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秦祥涛 《文教资料》2010,(18):189-190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生。"[1]这句在《挪威的森林》中起到核心解释作用的话,既为我们诠释了生与死之间微妙的关系,也为大家展示了那群困惑在这句话中而无法自拔的年轻男女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音乐世界》2013,(20):103-103
《我们结婚了》一直都是韩国的热门综艺,不过最近因为全新夫妇的上车,又让观众体会到了“新夫妇们”的全新魅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世界》2014,(6):152-152
曾经有一瞬间,我希望时间永远停止。只为了,无论如何都不想听到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致我们终将白云的青春》上映。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浪漫“七夕”又将来临!让“我结4”中的恩爱“CP”们,用三组风格各异的情侣画报,教我们何为爱情引发的甜蜜效应吧!  相似文献   

7.
美少年、美少女、爱情、友情……《致美丽的你》简直是包含了无数看点。但是你知道吗?原来这部剧的幕后花絮更是精彩无限,接着看下去,一定会让你了解更多!  相似文献   

8.
由房祖名和郭采洁联袂主演的清新爱情“甜品”电影《意外的恋爱时光》即将于5月3日在全国上映。你是否愿意跟着甜美可人的郭采洁一起去邂逅这场美丽的“意外”昵?  相似文献   

9.
你,看过《邻家花美男》吗?如果没有,那一定要快点行动去观摩一下。因为不单单是有趣的剧情,里面尹施允那无限的卖萌,绝对是不能错过的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于1月7日携新专辑《BreakDown》回归的SJM第一时闻来到了音悦台((音悦大来宾》节目作为回归的综艺首秀。  相似文献   

11.
"嘎子嘎,嘎子嘎,淀上嘎子本领大……"《嘎子嘎》,这首乡土气息浓厚的儿童音乐电视歌曲,塑造出一个当代白洋淀"嘎子"童趣、诙谐的形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其连同姊妹篇《嘎妞妞》一起,被国家教育部收入统编小学音乐教材,陪伴着孩子们度过幸福的童年时光。《嘎子嘎》的曲作者蔡海波,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电视导演。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为孩子写歌的人""乐坛里的赵树理""明星背后的明星"。  相似文献   

12.
还记得1997年时候的自己吗?也许你没有经历过H.O.T、水晶男孩等的时代,但那时候的孩子们一定不比现在的你弱。《回应吧1997》中的主角们就是最好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第二萌 《音乐世界》2013,(15):48-49
油画般的场景,男帅女靓的赏,如痴如醉的故事。一切都被《花非花雾非雾》这部剧一个不落的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世界》2016,(3):106-109
1月20日,由郑敬淏和张娜拉主演的新剧《再一次happy ending》正式开播。剧中,郑敬淏饰演的娱记“单身爸爸”,又将以大胆破格的角色魅力,吸引追剧党们的视线啦!  相似文献   

15.
8月29日,Easy特地赶赴东京台场,为大家带来《一吻定情2-Love in TOKYO》举行的特别的见面会独家资讯。2013年3月开播的《一吻定情2-Love in TOKY0》在中国收获了超多人气,其主演古川雄辉在短短半年间微博人数也突破了100W。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中关于我国国情的听众分类进行一定的梳理,并结合我国当下国情和笔者对于民族音乐采风的亲身经历谈谈笔者对于我国听众分类现阶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女歌手,靠好声音打动挑剔的音乐人的绝对不止FAYE一个,但没有一个像FAYE一样,出道便是《LYDIA》那样的气势。异域风情加上醇厚嗓音以及两男一女的新鲜组合,一举成名一点也不意外。  相似文献   

18.
青春小说影视传播主要依靠音乐、色彩等视听语言形式将文字信息处理为声画信息,改编者对于文学原著的巧妙改编也有利于青春小说影视传播的表意。同时,当代青春小说影视传播也存在着情节、人物改编不当、人物还原性不高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电影集团、中央电视台领衔出品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塑造了汉武帝刘彻、汉景帝刘启等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但其中也有不少"硬伤".除了有不少人提出的"司马迁宫刑后长长须""汉朝妇女着装像日韩古装剧""‘汉武大帝'这样的称呼不伦不类"等问题之外,在语言上也有不少硬伤.  相似文献   

20.
《楚辞》中的《远游》、《大招》是否为屈原所作,前人局限于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等方面寻找理由,不仅片面,且有弹性,至今仍为悬案。本文更换一种方法,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角度考察,兼及抄袭和行文时的思维混乱,证明这两篇非屈原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