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晏殊词和欧阳修词分别对秋景和春景有着不同的偏好。晏殊词中悲凉的气氛更浓厚,更具有文士气,也更多中年人式的感慨。晏殊词的特点是“情中有思”,但在其理性控制的表面之下有着挥之不去的伤感;而欧阳修则直接用感性的快乐达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越。晏殊词取境相对狭窄,其主人公常保持着内向的独省,并不尽兴于宴饮之欢,反而常品味酒醒后的孤独;而欧阳修则更具有外向的与他人同乐的精神,其词常表现对于歌舞、美酒的深深沉醉。  相似文献   

2.
刘放在《中山诗话》中认为,晏殊词与冯延巳词一样具有可歌性,而不是晏殊词继承冯延巳词风格;晁无咎《评本朝乐章》中晏元献一句出现晏几道的词句,当确为评论晏殊而非晏几道,只是其后的词句将晏几道词误记为晏殊词;李清照《词论》中批评晏殊词有“以诗为词”和“不协音律”两项,前一项已确证,而后一项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晏殊作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其《珠玉词》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宋词的繁荣兴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对晏殊词的评论者都不乏其人,文章通过对宋代关于晏殊词论的分析,得出宋代的词论家已经从词的风格、创作手法、内容等诸多方面对晏殊词进行评价,同时晏殊词在北宋时期颇受好评,并拥有很高的地位,而到了南宋晏殊词则受到冷遇,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晏殊词与欧阳修词虽然总的看来词风相似,但实际上同中有异.两人在词中对秋意象和春意象分剐有着不同的偏好,从这种不同的偏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词风的差异.首先,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具悲凉意蕴;其次,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多文士气质;再次,晏殊词偏于老年感慨,欧阳修词更具少年心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燕子是有着多重美好含义的象征。晏殊词素以圆润秀雅著称,他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的对人生、对生命的忧思,散发出淡淡的忧伤和惆怅,燕子意象成为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学智慧诞生于儒、道美学,禅宗美学的问世,则标志着走向成熟.禅宗美学智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空、悟、境.如果说庄子美学是对泛泛时空中倏忽变化的万物的感性经验的把握,那么禅宗美学就是通过"悟"对空及其万物的进一步否定,是看空的感性经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美丽的思想之花,它的独特的审美方式,对当代的美学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迪.作为一种生命哲学,它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美与审美的哲学阐释》站在系统论的高度,将艺术中心论、自然美中心论、社会美中心论统而贯之,扩而充之,别开生面地把美作为一个整体,置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发展的历史运动中进行观照,建构了独具规模的美学理论大厦;以人类崇尚自由的本质属性作为理论支点,进而认为美是自由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感性升华,使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在生命运动的最高意义上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美的真谛的深层揭示;在该著中美学科学的整体化遂体现为理论体系的多维统一性和方法系统的精粹性  相似文献   

9.
姜永宾 《学周刊C版》2010,(5):194-194
晏殊是我国词史上一位独特的词人。“太平宰相”的身份也许是文学创作的不幸.然晏殊却能凭借个人的才华,于富贵中开创一片新天地.这正是他得以成功之处。学者们历来对晏殊词的评价离不开“富贵”二字.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意境为切入点.来探讨晏殊词中的理性意识和行为,以及蕴藉隐忍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晏殊是宋代的一位重要词人,是宋词发展史上“以诗为词”手法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宋词的最大发展之一是在词中较多地表现了人生的感叹与思索,将纯粹的恋情词转变为表现恋情与人生的感叹和思索的结合,这种感叹与思索为宋词创作带来了新气息,加深了晏殊词的主题、对欧阳修、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福州三巨人的林纾与林则徐、严复,都是心系国家,深明民族大义的名家。五四时期,由于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将新青年同路人和先驱者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敌人。以致后来将他视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玩固的守旧派。这是严重的历史歪曲。其实无论他早年的维新主张,中年后大量翻译外国小说,还是晚年为传统文化辩护,都是秉承了华夏赤子保种爱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立场。精神脉络是统一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之交,更多的学者开始肯定林纾的爱国精神和积极投身维新变法的政治热情,尤其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事业的贡献,对他近乎完美的人格也给予由衷的赞美。本文首先概括翻译家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都会对小说的翻译产生重要的影响,然后对林纾的生平进行概述并提及讨论林纾的翻译常常涉及的问题,其次讨论林纾生活的背景和翻译的动力,最后阐述本文对林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莫言散文多是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对母亲的感念,对生活的反思,让人在历史前进中所发生的大事小事间感喟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由于受到当代散文精神和福克纳等人的影响,他的散文在真实中被有意植入许多虚构成分并将二者巧妙融合,使其散文更富有情感色彩和叙事力量,呈现出与同时代作品不一样的特质,而这与他的散文所折射出的生命关怀与美学追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主要体现在《新原人》中,是冯先生在抗战时期为排解民族危亡的困扰,激励人们奋勇进取而作的思考。其学说基于纯粹哲学和美学思考之上,有着将天人浑然一体和古今溶于一筹的整体思维特征,而其本质就是人生智慧。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源自于南阳古老的讲智慧、注重人生事业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冯先生自身的人生实践,正是对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践行。  相似文献   

15.
张秀珍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69-71,79
《珠玉词》是北宋初期婉约派词人晏殊的作品集,共收词130余篇。"香"这个词在全集中出现达62次之多,依据其所描述或代表的内容,可将"香"分为熏香、花香、酒香、以香写人和以香写景五类。《珠玉词》中的"香"意象,既反映了作者富贵闲适的生活及其在这种环境中所生发的感慨与闲愁,也体现了其闲适、尚雅、诗意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充满野性精神的作家。语言、性爱和死亡是野性精神的重要表征。莫言小说的语言多源于民间,生猛鲜活,富有热性和蛮力,呈恣肆狂欢风格,汉语的表现潜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他"袒露性爱灵魂",肆无忌惮地撕下文明面纱指向赤裸裸的性本能,颠覆伦理道德纵笔书写性爱;莫言作品的死亡叙事残酷野蛮,精心描写惨烈的死亡现场甚至酷刑细节,挑战现代文明规约下的审美规范。莫言创作的野性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佛教“华严世界”的说法与《菜根谈》的义理来阐述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最非凡的是他能对生活进行审美的“非功利的省视”,并用艺术的方式将这种“省视”升华为田园诗。陶渊明为我们示范了一种怎样在极平凡的生活里看见其“华严”一面的智慧,而这是对生活有极高的觉解从而对生活保持超凡“激情”的人才会有的生活姿态。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以诗闻名,以词行世,但历来褒贬俱存,或肯定其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艺术造诣,或否定其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就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以柔克刚、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但这种圆融之中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仿佛风雅不作。  相似文献   

19.
莫言作品中一个更普遍、更自觉地采取的艺术手法、营造作品的章法是对寓言手法的现代性运用。在莫言的许多小说中,寓言的作用可谓非同寻常,它们或形成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效应,或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神秘客体予以解魅、反讽,或对遭受磨难的生命主体及其精神以近似童话的方式给以鼓舞、赞美、激扬。因此,莫言的寓言总是和对生命主体精神的肯定与表达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生命主体精神的特殊的话语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