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凯  陈谦 《新闻知识》2001,(3):26-27
从英国王妃戴安娜为躲避隐私暴光而导致车祸香销玉殒,到美国总统克林顿因绯闻案而闹得沸沸扬扬;从吴绮莉公开宣布自己怀了“龙种”而引起轩然大波,到郭富城因在澳洲的绯闻而被媒体炒得焦头烂额,一时间关于公众人物的隐私报道似乎成了媒体吸引受众的强有力的“卖点”。在这些隐私报道中,不乏以侵犯报道对象的隐私权为代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隐私报道进行认真而深入地分析,以便我们能够对隐私报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所谓“公众人物”是指两种人,一种是那些具有一定名声而被大众看作公众人物的人,如…  相似文献   

2.
公众人物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是社会关注的对象,他们和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新闻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报道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与保护,当前应尽快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轶 《新闻界》2008,(4):62-63
本文对公众人物的认定标准及其隐私报道的界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深圳晚报》记者被曝化装成医生潜入太平间偷拍歌手姚贝娜遗体,这一事件引发了媒介伦理的大讨论,媒体再度面临处理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关系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表现与原因,尝试提出平衡二者关系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璐玚 《今传媒》2012,(8):34-35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普通人的言论自由更有渠道得到表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网络媒体信息爆炸的"碎片化"语境时代,对隐私权特别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现象是存在的。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的交互性、媒体对点击率的追求、互联网"黑客技术"的发展等因素,使得互联网上的隐私披露成了"家常便饭"。个人隐私被他人或组织传播利用时,对个人的精神伤害无疑是巨大的,被有心人利用甚至会产生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研究网络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可以从案例中获得启示,从而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主要在于公共利益与私益的平衡。在处理公众人物未成年子女,或未成年公众人物的新闻事件中的隐私权保护及限制,在重点考虑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同时也要兼顾平衡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娱乐明星隐私权保护程度应弱于普通民众隐私权的流行观点,在对其主要理由,公共利益、公众兴趣、利益均衡、自愿界限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主张娱乐明星隐私权的保护应该与普通民众相同,不应附加额外限制。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报道中的公众人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原则可以有效平衡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个人隐私权的冲突。其基本价值在于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标准,使对公众人物的报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障公众人物必要的隐私权。在新闻实践中正确运用公众人物原则需要正确把握保护公众人物隐私的度,对不同的公众人物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不得侵犯他人的私生活或者不得将他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要求。所谓"隐私"有两个要素:一是"隐",二是"私"。前者是指某个事物或者某种信息不为人所知的事实状态;而后者则是指纯粹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无关的事情,这是隐私权的本质所在。然而作为特殊群体,公众人物一方面要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又要划清和个人隐私的界限,由于在法律上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报道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如何平衡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为了"泛娱乐化"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闻业的进步,公众人物隐私权侵权纠纷案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隐私权不可避免地与新闻舆论监督权、公众知情权存在冲突。应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给予无条件的保护还是适当的限制,本文在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判例,分析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法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理由并尝试构建我国公众人物限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媒介质的丰富和信息传播的普及,媒介信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明星隐私遭遇危机。由于我国有关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体系不够健全,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报道侵犯明星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探讨媒介披露明星隐私的合理界限,以寻求媒介报道权、公众知情权和明星隐私权三者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莫敏丽 《视听》2021,(3):168-169
新媒体的发展使新闻报道的速度越来越快,浮躁的环境、利益的驱使等多种原因使明星婚恋报道出现多样伦理问题.本文基于多个案例,分析明星婚恋报道伦理失范之处及其成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引起传媒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4月1日晚,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自杀身亡。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众多媒体将这则新闻放上了版面的头条,有的甚至还进行了整版的专题报道。这股热潮延续了半个多月。从不同媒体对这一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中,再次引起了我们对公众人物报道的思考。一张国荣之死引起的新闻效应不小。从当天晚上开始,这一消息首先主要利用的是网络、短信和人际传播的途径。从第二天,也就是4月2日开始,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等后来居上,跟进中报道。笔者对从这一期间几个主要地区部分纸质媒体的报道作了初步调查,发现有关报道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北京:在这次对张国荣事件的…  相似文献   

14.
蔡新宇 《传媒观察》2003,(10):26-27
关注隐私话题,窥探他人隐私似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媒体对明星隐私的热衷由来已久。从往日对“王菲和谢霆锋的姐弟恋”,“毛宁事件”,“歌手高枫病逝事件”到前些时候的“张国荣跳楼身亡”等连篇累牍的报道中都可见一斑。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对公众人物的生存状况多加关注,满足受众正当的知情权和好奇心本无可厚非,然而掩卷之余,我们却不能不对这样的现象给予思考:媒体对于明星隐私的报道究竟该走多远?  相似文献   

15.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媒体的报道权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既实现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自己的报道权,同时不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所应追求和遵守的报道原则。本文即以郭德纲徒弟打记者事件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记者应如何恰当地采访报道公众人物。  相似文献   

16.
燕誉颉 《今传媒》2021,29(4):136-138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人们对公众人物隐私的"过度挖掘",使得明星的隐私保护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公众人物理论出发,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对明星隐私权的限制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力求在保障公众人物私人生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和满足社会公共利益,找到明星隐私限制与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王丹 《东南传播》2012,(12):93-95
本文以壹传媒违例侵犯明星隐私案为例,旨在分析娱乐新闻侵犯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隐私权的问题,分析了当下娱乐新闻中屡次侵犯明星隐私权的原因和规避手段,指出媒体获取信息应该利用正当合理的手段,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准则,辩证地对待受众需求,树立起良好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与舆论监督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春龙 《新闻界》2004,(3):44-45
公众人物(public person),亦称公共人物、公众形象(public figure),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党政官员、公职候选人等政要人物;文艺界、影视界、体育界明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科技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其他公共人物,主要是附属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对于体育新闻报道的研究,大多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入手,较少从一般语文规范的视角,全面系统研究语文失范问题。本文主要以知名报纸最新的体育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一般语文规范出发,从实践操作层面上系统研究当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常见的语文失范——即违反基本语文规范问题,进而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以两起典型的公众人物案件为例,结合学者观点和司法判决,对比分析了公众人物的身份认定、自愿性公众人物的界定、公众人物忍受“轻微伤害”的义务、公众人物的抗辩地位的问题,从而多角度的勾勒出公众人物概念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