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从元气本原论、天人关系论、阴阳矛盾论等方面分析 ,《太平经》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结构模式和宇宙通变模式 ,对易学在汉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探讨《太平经》的易学思想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在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吕氏春秋》与《易传》的比较研究 ,从宇宙生成论、宇宙变化论、宇宙一体论等方面分析《吕氏春秋》的易学思想 ,就会肯定《吕氏春秋》在中国易学哲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21世纪为界,"唐代《史记》传播"研究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在西方某些新理论如传播学、接受美学等传入并应用于此研究课题之前,一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典籍流布、阅读与研习状况的研究范畴,主要偏重于对唐代《史记》学术史的梳理。进入新世纪,随着西方传播学等新理论在我国发展的日渐成熟,"唐代《史记》传播"开始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局限,逐渐走向跨学科、交叉性、多视角、深层次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然而,从整体上看,目前学界对于"唐代《史记》传播"的讨论和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运用方面还是具体内容架构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搜索依据,梳理自2004-2014年10年的《史记》女性形象研究的学术成果,可将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史记》女性形象的综合性研究、《史记》女性形象的个案研究、《史记》与相关著作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近10年的研究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逐步将研究论题向纵深发展,但《史记》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在大力拓宽研究视野上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史记》蕴含法制思想内容,论述司马迁对法制的看法及其对法家,对执法者的爱憎.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史记》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证。首先,从《史记》的创作动机来看,《史记》意在和儒家经典《春秋》比附。其次,考察司马迁的漫游踪迹,他探访的都是儒风炽热的地方。再次,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的主要篇目,它们彰显的是“让”、“义”等儒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陆贾《新语》是汉初易学发展的重要开端。陆贾继承和发展《周易》的“天地人一体”观,并以“仁”、“义”为最高范畴来阐述其政治学说,显示了其以“仁”、“义”说易的特点,客观上发展了易学。他在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的过程中,显示了其说易重义理的特点,首开汉初学者重义理以说易的风气。陆贾《新语》虽然不是易学专著,但对易学问题有不少论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5,(10):54-60
司马迁尊崇孟子,最早为他立传,视其为孔子之道的真正传人。他接受和发扬孟子的义利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对其加以诠释。司马迁阐发了孟子所理解的孔子作《春秋》的几个原则,并运用于《史记》创作。《史记》"实录"精神正与孔子《春秋》褒善贬恶的精神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道家思想占主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学术思想上对先秦诸子都有批判和继承,但家学的渊源和自身的遭际使司马迁之文服膺于道家。道家思想是司马迁作《史记》的主导思想。《史记》在结构上以黄帝开篇,以吴太伯为"世家"之首,以伯夷为"列传"第一;在内容上对老子"无为"、"轻刑"、"寡欲"观的推崇,对道家唯物论、辩证法、变化因循等哲学观的继承和发扬都是司马迁崇道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刘晓娜 《考试周刊》2010,(14):48-49
汉武帝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灿烂的时期,政权统一,国家富庶,但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好神仙方术,以严酷的刑罚治国,等等,使得西汉王朝盛极而将衰。司马迁以史学眼光及时关注到这一点,又逢李陵之祸,因而注意到德治和礼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孔子的学术司马迁是格外关心并潜心研究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司马迁在德治方面对孔予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当代诗坛人才辈出,作品多,时间跨度较长,地域分布十分广泛。冯永军《当代诗坛点将录》综论当代诗坛形势,依照传统演义的方式,排分诗坛座次,议论高下,以诗论诗,相对公允,知人论世,间见会心,基本上可以认同。但其点将和排位,仅以大陆甚至上海诗坛为中心,未能放眼世界,过于狭隘;且采用褒贬互见的态度对号入座,除招揽名流入座之外,甚至连表现欠佳带有恶评的诗人也可以占一席位,结果留下了称号不太好的26个空位,难以安排适当的诗人入座,悬而未决,颇有遗憾。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中创造性地塑造了一批异于传统贤者、仁者、勇者——"智者"的人格形象。这些"智者"洞察时势、筹计画策以成事功,是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有执着的目标,坚定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能超越世俗常态而直取本质,他们因时因势而起,是时代的弄潮儿。时代造就了智者的人格内涵与取向,同时也在其中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迹。智者形象是司马迁的发现和创造,是其对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史书素以"尚实"为贵,但仅有"实"是不够的,在"实"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想像、虚构,会使优秀的史书陡然增色。  相似文献   

14.
《史记》是古代生态文化哲学的重要范本,研究《史记》的生态文化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史记》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挖掘《史记》生态文化价值,既是消弭生态危机和构建当代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求,又是对学界日益活跃生态文化研究的积极回应,也是完善与发展“史记学”的学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以历史时期河南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并不多,但与河南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水利开发工程、土地的利用及整治、森林植被的变迁、灾荒饥馑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已有了不同程度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广核《史记》众本,详录异文,其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三家注。但《校补》仅仅罗列异同,不作考辨,使学者无从判断。文章参考相关文献,对中华书局《史记》点校本本纪部分的有关三家注的条目进行梳理考辨,揭出《校补》可以改正今本或对今本有参考价值的异文,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史记》的谦敬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是古汉语研究中的重要著作 ,书中的谦敬词的使用情况较为丰富多样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社会礼制和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先生在《史记》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以全面、贯通的史识,注重《史记》的思想性研究;从历史文献学和编纂学的角度,探讨《史记》在编纂体例上的创新和体裁上的综合运用;注重《史记》的表现手法及其在历史文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善于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发扬光大;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勇于突破僵化思想,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白寿彝先生的《史记》研究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学术界占有突出地位,是建国后我国"史记学"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不只为中华民族著史,同时为中华民族写心;《史记》不只是中华民族发祥、发展、奋斗、成长的民族史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真切、深沉、多姿、多彩的民族心谱。本文从民族心灵史这一角度,探讨和论述《史记》写人写心的实绩;《史记》在陶铸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上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所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刘知几最早最系统地将《史记》与《汉书》作了比较研究,内容涉及到史学目的、史学价值、历史编纂学、语言、缘辞等许多方面。比较中既有肯定《史记》的,又有肯定《汉书》的,但是扬班抑马的倾向是很明显的。这一研究具有创造性,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