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意识形态领域,战后美国两党主流分别代表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二者之间的根本分歧源于对西方价值体系中自由和平等以及民主内部固有的深刻矛盾的认识不同。民主党重平等,而共和党重自由,由此导致两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道德领域乃至国际事务领域均持不同态度。两党意识形态上的共识主要体现为两党在基本的民主价值问题、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外交政策等领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近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两党共识增多,"意识形态淡化"等论调开始盛行。  相似文献   

2.
"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什么?人们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何在?对于这些问题,只要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段[F1]分析方法,就能看穿"普世价值"不过是一种罩上神圣光环的资产阶级的谎言,在学理上是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伪概念。其实质就是宣扬早就失去其原有积极意义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就是妄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民主、平等、自由和人权,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达到"西化""演变"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自由"、"平等"、"民主"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奉行的基本价值理念,所谓"自由民主制度"便是由这些理念所规范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机构.由于自由民主对资本逻辑的深层依附关系,自由民主制度在当代世界陷入了普遍的困境.自由民主悖论的实质在于:资本逻辑催生出形式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但同时又促使它们不断地走向自身的反面,走向实质意义上的不自由、不平等和不民主.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看,自由民主的理念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和民主,正是因为它本身就扎根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从而无法超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限制."自由民主"本身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资本逻辑催生出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基本理念与制度体系,同时又将它们推入深刻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共通性,这种特性使基督教对西方文学充满了渗透性。自由与平等的产生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自由与平等在表达人类价值诉求的同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作家的创作。狄更斯作为一位有着浓厚基督教情结的作家,他的小说蕴含了自由与平等思想,无论其小说中的人身自由、婚姻自由、财产自由,还是人格平等、权利平等、法律平等都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民主社会主义由社会民主主义蜕变而来,是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社会改良的思潮,以自由、平等、公平和互助作为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与其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实现途径矛盾,在指导思想、价值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本质差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理论及其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说成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普适模式",鼓吹要"向美国的宪政学习",呼吁"出现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从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取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公开提出了改旗易帜的主张.对于这种错误思潮,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让其有任何生长的气候和土壤.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理想的协商民主是受一系列主客观条件限制的。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理想的公共协商应该遵循自由、理性、平等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中,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政治口号。二百年来,西方资产阶级高擎着这三面反封建的大旗,扫除旧制度的羁绊,开辟新时代的坦途。同时,资产阶级也将其作为新的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思想工具而任意滥用。从理论上讲,“自由、平等、博爱”是近、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在他的名著《论平等》中指出:“自由、平等、博爱”是“真理和生命的最妙的表达形式”,“是一个完整的学说”。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三位一体的学说中,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是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它虽然是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但却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也要回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颠覆了资本支配劳动的逻辑,真正落实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的市场经济准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人民民主”作为对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的“人民主权”的否定,从参与的广泛性层面诠释了“真正民主”的现代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承认权力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构起民选机关支配执行机关的权力运行机制,超越了西方“三权鼎立”和多党竞争下的议会制度,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保守主义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自由和平等及两者关系的系统阐释构成了其理论基础。新保守主义所理解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是人们在自由升降的社会中自由施展自己才能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因为后者只能造成对自由的践踏。而人们的自由发展必然产生在社会和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于是少数精英脱颖而出充当社会的统治者便势所必然。由此新保守主义合乎逻辑地得出了精英统治和限制民主的结论。新保守主义在民主问题上的保守和折衷态度,实际上是西方社会价值体系中自由、平等,平民之间固有的深刻矛盾关系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现代进程在艺术上的反映,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借鉴和启示。通过艺术史这样一个窗口,审视工业革命之后文化艺术观念上的周遭境遇,可以为处在转型期的、正快步向前的东方古国提供发展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等各种目的,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行文化霸权。本文对西方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根本目的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保护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钢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0):14-17
多元文化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至今已成为当代颇令世人瞩目的一大教育思想与理论潮流,而其独具特色的以追求多元种族、民族与文化群体乃至全球社会共同平等和谐发展与进步为标志的价值理念与实践方式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奉行。多元文化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目前两者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正处于急速发展与变革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4.
“传统——现代”的思想范式成为解释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一个典范,影响甚大。它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并不具备合理性。这一来自西方的思想范式的弊病,今天不仅受到了中国学者的批评,也受到西方学者的批评。这个思想范式轻率地割断了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并以一种独断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遮蔽了历史的真相,成为一个思想的陷阱。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1999、2004、2007年接连出台的三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贷款性质、贷款主体及还款责任、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利息、风险补偿金、贷后管理等7个方面存在差异。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配套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一些人宣扬的所谓的普世价值是有特定内涵和特别用意的,对这股错误思潮必须加以澄清、剖析和抵制。普世价值的实质是意识形态性质的西方话语霸权,破解和拒斥普世价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态度、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我们虽不能陷入普世价值的政治陷阱,但可以寻求价值共识,并为丰富人类的共同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大陆农业国家,尽管也曾经存在过摹仿性的作品和思想,但在经过史前时代和奴隶制度漫长的发展和积累后最终确定了中国艺术植根于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与建立在海洋商业国家基础上的西方艺术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西方政治思潮在近代以来对西方以至于世界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思潮与政治思想观念、政治理论、政治哲学等概念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把握政治思潮必须辨明它与现实政治活动、社会思潮、哲学思潮以及政治学理论等的关系,理解其理论基础、基本价值观念、关于现实社会的性质、政治制度以及理想社会的主张等问题,当前在我国正确把握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价值及其现实应用,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商洛学院学报》2013,27(1):11-15,28
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上国家保护自己国民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外交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手段,国际社会存在比较大的分歧。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编纂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目前该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法文件。以该文件作为线索,可以发现,国际法委员会对外交保护的"准定义"尽管已经较为全面,但是还应当融入"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与"用尽当地救济"这两个关键要素。就外交保护的手段而言,一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应当包括武力行为,这源于外交保护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成为西方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及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都认为,外交保护必须采取和平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试析清政府"新政"时期教育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 ,不得不对旧有的教育政策进行大幅度地调整 :废除科举制度 ,建立新式教育系统 ;优先发展师范教育 ;初步向国民普及教育迈进等。由于有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保障 ,加以较为积极的社会捐助教育资金政策的施行 ,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为中国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因其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仍未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 ,加之当时财政状况的衰敝 ,其实际成效则大为逊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