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介学是近年兴起不久的新兴学科,它拓展了比较文学、翻译学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学术研究空间。文章对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对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关系问题等,更是做了相当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波 《文教资料》2009,(19):47-49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过程的进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文学翻译.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翻译动机和译者能力等都会对翻译活动的展开和进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就国内对日本文学译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理论新探》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文学翻译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为文化转向后的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书首次将译介学纳入翻译学范畴的文学领域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国内尚属首创。其突出贡献表现在:分层次界定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的新概念;确立了翻译研究中的译介学范畴;阐释了翻译研究的译介学范式;分析了翻译视域下的译介学传输路径;明确了传统文学翻译研究的当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翻译学、译介学及翻译文学学科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这除了得益于我国翻译及翻译理论传统的丰厚积累,还靠了像谢天振教授这样的一批翻译理论家的努力。谢天振教授从比较文学切入翻译研究,论述了文学翻译的特性,响亮提出并有力阐述了“翻译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提出了翻译文学史编写的有关理论主张,逐步系统地建构了译介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都在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华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继续刊载译文,出现了众多的翻译家,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翻译理论的建设继续进行.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呈现了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翻译文学的发展史,在华北沦陷区没有中断.  相似文献   

6.
从翻译诗歌的接受到本土原创诗歌的兴盛,日本近代诗歌经历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而与日本近代小说被中国学者大量译介的盛况相比,日本诗歌为何始终"养在深闺人未识"。究其原因,除了同时期中国本土诗歌的蓬勃发展之外,与中日诗歌译介方面的"艰辛"及诸多社会文化因素都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在巴金文学生命中,译介与传播俄罗斯文学有着很显赫的位置。巴金对俄罗斯文学进行译介和传播的贡献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中的重要一章。巴金译介俄罗斯文学有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巴金往往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译介这些作品,而是从思想、精神和情感的角度来接受、喜欢它们,并把它们介绍给中国读者。翻译能成为巴金表达自己内心“隐衷”的渠道。俄罗斯文学作为巴金借来的武器,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发挥着启蒙民众、唤醒青年人独立意识的作用。同时,俄罗斯的文学精神随同巴金的文字在中国读者中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巴金对出版工作的主持下,及巴金热爱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译本。  相似文献   

8.
政治小说起源于英国,其意在传播政治观点,表达政治主张。在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大量英国政治小说译入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为躲避慈禧的迫害而逃亡日本。在日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要变革中国,"自上而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开启民智,改造人民思想,才能实现国内改革。他将"政治小说"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并欲通过兴办报刊,译介政治小说,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等举措,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传播政治主张。此外,同时期内有大量外国政治小说通过译介而引入中国。政治小说本文试通过对清末政治小说译介活动的分析,探究政治小说的翻译活动对当时清朝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儿童文学是重要的影响力量之一。本文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范式,对建国“十七年”间的美国儿童文学翻译展开研究,重点考察译作数量、种类、出版时间和地点、复译作品和主要译者等方面,勾勒该时期的译介概貌,并归纳这一时期美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对它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其自身普遍的、本质的特征,然而目前人们对翻译文学特征的论述明显不够,甚至往往把它和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混为一谈。本文引入"杂合"概念,论述了杂合性是翻译文学普遍的、本质的特征,是文学翻译具有跨语言、文化"再创作"性的必然结果。杂合性彰显了翻译文学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研究,它本质上是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语言、文学、文化译介研究。杂合性是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建构翻译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少的一面,但却没有被写入翻译文学史中。在东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翻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更是多种多样。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日伪的文化统制存在着一定关系。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其他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被纳入翻译文学史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1900年至1949年国内出版的小说、儿童故事、童话、连环画故事、寓言等译作66部,对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展开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最初10年、30年代以及40年代是美国儿童文学翻译比较活跃的时期,其中30年代是最高潮;译介中心在上海,甚至一度出现垄断局面。近60位译者参与了译介,但专门致力于该领域译介的译者并不多。期间,一些作品被复译,少数作品甚至被复译多次。该时期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孕育、生成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国共两党敌后游击战都在抗战中起到积极作用,但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导致两党敌后抗战的结果迥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党阶级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斯坦贝克的小说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他的主要小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人鼠之间》和《煎饼坪》等在当时都有译本,《月亮下去了》更是有多种译本。这一时期对斯坦贝克的其他小说也有所译介,整个译介状况体现出及时性与全面性、实用性与功利性、时代性与进步性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重要的一页。在桂林文化城,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与抗战存在着密切关系。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蕴含着丰富内容,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与原创文学相同的地位。翻译文学对民族文学与文化的建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的书写受国际翻译学界“文化转向”的影响,对翻译文学的独特价值有了全新认识,他们从译者、译作、读者等几方面勾勒出翻译文学史的框架。但是,我们要避免走入只重视文化、忽视语言的新的翻译文学研究误区。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的翻译文学,显示了中国人渐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接受的文化姿态,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清末民初翻译文学的主要特点:其一,重视意译;其二,多译小说;其三,转译与改译突出;其四,精粗杂陈,译态各异;其五,翻译与评介同步。翻译文学对当时文学创作及有关的文学活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周作人希腊文学译介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周作人译介策略的研究视点主要集中在周氏译介希腊文学与改造国民性之间的关系上,并以此为周作人的译介建构合-法I陛。周作人留日期间、五四前后、附逆前后、坐牢期间、解放后都曾译介希腊文学,不同时期周氏译介希腊文学的具体情状各不相同,终其一生的希腊情结显得格外复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翻译批评呈现静态特征,无法从广度和深度上对译文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语料库翻译学的批评范式使得翻译评价呈现动态特征.在此翻译评价范式内对《海上花列传》英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词表、关键词、逻辑连接词、可读性等进行量化分析,并和FLOB和Frown语料库中的小说子语料库进行对比,从而对小说英译本的译文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20.
回硕人类文明史,世界上各个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世代相传,也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接受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与翻译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而翻译文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分析了翻译文学与国别(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对翻译文学归属问题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