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是史料学、文献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之一。简单说来,史料价值就是历史材料(一般地说,以文字材料为主,也包括实物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或者说是一定的历史材料对于说明一定的历史现象所具有的价值。体现史料价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 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二) 材料的具体、丰富程度以及它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重要程度;(三) 材料的独到性及其稀见程度。在这几个方面因素中,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对历史材料的最大要求就是它要真实可信。对于文献史料而言,这就既要求文献本身真实无伪,又要求文献所记载的史实内容真实可信。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2.
“真作文”要求学生写真实生活,谈真实感悟,抒真实情感,用真实语言表述.可从现场观察体悟、常态深度思辨、师生“下水”学步、多元展评激励四个方面,催生素材,驱动学生写“真作文”.“真作文”有基本的推进原则:内外兼修,学生爱“真”文;循序渐进,学生写“真”文;因人而异,提高含“真”量.  相似文献   

3.
“真”的审美观是王国维“境界(意境)说的核心审美观念,就作者而言是对”情“和” “景”的真实感受和真实再现;就作品而言是对是对“真景物”和“真感情”的真实表现。这是澄清向来众说纷纭的“境界”(意境)涵义,并从中发现王国维“化合”中学西学的契合点的关键,而且,由此能从现代性的视域反思性地考察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在其发生阶段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4.
母亲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的“真实”,把“真”与“实”分开来讲,很新颖别致:“真”是真情,是本质,“实”是实况,是外貌;实是真的基础,真是实的提高。真比实更重要,可是离开实也很难得到真。画像有貌似与神似之分,貌似是实,神似是真。  相似文献   

5.
作文要出新出彩,令人耳目一新,必须掌握“真、细、深”三字诀。1“真”“真”即说真话。抒真情。这里的“真”不一定就是生活的原版,但也要讲求艺术的真实。那么如何才能把文章写“真”呢?那就要从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起.要善于观察、  相似文献   

6.
李松 《成才之路》2010,(5):12-13
如今,都在提作文创新。老师的教法在创新。学生的作法也在创新。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对城里的孩子来说,视野宽广,也有网络作为强大的信息后盾,这不是件难事。但对于生长在农村的教师和学生而言,这似乎只是一种奢望。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但又较闭塞的农村天地。这与城镇的孩子相比,写作的题材显然要窄一些。然而,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相似文献   

7.
臧金萍 《学苑教育》2022,(18):59-61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要注意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并能够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如果情境不“真”,或者虽然是“真”的,但不能运用于教学中,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老子论“有”,“有”的内容总是要靠“名”来指称,但这种“名”不表达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在“有”的层面上否定“名”的固滞和分化,这一否定过程就不是一种走向非真实之途,而恰恰是向“无”的回归之旅。“有”与“无”都发生在同样一个层面上,在“有”的层面上言“道”,“道”也就是这一层面上的通畅之途。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研究中的"真"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真”问题 ,而且要有“真”态度。只有用真态度去研究教育中的真问题 ,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身体力行”的真态度 ,不唯名、不唯利 ,不说大话、空话、假话 ,才能取得真实的研究成果 ,才能有益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求真 什么是作文的“真”?在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是真,基于生活的艺术加工和合乎情理的虚构也是真。说假话大话不是真,无病呻吟不是真,胡编乱造不是真,抄袭作文更不是真。作文求真,就是要求我们怀着一腔真情去写作,写出“我”的生活和想象、“我”的情感和体验、“我”的思考和感悟……作文求真,首先是要求我们具有十分认真的写作态度。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是记者一项基本功。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记者在采访中的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如我们常见的合成照片,就曾以眼前的“真实”蒙过不少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具体事物必须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民事诉讼中以“客观真实”为证明要求具有明显局限性,确立以“法律真实”为证明要求因其现实意义、可操作价值而更具合理性。追求客观真实作为一种司法理想应是证明目标而非证明要求。而法律真实是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是具有高度盖然性的相对真实,人民法院应当据此依法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讨论式教学”,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正是力求实现这些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收获,我称之为“轻松作文‘三步曲’”。第一步曲:说我想说“说”即“口头语言”。口头语言的训练程度关系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否收集到真实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否对书面语言的组织做了充分的准备,关系到一节作文指导课的成功与否。因为“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搭好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这座桥梁,即想让学生“下笔成文”,首先得“出口成章”。通过口头语言训练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些感受使写作材料更丰富,使他们的内心体验更真  相似文献   

14.
“情”与“景”是古典诗歌美学最基本层面上的问题,“真”与“幻”即艺术真实问题则是以审美认知见长的古典小说美学的最基本层面的问题。我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者倾向于小说的艺术真实是叙事的假定性与意蕴的情理性的辩证统一,正是这种辩证统一构成了小说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夏艳 《阅读与鉴赏》2011,(10):31-31
"真"和"新"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真"和"新"是写作的生命力。"真"是写作的基础,写出的文章给人以"真实"、"实在"的感觉和印象。"新"是指写作当中的创新,材料创新,题目创新,甚至语言方面的创新,而文章主题的创新则是写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真”的审美观是王国维“境界”(意境)说的核心审美观念,就作者而言,是 对“情”和“景”的真实感受和真实再现;就作品而言,是对“真景物”和“真感情”的 真实表现。这是澄清向来众说纷坛的“境界”(意境)涵义、并从中发现王国维“化合” 中学西学的契合点的关键,而且,由此能从现代性的视域反思性地考察 20世纪中国现代 诗学在其发生阶段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的“名字”是一个词,“名”“字”一家,意义相同。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8.
“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真”与“朴”是季羡林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样:“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含,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朴”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缔造“真学”课堂,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以环境教育为切口,通过情境载体和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真探究、真学习,在“真学”中自主提升道德修养,培养环保意识与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0.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是英国诗人济慈在他著名作品《老古翁颂》中提出的关于“真”与“美”关系的一个具有影响的结论.但是在这里,“真”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真”,它具有特殊的含义,是指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