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知识分子,是一些特殊人物。他们有激动不安的灵魂,有敏锐的感觉神经,尤其对社会中暴露出来的弊端,有着异乎寻常的感受能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徐震(公今度)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解放初,他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留校,开始在校刊用丁艾的笔名写杂文,而后就在《新民晚报》的副刊《繁花》和《红雨》上发表,得到了著名杂文家林放的鼓励。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每周至少一篇,仅两三年的时间,就发表杂文100多篇。1966年“文革”一开始,他就因为写了“三家村”式的“黑文”,而  相似文献   

2.
杨建刚 《东南传播》2011,(1):I0005-I0006
2011年,对于福建广电人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崭新年份。新的福建广播电视中心在新年伊始正式启用,在编播、制作、办公等方面,福建广电事业发展都实现了一次飞跃。新闻频道的《现场》栏且经历了11年的发展、变迁,在这新的一年中,势必会借新广电中心启用的东风,乘势而上,以“真实的力量”为指引,给百姓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品质更为提升的资讯大餐。  相似文献   

3.
记者生涯中,遇到这样的尴尬不止一次:稿子发出后,记者认为都是事实,但有人说是失实新闻.出现这种情况,与读者和记者对失实新闻认识上的模糊有直接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是失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事实,一正一反的新闻认识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5.
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法律纠纷,引发的新闻官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新闻媒体与媒体受众之间的种种矛盾。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减少法律纠纷,是目前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减少法律纠纷,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有些新闻工作者对事物不是作深入细致的采访,不是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客观真实性,而是偏听偏信,以偏概全,导致了新闻内容失实、报道失实,结果是把所在的新闻单位送上了被告席。由此可见,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所系,…  相似文献   

6.
再现"媒介真实"--"真实再现"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确实具有"再现现实"的性质,但它绝不是现实的原貌,而是现实与非现实辩证的统一.电视纪录片中的现实,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器官去"观察"的现实,实际生活中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生活的体验则是一般意义上的"体验的现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电视纪实类栏目、电视纪录片某种程度上是编导的主观反映,具有主观规定性.但我们必须承认,根据一定主观意识截取的部分,仍然要受到包含这部分外界全体法则的控制.这就是电视纪实类栏目、电视纪录片中"真实再现"得以生存的原因."真实再现"并非是对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对于已经消失在镜头前的"真实"提供历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在三月份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人民铁道报组织记者进车站,上列车,采写一些亲眼所见的报道,在推动铁路文明建设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文明月”开始以前,就有旅客给报社写信反映,有些列车的厕所经常锁着,成了“厕锁”。也有人反映,有些车站的便民措施只在墙上挂着,实际上并没有实行。过去,报纸也曾批评过这样的事,但被批评单位往往只承认“情况基本属实”,而没有加以足够重视。“上厕  相似文献   

8.
我国老新闻工作者吴冷西曾经说过:"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新闻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靠事实说话,用事实宣传观点、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孟志军 《新闻知识》2005,(11):26-28
新闻的整体真实,又叫宏观真实或总体真实,与之相对应的是具体真实,微观真实和个体真实。整体总是由若干的个体组合而成,一篇篇具体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会组合而成新闻报道的整体风貌,而这组合而成的新闻报道的整体风貌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基本风貌?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主流和支流”、“本质方面和非本质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真实电视”亮相中国从2000年中起,欧美各大电视台掀起了一股“真实电视(Reality TV)”的流行风潮,同类型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推出。如《老大哥(Big Brother)》、《阁楼故事(loft Story)》、《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等,目前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于2000年5月推出的《幸存者(Survior)》风头最劲,而且这股真实风正在登陆中国内地,2001年8月5号,中央电视台二节套目颇受欢迎的《地球故事》栏目也为《幸存者》节目所代替,而国内一个名为《走进香格里拉》的野外生存节目显然是《幸存者》中国版。“真实电视…  相似文献   

11.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实节目引入"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是目前电视节目比较普遍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电视表现手法,虚构和真实这两个矛盾体如何有机调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尚未播放就引来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部宣传片能产生如此效应,实在不多见,而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就属此列.承载着展示国家软实力、诠释当代中国的重任,固然是其吸引眼球的重要原因,而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以平民视角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亦是在信息传播发达的今天,受众最想一看究竟之处.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接触到“真实再现”这种电视手法,是从1999年济南电视台开播的一个名为《真实再现》的新栏目,采用的是用演员扮演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大多是案件),一般是分多集叙述一个故事,每集节目的头尾有主持人串联。这个栏目刚一开播,就以其独特的样式吸引了当地市民的关注。在欣赏这  相似文献   

15.
源头有新闻报道的"活鱼",基层是记者的广阔天地。目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记者们能反映我们的生活,拉近了我们和新闻的距离,很温暖、很贴心。"  相似文献   

16.
当今节目主持人作为编导手中的一个“棋子”、一个“道具”,主持节目时大多有现成的说词或台本,他们只要在节目里背将出来,或者“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哪怕一个新手,不消多日就能操练得十分纯熟、几可乱真,而且就这么在“语言保姆”的搀扶下,也可以评个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实节目引入"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是目前电视节目比较普遍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电视表现手法,虚构和真实这两个矛盾体如何有机调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朱莉 《新闻三昧》2006,(6):42-43
新闻报道要真实,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是新闻有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新闻媒体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但在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下,在目前新闻法律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把握这一原则却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媒体屡屡成为新闻官司的被告并败诉的现实,一方面昭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杀伤力”,另一方面也让媒体常常感到困惑:新闻真实的含义及范围到底在哪里?前两年,一家中央报纸就因为一篇批评性报道被认为不真实而惹上官司。这篇报道的大致情况如下: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向派出所控告男友(也是该校大学生)对其强奸,派出所经过侦查,认为二人发生性关…  相似文献   

19.
如今 ,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报道屡见报端 ,读者无所适从 ,颇有意见。比如 ,关于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 ,按1995年8月国家颁布的有关条例规定 ,到2000年 ,实现淮河水体变清。新世纪伊始 ,2001年1月18日工人日报报道 ,说淮河流域污染仍较严重 ,离条例所定的目标尚有差距。而同年2月1日的人民日报却以《千里淮河现清流》为题 ,称淮河变清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这类大相径庭的还有山东曲阜孔庙文物被损事件的报道 :北京文物部门的有关专家经实地考察 ,认为孔庙文物毁损严重 ,但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却说文物并未损坏。这是对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一些新闻报道出现失实,群众对部分媒体信任度降低。这和新闻从业者作风浮飘,尤其是缺少扎实的调查研究有关。新闻失实大多可以追溯到作风上的漏洞就宏观的思想层面而言,一些记者——追求报道数量,忽视新闻质量。媒体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