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屈原列传》看屈原是一个文学形象,《史记》塑造了一系列动人的艺术形象。不是屈原创造了屈原的故事,而是局原的故事创造了屈原。  相似文献   

2.
曹丽囡 《新读写》2010,(4):12-12
这是一个悲剧的开始,也是一个历史的遗憾。我不能想象你作《怀沙赋》时的心情,“玄文幽处兮,朦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是你在长啸命运的不公吗?这是你在咆啸奸臣的肆虐、楚君的昏庸吗?我只是在猜测,猜测你那“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的心志!  相似文献   

3.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很大程度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并且其中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已经表现出“场景还原”和“版图复原”的文学地理学思想。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对构建时空并置交融的新型文学史研究范式和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他那坎坷的人生经历,卓越的政治才能,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特别是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曾使多少炎黄子孙热血沸腾。司马迁以其史学家的锐利、文学家的文笔、尤其是以一颗同样伟大而高尚的心灵去发现他,去发掘他,去为他立传,去寄托自己的激愤和哀怨之情。所以《屈原列传》实际上是两位伟人的对话,它展示的是两个伟人的胸襟和情怀。  相似文献   

5.
杨盛峰 《语文天地》2011,(12):45-45
纽渎《屈原列传》一文,发现它正面写屈原的文字并不多,倒是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写楚国的历史和与屈原有关的一些人,正如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中所说的,《屈原列传》“通篇多用虚笔”。究其虚笔写屈原之处,共有六个方面,试分述之。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7):11-12
本文悲叹楚王的昏庸亡国,感慨屈原的出类拔萃遭馋和赞颂其高尚人格,揭批上官无耻的嫉妒和感慨郑袖的祸国。  相似文献   

7.
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他那坎坷的人生经历,卓越的政治才能,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特别是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曾使多少炎黄子孙热血沸腾。司马迁以其史学家的锐利、文学家的文笔、尤其是以一颗同样伟大而高尚的心灵去发现他,去发掘他,去为他立传,去寄托自己的激愤和哀怨之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用考证、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指出《屈原列传》一文在记载屈原生平事迹和反映当时历史背景时存在的疑难和失误,以期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将《屈原列传》记事的疑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叙事紊乱,次第颠倒。二是交代不明,背景不清。三是情理不合,事理不明。  相似文献   

9.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对屈原其人其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诠释。而他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批评方法是受到了《史记》纪传体体例和个人遭遇的影响。但这种诠释模式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在探讨作家的创作动机时,易将某个观点过度扩张,延展到对其内容的诠释。此外,司马迁在批评屈原的作品时常以政治议题为核心,这种批评观的形成应是受到了汉代楚辞学兴盛与讽谕教化观念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美英 《成才之路》2011,(24):17-I0012
屈原的性格与经历决定了他的文学作品无处不表现着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就连曾经被人们评价为"人神恋爱"的《九歌》,表面像是古代的迷信,其实更多地表现了他为国为民的追求。"所谓‘人神恋爱’,说穿就是以巫为媒,用活人祭神的把戏。这种论调,当时因为有闻一多曾经肯定过,特别是有游国恩‘窃尝反复玩索,以意逆志,而后知确为咏河伯娶妇也’的推尊。"《九歌》的性质在这里我不作过多的研究,只从它里面所塑造的形象来看它的文学价值,从诗歌中的人物原型来看伟大诗人屈原的心怀志向。  相似文献   

11.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有《怀沙》全文,后世学者也多以此为依据,认为《怀沙》实为屈原的绝命辞,由此提高了《怀沙》在《九章》中的地位。汉代快速转变的大一统政治结构同以司马迁为代表的汉代文人尚未调整过来的心态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在此背景下,《怀沙》所表现出来的"仗节死义"便成为汉代文人在面对"屈原困境"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不仅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鼻祖,在中国民俗调查与研究上也是位开先河的人物。弱冠之年,他便离家南下,不畏艰难、不惧险阻,跋山涉水,调查民俗。入仕后又以公务之便,忙里偷闲地调查,第一次对全国民俗的特征作了精确的阐述。他的《史记》成功的奥妙之一,便是匠心独具地运用民俗材料来塑造人物,他对民俗的关注为后世史家所祖承,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3.
细读《屈原列传》一文,发现它正面写屈原的文字并不多,倒是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写楚国的历史和与屈原有关的一些人,正如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中所说的,《屈原列传》"通篇多用虚笔"。究其虚笔写屈原之处,共有六个方面,试分述之。其一,以上官衬其正。上官大夫是与屈原"同列"的官员,因争宠而嫉妒屈原的才能,于  相似文献   

14.
一、自主探究。挖掘屈原的爱国精神。 1、读文章前,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①屈原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征?②传记中如何展示屈原的文学才华?③屈原一生的遭遇分哪几个阶段?如何概括?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5.
《屈原列传》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课本虽几经修订,注释亦反复校正,然而纰漏仍旧存在。笔者对该篇注释考辨如下:  相似文献   

16.
《春秋左传正义》在释词上呈现出两个维度:其一是以词语的构成情况、使用规律为背景进行释解的语言维度;其二是以词语的古今使用情况作为释解的方向,对词语作历时态观照的历史维度。通过这两个维度,《春秋左传正义》完成了语言阐释的基本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史记·屈原列传》史料来源复杂,不同部分性质迥异且文本功能有别。本传中长期困扰楚辞学者的文本问题,之所以从纯文献学角度得不到有效解决,是因为混同了不同史料的性质与功能所致。明清学者将此传与《伯夷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称之为“传之变体”,正是着眼于此类传记极强的议论抒情性,实际上它们相当于人物的“精神传”;若从文章学角度来分析“变体”,体现的是司马迁独特的“插叙”、“遥接”艺术。《屈原列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史,文中投射进去了司马迁自己的影子,评估此传在屈原研究中的文献价值,不能忽视它在《史记》中体例、寓意、文法诸方面的特殊性。从本传“太史公曰”乃至《史记》其他篇目传赞的顿挫规律中,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一篇作品。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橘"与诗人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等。  相似文献   

19.
陈海燕 《学周刊C版》2011,(10):207-208
在讲授《屈原列传》一文时,笔者感到单单围绕文言常识就文章讲文章不免有些枯燥乏味.经过一番揣摩思索与课堂实践.发现如果在讲解课文时拓展链接一些与文章有关的课外知识.就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课堂更加活泼有味。现结合文章内容将链接知识整理成文以供广大同仁参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