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臧志军 《职教通讯》2016,(25):I0001-I0001
九月初,相声演员曹云金的一封长信把一段师父与徒弟间的不堪往事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到写作本文为止,相声圈内的其他人仍然保持沉默,这让我想起了解放前的一件趣事。解放前,艺人也是有行规的。河南省原阳县曲艺艺人间曾流传“生意十大条款”,其中第九条规定“不准收有师之徒”,如果有人违背了这条规定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相声艺人把“说学逗唱”当做培训相声演员的“四门基本功课”。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宣教工作也应善于借鉴“说、学、逗、唱”技巧,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本文结合鸦片战争博物馆近年来开展的宣教工作及实践活动,谈谈“说学逗唱”在宣教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相声从清朝同治年间兴起,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在相声中有两个基本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种人的动作;另一个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城里、北京城外四种人的声音。“相声”二字,就是“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的。第一代相声艺人朱绍文,原是京剧丑角,那时清廷是室接连死人,戏园子不准演戏,只得改行。他的相声很简单,在街头搭个布棚子,或者用白沙子画个圈当场说起来。后来,朱绍文收了个徒弟,两人合说,这就形成了现今常见的一逗一捧的对口相声。“相声”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4.
旧社会被蔑称为"戏子"的艺人,长期被剥削和压迫,失去了人的尊严。新中国初期,政府改革旧戏团体中的不合理制度,使艺人获得了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艺人通过对表演内容、舞台形象、自身思想的改革和改造,强化了政治觉悟和人民立场;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动员下,参与并支持了国家各项政治经济活动的宣传与建设。在新社会,艺人被称为"人民演员",祛除了屈辱的"贱民"印记,职业尊严和人格尊严得到了回归。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的“旧艺人”改造运动使一大批民间艺人实现了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并登上了文艺的“大雅之堂”,在此过程中,民间艺人与革命文艺工作者之间形成了互动合作的良性文化关系。改造后的民间艺人的艺术活动既实现了从旧文艺到新文艺的创化,也推动了农民对中共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民间艺人艺术行为的农民性与民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相声在我国已有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清咸丰年间就兴起子河北保定一带,以后传入北京。同治年间,有个出名的相声艺人叫“穷不怕”(本名朱少文),在街头说笑话,拥有一批观众。以后,由单人说转为两人合说,相声的特有技法也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相声是北京市首批、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经典代表,至今活跃在主流舞台,影响千家万户。传统笑话储量巨大,收集了舞台技艺、演出底本、表演记录、行业掌故、历史变迁和艺人传记等六大类早期资料,构成学术研究的关键基石;然而,相关研究极度匮乏,鲜有问津者。从艺术、技艺、源流、历史和文化等视角对比分析传统笑话及相声,重在作品研究,旨在剖析传统笑话对相声发展的重大价值:一是笑话完善了相声的包袱技艺,包括现挂、三番四抖、塑造滑稽人物和打造戏剧性情节等;二是笑话建立起对口和群口两种捧逗结构,奠定了对口和群口相声的骨架;三是笑话着力刻画文人形象,熟练使用文哏技法,奠基了后来的文哏相声;四是传统笑话为相声提供了成熟艺人和演出底本,开创了职业化相声。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认真贯彻中央戏曲改革政策,推行以"改人、改戏、改制"为核心的黄梅戏改革.通过对艺人的思想改造和身份重塑,黄梅戏艺人由旧社会的"戏子"成为新社会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剧目的整理和改革,剔除了传统剧目中的糟粕和不健康内容,创作了反映时代精神和宣传国家政策的新剧.通过艺人组织的变革,将黄梅戏民间班社改造为国有剧团,艺人被纳入体制化管理.建国后的黄梅戏改革,推动了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使黄梅戏由民间小戏迅速成长为全国知名剧种.  相似文献   

9.
“教育救国思想”是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应该首先或主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把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根本。“教育救国思想”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思想”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0.
