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西夏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分别从文献考释和文字研究、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和宗教、遗民和考古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港台地区西夏学专家为西夏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60年里,港台学者关于西夏的研究成果颇丰,从最初的西夏历史、语言文字研究,拓展到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及佛教等诸多方面.港台专家学者独到的研究视角及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西夏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藏学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即:陈寅恪治藏学的缘起;陈寅恪的藏学功力;陈寅恪在藏学领域的论述对陈寅恪与中国藏学的关系作一“查漏补阙”式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的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可梳理为两个层面:在单纯的方法论层面,陈寅恪受到近代社会学方法的潜在影响,重视社会群体本位和经济因素,与唯物史观有一定的趋同之处;但在学术与政治交涉的层面,他强调学术独立,拒绝政治对学术的干扰,跟意识形态化的唯物史观又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陆键东先生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倾注的大量情感,贯穿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始终。如此巧妙地运用这种技巧,可能与作者的编剧工作经历不无关系。全书史料之翔实同样不逊于其他同类作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6.
西夏是个以党项为主体的多民族地方政权,曾与宋、辽、金鼎立。历时189年,后被蒙古所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西夏研究呈现出上升趋势,但由于资料比较分散,学者查阅很不方便,更无法集中提供于世界学界进行全面研究,从而影响了西夏学的研究进展,本文探讨了建立西夏学文献数据库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略谈陈寅恪先生的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人追忆一代大师陈寅恪多从其文章与人格入手,而甚忽略先生对于后辈学子的关怀,本文主要论述了寅恪先生为学生荐事、荐文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陈寅恪的治学方法和治史方法、“民族文化本位论”和文化批评的观点、家学(源以及受教育背景、心史研究和宗教史研究等方面来看陈寅恪的“文化历史主义”,可以说,其“文化历史主义”的本质便是一种“民族本位论”,一种站在文化的角度与立场上对历史进行的研究与评判,是一种通识理性的观点,也是一种研究中外文化的方法,对它的理解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通过对“文化历史主义”的理解,也可以得出对今天文化建设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和陈寅恪同为清华三巨头之一,近代以来有名的史学家。他们在学问根底、学术品质、治学范围、中西学之态度、治史方法、治史材料、教学等各方面有相同之处和不尽相同之处,考察他们的为学对我们今天的做学问有很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和陈寅恪都对国民性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在技术层面,他们对国民性内涵的把握不尽相同,对中西国民性比较的层次不同,对人事之学的具体评价也不同.但是在研究视角和关于国民性的基本结论方面,他们的思想却惊人的一致:都是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国民性问题,并且抓住了国人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这一国民性问题的根本.这既是他们国民性思想的最大特点,也是他们思想最有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陈寅恪学术贡献与学术观点的评估、对陈寅恪人格特征与化取向的剖析、对陈寅恪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对全面评价陈寅恪的若干思考,可得出结论,陈寅恪存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理智上能清醒地看到中国旧化必然歇绝的历史命运,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此化的深深眷恋。不仅陈寅恪的《诗集》,而且陈寅恪的全部作,都是对这一化的余音不绝的挽歌。陈寅恪的思想基础不是人本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他所追求和维护的不是“天下万世之真理”,而是囿于一时间(前现代)、一地域(封建中国)的终将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的纲常名教。陈寅恪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而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陈寅恪学术贡献与学术观点的评估、对陈寅恪人特征与化取向的剖析、对陈寅恪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对全面评价陈寅恪的若干思考,可得出结论,陈寅恪存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理智上能清醒地看到中国旧化必然歇绝的历史命运,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此化的深深眷恋。不仅陈寅恪的《诗集》,而且陈寅恪的全部作,都是对这一化的余音不绝的挽歌。陈寅恪的思想基础不是人本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他所追求和维护的不是“天下万世的真理”,而是囿于一时间(前现代)、一地域(封建中国)的终将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的纲常名教。陈寅恪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而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存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理智上能清醒地看到中国旧化必然歇绝的历史命运,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此化的深深眷恋。不仅陈寅恪的《诗集》,而且陈寅恪的全部作,都是对这一化的余音不绝的挽歌。陈寅恪的思想基础不是人本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他所追求和维护的不是“天下万世的真理”,而是囿于一时间(前现代)、一地域(封建中国)的终将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的纲常名教。陈寅恪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而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刘典与陈寅恪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页。在1927-1943年期间,从水木清华到西南天地,刘典、陈寅恪二人历家国之难、流离之苦,而交往不轰,严谨治学不改,民族气节不丧,确实难能可贵。二人的学术交流与惺惺相惜,有着牢固的基础。二人在学坛上留下的论道学艺的佳话,更是士林的一段美谈。  相似文献   

15.
新近发现了未刊的“陈寅恪致陈序经函”,函中主要涉及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与职教员卢华焕、王力等人,并述及陈寅恪一家与工友不合之事。这或许是陈寅恪“畏人”的又一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先生的史学之所以取得异常巨大的成就,与他本人对待史学的国际视野密不可分。他的海外游学、精通多种语言以及对世界史学动态的清晰把握,都对其史学造诣的提升形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属对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综合训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陈寅恪等学者所认知,由此引发,讨论属对的基本常识、历史变迁及其与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认为:首先,属对是一种极佳的语法训练;其次,属对的训练元素及思路可以运用于阅读教学之中;再次,属对是一种有效的作文训练;最后,属对还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以此四个方面为依据,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属对展开教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进行武夷文化研究的相关资料中发现,研究朱熹的二大专家皆未明言陈旦与陈焞的关系,究竟陈旦与陈焞是二人呢?抑或就是一人?至今没有现成的答案。为了弄清陈旦与陈焞关系,就有必要梳理考证,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9.
清理学名臣陈法与当时知识精英的代表陈宏谋的交往有水乳之契。陈宏谋曾多次疏荐陈法于朝。又出资刊印陈法的著作《易笺》、《醒心集》、《敬和堂文集》等。通过考察陈法与陈宏谋的交往,可以对陈法的学术事业、行藏出处、思想情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