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尹建玲 《甘肃教育》2023,(14):126-128
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精神活力,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将其纳入幼儿饮食教育课程,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了解其蕴含的历史人文,感受其中的道德文明,对从小培养幼儿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美好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拟从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涵的挖掘、传统节日食俗文化教育氛围的创设、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活动的设计、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渠道的拓宽等方面对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广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植物资源丰富 ,境内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形成富有特色的民族食俗。各民族食俗对植物资源有着很广泛的利用 ,从而形成广西独具特色的食俗植物 ,它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丰富的食俗文化。目前 ,广西食俗植物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资源未能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因此 ,必须加强有效宣传 ,改变传统认识 ,尽快查清食俗植物资源 ,改进加工工艺 ,拓宽销售领域 ,积极开发食俗植物与民族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刨汤肉”又名“杀猪饭”,是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腊月间乡民制作的一种特色菜肴。文章记录了重庆市南川区传统的“刨汤肉”食俗和当代社会“刨汤肉”食俗的文化变迁,并就不同时期的食俗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传统社会的“刨汤肉”食俗是基于“生活文化”时间运行,遵循的是熟人社会所建构的集体性的固定生活模式;当代社会的“刨汤肉”经济是基于“文化生活”时间运行,文化观念的转变、社会力量的互动、新文化功能的承载成为“刨汤肉”食俗文化建构的动因,使“刨汤肉”食俗文化在“民俗文化解构—食俗经济建构”的内在逻辑中构建出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承载着许多食俗信息的美食类纪录片,通过展播全国各地特色美食,传递了中国人的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和特殊食俗信息,这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适生智慧的体现,而这些食俗背后,蕴含了中国人对于美食与文化、美食与生命价值的情怀况味与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计有苗、瑶、壮、侗、彝、回、水、京、仡佬、仫佬、毛南十一个少数民族。民族众多,各族又有不同的支系。由于它们居住环境的不同以及受外来文化影响深浅的差别,就形成了各色各样纷繁复杂的民族风俗习惯。禁忌食俗就是这些众多风俗习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广西各少数民族部分禁忌食俗的概况及其来源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一、广西少数民族部分禁忌食俗的概况和特点 民俗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特有历史文化的伴随物,它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文化土壤之中。民族不同,其信仰、民族意识、民族心理素质也就不同,就会有自己特有的禁忌食俗;同一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不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宗教信仰复杂多样,方言各异等等,也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复杂多样的禁忌食俗。因此,全面地不无遗漏地概括出广西各少数民族禁忌食俗的种类及其特点,是一件极其繁杂的工作。现仅根据笔者近年来社会调查所得和掌握的文献资料,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饮食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里悠久的民族文明一样深邃久远。广西典型的菜类、粉点类、茶类、酒类、酱类、食俗类等饮食文化遗产的资源态貌各具特点,体现了食源的广选性、食味的复合性、食俗的信仰性、食风的民族性等特征,应通过增强保护意识、建立管理体系、成立研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等具体措施来保护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清明团。     
《早期教育》2010,(4):15-18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清明节除了扫墓、插柳、放风筝外,其食俗也丰富多彩。今天向大家介绍的美食就是——清明团。  相似文献   

8.
郭石磊 《考试周刊》2011,(88):25-26
本文从中韩两国七夕节的由来、风俗、食俗等三个方面对比中韩两国七夕节传统风俗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客家族群是台湾的第二大族群,拥有极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本文通过整理台湾客家族群的日常食俗和年节食俗,具体分析了咸菜和粄这两种典型食物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弘扬并传承台湾客家饮食文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闽台百姓以大米为主食的食俗惯制以及琳琅满目的大米副食品,展示在日常食俗、婚丧喜庆、各种岁时节日活动中。闽台“米食文化”亲缘性主要有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成因;闽台一家,同风共俗,这是闽台文化亲缘性和认同感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东乡族的族源及民族风情的多元化,使得其婚姻行为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兼容并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乡族婚俗。东乡族婚姻的缔结恰当地融入宗教文化因素,同时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关怀与尊重。随着新的思想观念的渗透,东乡族婚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团结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乡族的族源及民族风情的多元化,使得其婚姻行为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兼容并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乡族婚俗。东乡族婚姻的缔结恰当地融入宗教文化因素,同时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关怀与尊重。随着新的思想观念的渗透,东乡族婚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团结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回族的婚姻习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婚姻习俗在结婚、聘礼、婚礼的意识以及离婚再嫁和一夫一妻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回汉之间的通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一直严格遵循着双方必须是穆斯林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的济源,传统婚俗礼仪大致经历了以下流程:说亲——揭开婚姻的序幕、定亲——确定婚姻关系、娶亲——最繁缛琐细的过程、回门——婚俗仪式的终结。这些传统婚俗礼仪无不反映出豫西北当地的民风民情和文化特征:其不仅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宗教性、功利性,同时还凸显出强烈的生育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有关礼物的研究是是人类学研究中一个历久不衰的主题。笔者在皖南山区的田野调查中收集到当地婚礼习俗中礼物流动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当地人丈生态中礼物所具有的意义及其功能进行人类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在梅山地区,求子的良好愿望贯穿于整个婚礼的始终,体现在婚礼的方方面面,在婚礼的系列活动中,人们更是用婚俗歌谣直接表达对子嗣的热切祈求。一、在带巫术色彩的迎新诀术歌中,祈求神灵祖宗保佑新人多子多福是其最终目的;二、在热闹的婚庆活动中,祝愿新人早生贵子是客人对新人表达良好祝愿的赞语歌里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抢婚是一种古老而又野蛮的婚姻缔结形式,这种婚姻形态虽然早已远离现代社会,但它的某些文化表征却在当下的婚俗中有一定程度的呈现。西府农村婚俗中的闭户拒客、撞门冲关、结队迎娶、哭嫁、趁早出阁、索要红包、藏匿物件、闹新房、涂扮公婆等习俗都具有抢婚文化遗存的痕迹。不过,它只是一种戏仿。  相似文献   

18.
从话语分析角度对比英汉婚礼致辞中的隐喻及其文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礼习俗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对中国传统婚礼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婚礼致辞的研究却只局限于社会文化研究及民俗研究层面。文章从话语分析角度对中美两国的英汉婚礼致辞进行对比阐释,揭示两国在婚礼致辞中最常使用的隐喻,并分析与其相应的社会文化模式。一方面证明了婚礼致辞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行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隐喻表达,不同国家因受到其社会文化模式的影响,既有相同点,又都各有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社会的文化模式会影响人们的话语表达,而话语表达又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文化,两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研究婚礼致辞的隐喻表迭,对社会发展,对文化进步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酒文化内涵丰富。酒在祭祀中敬畏神灵,在婚礼中传情达意,在节日中娱乐助兴,在盟誓中表达忠诚。在待客中以酒为礼向客致敬,在政治中以酒为礼增进团结。美酒与歌舞相伴,更彰显出蒙古民族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酒店美学中发挥酒文化的审美功能、体验功能、经济功能,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虽然受藏文化涵化影响至深,但他们仍然保留有强烈的蒙古族认同心理,同时受人口规模影响,通婚仍以本民族内部为主。因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涵化过程,河南县蒙古族的婚俗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既不同于卫拉特蒙古也不同于青海的藏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