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瑶族具有强烈的"同源共祖"的祖先崇拜意识。在不同叙事场域和时空场域中,瑶族的祖先崇拜意识呈现出不同的表征形态。瑶族民间叙事文本《评皇券牒》和"华夏"文献典籍共同建构了瑶族盘瓠祖先崇拜的各种神奇传说;而在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叙事中,蚩尤被认为是瑶族各支系共同的祖先。在广西金秀大瑶山五大瑶族支系中,瑶族虔诚的祖先崇拜意识表现出杂糅多样的文化表征形态,既具有瑶族共通的"同源共祖"的祖先崇拜记忆,又具有各自特色鲜明的"家族祖先"崇拜观念。这种复杂的祖先崇拜既是大瑶山瑶族自我认同的身份表征,也是自觉融入瑶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表征,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广西金秀大瑶山是瑶族的聚居地,瑶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传承方面,地方政府和当地民众共同构成传播主体,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共同构成传播手段,具有民族风情的服饰文化、语言文化、旅游文化、民族信仰等共同构成传播内容。通过加快旅游形象开发,形成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重视大瑶山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增强大瑶山族群的民族认同感,使得瑶族文化更好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金秀大瑶山有五种瑶人,是中国瑶族的大观园,包含了中国瑶族的主要支系。金秀大瑶山是中国瑶族居住环境的典型代表。在大瑶山里,长毛瑶定居稻耕,过山瑶迁徙游耕,他们是中国瑶族两种文化类型的缩影。大瑶山各民族的关系及瑶族内部各集团之间的关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成为观察中国南方民族关系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族群边界和身份认同表征。瑶族作为我国一个举足轻重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族性特征和复杂的身份表征样态。广西金秀大瑶山的茶山瑶、花篮瑶、坳瑶、盘瑶、山子瑶等五大瑶族支系通过他者认同、族群认同、"瑶族共同体"认同等形式彰显族群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9,(3):45-47
"梁祝"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渗透性。"梁祝"故事大约在明朝时期开始在广西大瑶山地区传播。大瑶山瑶族在传播"梁祝"故事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需求对传统的"梁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与传统的"梁祝"故事相比较,《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在文本结构、故事情节、传承观念、人物形象和故事结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既是"梁祝"故事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表征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民族艺术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4-16
以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理论为学理基础,从旅游地理空间生产、旅游符号空间生产、旅游生活体验空间生产等三个层次,对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本地居民等多元主体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与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保护中的职责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4):14-17
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地区流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与我国传统的"梁祝"故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传播变异与大瑶山地区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境遇、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审美习俗密切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的变异传播也是民间文学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8.
试论广西瑶族石牌组织的宗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参考世界各族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入剖析了大瑶山瑶族大量文献及调查资料,提出如下新见:石牌组织是一种反映瑶族社会特点、包含一定宗法性的农村公社组织,它既有世界各民族初期村社组织的一些基本特点,也反映了瑶族社会的特殊性。揭示石牌幻织的根本性质,对于我们丰富马列主义关于村社的基本理论,推动民族史研究的深度,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审美场域之一,金秀瑶族博物馆以其所展示的朴素的黄泥鼓舞、精美的瑶族服饰、优美的大瑶山自然生态等瑶族文化符号营造了美的艺术、美的文化、美的生态,表征了审美场域与审美认同的互动关系:审美场域建构审美认同,审美认同也建构审美场域;审美认同与审美场域双向建构,互为审视。  相似文献   

10.
以大瑶山丰富的自然与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推动金秀大瑶山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大瑶山自然保护和金秀瑶族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是新形势下金秀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最佳路径。统筹规划金秀旅游空间布局,有效整合大瑶山旅游优质资源,在自然保护和瑶族文化传承前提下,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创新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扶持政策、营销模式、服务体系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大瑶山自然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从广西柳州向东驱车一百余公里,就进入了大瑶山。进山行驶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大瑶山首府所在地——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城。金秀县城不大,只有一条街,沿着一条清清的小河蜿蜒开来。一边逛街,一边观赏着小河里穿梭浮游的香草鱼,甚有情趣。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瑶族同胞和他们叫卖的山珍特产。当晚,我们下榻在离县城十几公里的林海山庄。山庄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0,(2):35-38
通过对西方"记忆理论"学术研究历程演变的梳理,将西方关于记忆研究概括为"记忆"的心理学研究、"集体记忆"研究、"社会记忆"研究、"文化记忆"研究等四个维度,并论述了西方"记忆理论"对我国少数民族记忆研究的内在张力及其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民间舞蹈的"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本民族的文化、祭祀仪式、风土人情、节庆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蕴涵着民族的审美,它是民族审美的物化,更是生命力量和内在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广西瑶族人口约占全国瑶族人口总数的55%。广西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尤其是长鼓舞、铜鼓舞等歌舞音乐颇具特点,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广西的瑶族歌舞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走向和节奏形态而被广泛运用在音乐创作、舞蹈表演和课堂教学中,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广西瑶族歌舞音乐调式主要是六声徵调式、五声宫调式和六声羽调式。其旋律纯朴、流畅。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7,(6):46-50
在广西金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被反复演绎的瑶族黄泥鼓舞体现了审美认同与仪式的一种重要关系,即审美认同可以营造仪式。黄泥鼓舞以其经典舞蹈动作营造了仪式化审美认同现象与审美认同仪式化现象,表征了审美认同与仪式的互动关系:仪式建构审美认同,审美认同也建构仪式。这说明审美认同既是"他律"的,也是"律他"的。  相似文献   

16.
石牌制度是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之一,主要存在于广西境内的瑶族,尤其以大瑶山石牌制度为代表。从解决民事纠纷的非诉讼程序角度上看,我们把石牌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实体法与诉讼法的一种结合体。同时,石牌制度也是瑶族民间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盘瑶为代表的瑶族的节日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是瑶族民族文化的集聚表达。最近几十年来,盘瑶节日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在与异文化的频繁接触中发生一些变迁。对于这些变迁可以从内容、原因和影响去考察与分析,以全面展现盘瑶这些变迁的图景  相似文献   

18.
贺州瑶族刺绣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刺绣是瑶族文化的传承与记忆载体,作为一种典型的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充满地域文化的贺州瑶族刺绣美创新应用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不仅传承了瑶族民族文化,也使得广西贺州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更具独特性和地域性、民族性。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创新,寻找独具自身文化印记的设计特质的设计才能在国际设计领域中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19.
瑶族的不断迁徙,使瑶族的文化中心随着其迁徙而漂移不定。在不同时期,瑶族在不同地域形成了其不同的文化中心:黄炎时期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尧舜先秦时期以江淮地区为中心;两汉南北朝时期以两湖、江西之间及浙江闽赣为中心;隋唐时期以湖南洞庭、五溪为中心;宋元时期以五岭南北为中心;明清至今以广西金秀大瑶山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拥有"无山不有瑶"之说的瑶族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的瑶族传承着人类古老的数学文化.而近年国内对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日趋广泛和深入,涉及壮族[1]、苗族[2]、侗族[3]、黎族[4]等,却鲜有对瑶族特色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文化进行研究.基于59.9%的瑶族人口在广西,是广西第二大少数民族,借助浙江师范大学与广西省的支教结对平台,我们对瑶族特色娱乐活动、瑶族刺绣、铜鼓文化、建筑四方面中的特色文化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