运,策动农民武...  相似文献   

5.
魏野畴的《中国近世史》于20世纪20年代初脱稿,1930年出版,该书导言部分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唯物史观,是中国第一部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著,它奠定了魏野畴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赤水农业职业学校是由共产党人王尚德创办为党服务的革命的农业职业学校,是我党在陕东地区党、团组织创建的发源地和活动的指挥中心;是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教育和传播中心;是对当地农民进行识字及文化教育特别是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并成为陕东农民运动的组织策划中心;也是为本地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耕种方式和经营模式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赤水农业职业学校开陕西农业职业教育之先河,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政府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语境,在译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方式启蒙以及革命前途研判等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原无政府主义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从交融到交锋的历史现场,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在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警惕文化虚无主义,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8.
朱镜我是我党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和革命活动家。大革命失败以后,他不计个人安危得失,毅然自日本回国。在浊浪翻滚的白色恐怖中,朱镜我用各种形式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批判各种与之相左的理论,从而为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泛深入的传播,建树了不朽的历史功绩。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国统区思想战线的研究比较薄弱,加上朱镜我牺牲又早,所以他的思想贡献鲜为人知。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褒扬朱镜我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是通过留学生实现的,路径主要是通过日本和俄国。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是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实践意义是形成了一大批革命队伍、革命阵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中国革命有了领导核心,使中国走出了一条革命的道路,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湘西民族地区,虽然贫穷落后,但马克思主义在此已经有所传播。全面抗战时期,在中共湘西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湘西各县的中共党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利用各种身份作掩护,一面积极发展党组织,一面宣传和组织各种抗日救国活动。湘西民众在抗日宣传下,积极投入到抗战浪潮中,在人力、物力上为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援,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传播、实施马克思主义教育贯穿于秦东革命和知名革命教育家王尚德创建革命学校的整个实践和全部过程。“赤职”、“赤农”是马克思主义在秦东早期传播与教育实践的最典型、贡献最突出的载体。回顾历史,总结传播、实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经验,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十分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 ,使河南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党较早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所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也是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一份报刊。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密切联系中国的革命实践,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时登载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个突出特点,即实践性、大众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王尚德创办了赤水职业学校。从此,他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学生"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奋斗到底"为理念,大胆创新,以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对学生和民众进行有侧重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从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促进了党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为秦东地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湖南自修大学是党和毛泽东为革新教育、顺应革命需要而创立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学校采取自学为主,兼以共同研究、教师辅导的新型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号召学生直接参与社会革命实践.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他们在湖南乃至全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自修大学被湖南人民誉为"革命策源地".  相似文献   

16.
红色教育点燃了革命的火炬,播种了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尚德同志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创办赤水职业学校,宣传革命真理,培养革命人才,为陕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农民运动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红色教育给我们以启迪和激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史和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命运有着深远和持久的影响。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广泛传播,使留法的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和革命青年得以直接接触到马列原著,因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取得了重大收获。他们在选择、认同、导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名教育家张伯苓于1935年创力重庆南开中学,后又推广南开精神接办自贡蜀光中学,为国家培养大批精英,对西部开发智力与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