侯宝林之谜     
不知生身父母是谁的苦孩子侯宝林的名字是与相声艺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相声“可证之史虽短……可溯之源却极长”。在这极长的岁月里,使它从地摊走向舞台,从杂耍发展成艺术,从民间走向城市,从北京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疑是侯宝林!一个以说相声换取衣食的艺人能当上议国政谈国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初“在贫民免费班,念了3个月书”的穷孩子,从识“刀切花卷蒸饼,果馅玫瑰黑糖”起步,几十年后却走上高等学府的讲台,被聘为兼职教授的,依然是侯宝林!但他却经常自谦道:“我不就是一个相声演员嘛,没什么了不起。”在他…  相似文献   

11.
贺友直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连环画作家,在其60多年的漫长创作历生涯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他通过“从传统中寻找语言”,在积极吸收中国绘画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连环画艺术规律,创作出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为当代中国连环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又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连环画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绘画类型中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相声”被冠以“剧”之名,成为相声剧,明显地演员从相声中的“叙事”身份,转变为代言角色。在这转换过程中,除艺术本身的缘由外,台湾传媒亦对相声剧的生成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藉由传媒之助力,“相声剧”之名为大众所接受,进而在学理上得到确定,推动了相声剧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蚁族”是我国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孕育出的一个社会新底层弱势群体,“蚁族”犯罪虽不具有普遍性,却值得深思。国家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改革。“蚁族”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祛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遏制犯罪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在中国各地都分布着性质各异的艺术家聚集地,中国艺术区迅速发展是当代艺术模式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艺术与市场互动中的主要派生物。然而,仔细审视发现潜在危机——艺术家抛弃自身固有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就放弃了艺术语言本身,更多地投入到以集体运作的“大一统”之中,风格的缺失和面目的重复成为当代艺术最大的弊端。文章就艺术区的形成与发展,艺术区在市场运作、经营、利用上对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价值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所带来的利弊,作出分析,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15.
维新派的女子教育思想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产物。它作为“救亡图存”和“妇女解放”的突破口,在近代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尽管其培养的目标是“贤妻良母”,但是能够把女子教育与国家兴亡紧密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应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借鉴了西方抽象语言形式,建立起了本土化抽象语言体系。使得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些经验的思想来源,以区别当代中国抽象艺术家与西方抽象艺术家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清晰中国抽象艺术的去向。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formation of Pakistan as a modern Islamic republic in 1947, the institutions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were transformed under the sway of modernization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A conceptual an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was put in place to modify existing institutions and to create new ones for encouraging modern art and artists in the country. The 1950s saw major developments taking place in the former Mayo School of Art which was upgraded to the National College of Arts to train designers, artists and architect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 new nati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rts and crafts formed the discourse through which the changes in art education were articulated. The process of change unleashed in art education is emblematic of the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the other sectors of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Bauhaus influence which formed the initial impulse to bring artists and craftsmen in the service of national industry gave way to the competing fine art movements in painting resulting in abandoning the synthesis of arts and crafts envisaged in the earlier approaches to art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How can artist residencie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plant seeds for future classrooms? Teacher educators and a teaching artist describe a two-tiered residency in an early childhood and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 that transformed preservice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visual art and arts integration. Findings are based on teaching artist and instructor reflections as well a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tudent journal entries. Preservice teachers who had no prior art training and were resistant toward abstract painting began to enjoy it and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art for children's learning. They came to recognize visual art as a tool to suppor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understood the importance of process in children's art experiences, and considered ways to integrate art throughout the curriculum. We urge teacher educators and teaching artists to incorporate artist residencies into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to prepare future teachers to integrate the arts into the classrooms of tomorrow.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美术”研究无疑是整个鲁迅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鲁迅与美术这一研究视角切入,还原作为艺术家的鲁迅,美术对鲁迅审美观的影响,以及鲁迅的艺术家审美型人格等几方面、综合概述美术对鲁迅艺术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首要的文化精神。由于我国先民在跨入文明阶段的过程中没有打破血缘关系,因此,血缘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中华孝文化就是这种血缘文化的表现形式。孝观念形成于殷商与西周时期,从汉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实践应用对巩固政权、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进入晚清时期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发生千年变局,传统孝道也开始了蜕变的过程,孝观念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