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标准差、离散系数等比较了全国31个省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在8个指标上的省际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一步分析了革命老区县、国家贫困县、少数民族县、边境县和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县这五类特殊县2002年和2008年办学条件在10项指标上的发展趋势,并将五类特殊县2008年的办学条件与同年全国整体水平进行了比较。基于省际差异的研究发现:相比传统办学条件,现代化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初中办学条件差异高于小学;而基于特殊县的分析显示:生均危房面积在大部分特殊地区出现上升且高于全国整体水平,除海拔高于3000米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有6项和4项指标不如全国水平外,其余地区多数指标好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调动与发挥农村中小学办学的积极性,指导和推动农村中小学的改革,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实行有效的监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的社会效益,积极开展对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的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我区农村中小学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特点,经过初步探索,我认为制定一个较好的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方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农村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结构变化,适龄生源不断减少,造成农村教育资源利用率不足,大量教育资源浪费,所以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中体现的是"高公平、多效率"。此文从教育生产效率、教育生活公平和效率与公平的内在一致性来分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发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濮阳市农村中小学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缺乏社会、家庭支持。必须从完善相关制度,制定相应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入手,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威海市共有中小学334所,其中农村253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75%;农村学校在校生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56%。农村学校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致使广大的农村学生难以享受到较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它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决定着全市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在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过程中,要加强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的管理,逐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依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标准,参照我国教育检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在分析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事业发展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由5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构成的我国普通高校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指数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办学条件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但东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办学条件具有不同特点,并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最高而中部地区成为凹陷;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水平省际差异明显,京、沪最高而晋、皖最低;八成省份普通高校办学条件与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协调,京、沪、苏协调性较高而宁、藏协调性较低;大部分省份普通高校办学条件均衡性较好,新、青均衡性待提高;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普通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不少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教学点的建设,使农村教学点面临着经费短缺、教师整体素质低、教师工资待遇低、办学条件差等突出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教学点的建设,可以通过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改革经费分配与管理方式,保证农村教学点有独立的教育经费;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教学点任教;正确面对农村教育的现实,妥善解决教学点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改善教学点的办学条件,保证教育质量等措施办好农村教学点,从而让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师教育》2020,(2):38-44
经历"撤点并校"和"后撤点并校",城满、乡弱、村空的现象涌现,乡村教师数量短缺和能力不足凸显出来。城镇化加速之前的乡村教师居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家""校"都以农村为基础;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师居住在城镇、工作在农村,"家""校"发生了变化。解决乡村教师难题要基于城镇化、市场经济、社会变迁等时代特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利好政策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以城乡一体化优势改变乡村教师结构,鼓励"精英"参与。同时加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交出满意答卷。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是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对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应然诉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城乡结构性失衡,并非表现为教师储备数量差异,而表现为教师质量差异,城区教师质量明显优于乡村。统筹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需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确保配置取向合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劳动力价格,引导城市教师合理"倒流";落实中小学教师"契约人"身份,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1.
乡村小学对农村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未以来我国大规模的合并裁撤农村中小学工作,虽然在财政上具有集中办学的规模效应,有利于改善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但也存在诸如强化“离农”教育、伤害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削弱农村文化的再造能力、忽视学校在提升乡村政治文明中的作用等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消除片面追求办学规模效益思想的不良影响,在保证农村学生能普遍接受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农村小争,加强建设,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小学撤并的深层次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小学对农村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规模合并裁撤农村中小学,虽然在财政上具有集中办学的规模效应,有利于改善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但也存在诸如强化“离农”教育、伤害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削弱农村文化的再造能力、忽视学校在提升乡村政治文明中的作用等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消除片面追求办学规模效益思想的不良影响,在保证农村学生能普遍接受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农村小学,加强建设,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空间是物理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共构,它作为学生重要的成长资源理应展现出鲜明的教育性。但审视乡村中小学教育空间的真实镜像,单调、封闭、刻板等主观体验充分表征了乡村中小学教育空间教育性的弱化。为更好地促进乡村少年成长,重构乡村中小学"恰切"教育空间成为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促成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完善主流文化空间与乡村文化空间的互补;保持校内空间与校外空间的有效链接;保障限制空间与自由空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不尽如人意,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期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各地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威尔士政府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的现实下,遵循科学民主的原则,积极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校布局调整方式:联盟学校和区域学校,有效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威尔士这种创新性的学校布局调整方式可以给我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是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主要模式。根据对中西部地区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的调查研究,对这四种模式分别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调整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中小学布局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社区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农村社区建设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促进作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社区建设的支持作用。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顺应农村社区建设这个社会背景,与农村社区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8.
调整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中小学布局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社区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农村社区建设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促进作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社区建设的支持作用。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顺应农村社区建设这个社会背景,与农村社区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9.
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对乡村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影响着乡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得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加强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一是要建立共同愿景,培育共同价值观;二是要建构教师文化,生成乡土情怀;三是强化制度约束,养成文化自觉;四是要根植乡土文化,形成学校个性。  相似文献   

20.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阵地,有着自身的优势。而在落实教师培训这一"使命"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认识不到位、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需要及时的反思和改进,以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实效,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