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面试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备条件。教师资格面试内容有八项: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面试形式有三种:结构化问答、试讲和答辩。教师资格的面试步骤、训练原则、训练模式、注意事项等是考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这些内容对报考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和从事教师资格证面试培训的教师,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数学专业类师范生教师资格证笔试及面试通过率的各项数据的整理和研究,指定一套对大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的基本技能的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一组更加利于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方法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作为培养小幼教师的重要阵地,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教师资格证国考笔试、面试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师范生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情况,并从课程建设与改革、专业技能训练和师资格证通过率等方面探讨提升师范类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以期提高师范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小幼教师。  相似文献   

4.
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是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实行教师资格证国考后,国考由国家统一组织,改变了过去针对师范生的部分科目免考政策,即教师资格证国考启动以后入学的所有师范生,申请教师资格需与各类非师范生一起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参加面试,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形式,较之以前都更为规范、严格.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实行无疑给希望获取教师资格、走向教师生涯的师范生加大了压力.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而是统一纳入考试范围。面试是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最后技能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顺利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生要想顺利通过面试,首先应对面试政策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然后需针对面试各环节的测试项目及其要求积极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如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备课训练,培养职业认知、回答规定问题,苦练教学技能、提升试讲水平,明确设问范围、从容应对答辩,注重仪表仪态、修炼教师礼仪。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而是统一纳入考试范围。面试是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最后技能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顺利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生要想顺利通过面试,首先应对面试政策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然后需针对面试各环节的测试项目及其要求积极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如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备课训练,培养职业认知、回答规定问题,苦练教学技能、提升试讲水平,明确设问范围、从容应对答辩,注重仪表仪态、修炼教师礼仪。  相似文献   

7.
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是衡量师范类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教育学专业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在不断适应新的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改进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进而达到国家对教育学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提高高职教育学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就要把握国考信息、备考笔试、面试和教育实践练习等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从2011年开始改革试点,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实施,从2016级开始,师范类各专业毕业生要取得教师从业证书,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国考"势必要倒逼其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这既是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要求,是新时期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2015年下半年我国全面展开教师资格证国考工作.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根据不同学段教师专业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拟申请人员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及学科教学知识能力全面考核.教师资格证国考不仅破除了教师终身制,而且也打破了师范生免试的“优惠”政策.这对师范教育造成了重大影响,对师范教育形成倒逼机制,迫使高师院校改革教师培养方式,创新培养模式.教师资格证国考给高师院校带来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基于考官的视角,从分析M幼专学前师范生考前模拟面试案例入手,全面解析了模拟面试过程中考生容易出现的多种带有共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考生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启发高职院校学前师范生或者有关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更好地通过“国考”面试。  相似文献   

11.
正据报道,2014年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近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考试现场人头攒动,不仅应届师范毕业生成批杀到,连研究生、985高校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大量涌入。此情此景,就业之难令人感慨,让人担心许多考生不过是怀揣着考公务员式的动机、为就业焦虑多一手准备的心态步入考场。在我国,如何才能当上一名正规的教师?首先要获取教师资格证,然后得有学校聘任。获得基础教育的教师资格证需要集齐考试成绩合格、普通话达标、学历达标、体检合格四样。教育部规划2015年将实现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打破教师资格终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2014年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前段时间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考试现场人头攒动,不仅应届师范毕业生成批杀到,连研究生、985高校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大量涌入。此情此景,就业之难令人感慨,让人担心许多考生不过是怀着考公务员式的动机、为就业焦虑多一手准备的心态步入考场。在我国,如何才能当上一名正规的教师?首先要获取教师资格证,然后得有学校聘任。获得基础教育的教师资格证需要集齐考试成绩合格、普通话达标、学历达标、体检合格四样。教育部规划2015年将实现全国教师资格统考,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参加了2019年1月的教师资格证面试,抽到的考题是关于一道课本例题的模拟授课.面试过程中,与评委的思维碰撞,引发笔者对数学课程例题教学的若干思考.现将其整理出来,请大家指教.一、例题来源例题来自人教A版选修(2-1),是"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节的例6.题目如下:点M(x,y)与定点F(4,0)的距离和它到  相似文献   

14.
新闻     
《教师》2014,(30):9-9
福建:2015年1月起 师范生入学不再自动获教师资格证 福建省教育厅消息,从2015年1月起,凡是在福建省中请认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中职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人员,必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取得考试合格证以后,才能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这也意味着,明年入学的福建省师范类专业学生,毕业时将不会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证。(来源:东南网)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资格证"国考"给师范教育带来极大挑战,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担任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认真研读和把握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相关精神,结合师范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将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评价改革的依据,然后论述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最后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评价改革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是我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来讲,既要保证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又要提高学生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为此,应坚持贯彻"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为先"的理念,坚持落实"教师资格证考试为核心"的要求,坚持"专业技能训练为依托"的原则,开展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从2015年起正式实施。改革后,教师资格考试将实行全国统考。考试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在校生中,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的学生才能报考。改革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一律必须参加全国统考,才可申请教师资格证。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  相似文献   

19.
欧阳健林 《教师》2019,(1):28-30
教师资格证面试准备工作繁多,且多项工作同时并行。为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文章将前期准备工作以流程和清单的形式组织起来,并作简要说明,供相关人员参考,希望能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国家颁发了教师资格标准,教师资格认定正式走向规范化,进入国家统一考试阶段。201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并在6个省市启动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2015年下半年全面展开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工作(下面统一称为"教师资格证国考"或国考)。教师资格证国考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师院校如何应对?基于此,本刊编辑部以"教师资格证国考能考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吗?"为题,邀请部分师范院校和地方研培部门的教授、专家、学者聚焦话题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流。目的是厘清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价值、作用、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为国考政策制定与科学执行提供参考,为高师院校师资培养与学生专业发展选择提供建议,为社会有识之士与教育工作者认识和理解国考政策提供多角度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