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面面观仇万红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3月中旬访华后,有关美国是否继续延长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一时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美国总统克林顿必须在6月初就这一问题作出决定。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能否继续延长,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贸易关...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上台后,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演变过程,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是其对华总体政策的一个缩影,明显反映出克林顿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在印度棉业市场的独霸地位逐渐遭遇来自日本的挑战。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英国采取了种种策略;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反击。于是,双方在印度棉业市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至1935年,英日在印度棉业市场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近卫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日本公然挑战《九国公约》对华政策的总原则,导致英日矛盾迅速激化。为此英国对远东政策做了较大调整,逐步放弃等待、观望的外交政策,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英国调整远东政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利用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阻止日军南下,确保远东自治领的安全;二是阻止日本与德、意联手,确保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三是为争取美国的支持与信任;四是鼓舞远东自治领的士气。英国的远东政策调整完全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虽在客观上利于中国抗战,但同时也在合作中英道路上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 ,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 ,又称“无歧视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最惠国待遇可分为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最惠国待遇两种。前者 ,指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一切优惠 ,应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国的另一方。后者指缔约国的一方 ,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优惠 ,缔约国的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 ,才能享受。最惠国待遇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性协议,作为WTO的基本要求和执行该协议的前提,美方需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PNTR在《关贸总协定》中指的是最惠国待遇,享有这种待遇的国家可以相互以最低关税进行贸易。根据中美两国1979年建交后签署的贸易关系协定,双方本应互相提供“最惠国待遇”,但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美国按照其国内有关法律,对中国“最惠国待遇”实行年审制度,即每年7月3日到期后,都须经美国总统重新提出并经国会批准才能延长一年。1998年7月,克林顿总统将“最惠国待遇”的提法改为…  相似文献   

7.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同时,下令逮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菜市口刑场。康有为在政变的前一天,按照光绪帝的意旨离京南下,由英国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发生的当天,梁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来由日本掩护,化装逃到日本。 英日两国为何要营救康、梁呢?这是因为,第一,康梁被英日表面赞成中国维新变法运动所蒙蔽,因而在政治上主张联英日,拒帝俄。英日两国都曾给予维新组织大量的捐助,其目的就是欲通过帝党来控制维新派,以便把中国变成它们的附庸。其次,英日自中国的维新运动一开始就持欢迎态度,英日两国希望康梁东山再起,实现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在美、日、欧三边关系中,一直是美日、美欧较强,而日欧的联系较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池田政府采取了对欧接近政策。这既是局部调整对美政策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环境。池田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英国放弃对日援用关贸总协定第35条;同时,日本还加入了发源于欧洲的经合组织,资本主义世界日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英日“天津事件”,极彰显地展示了战时中英日三方关系互动的基本轮廓。从这一事件交涉的结果而言,中国为最大的受害者,英国为最大的输家,日本则为最大的赢家;从这一事件交涉的全程而言,它表明了战时中英两国之间同盟关系之不稳定性,亦典型地体现了英国在远东地区之绥靖主义政策,以及英日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之激烈争夺,本文正是以这一事件发生发展之过程为轴线,试图构建战时中英日三者之间微妙关系的“历史图像”。  相似文献   

10.
1874年日本侵台行动,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对这一事件相关论述,史学界大多集中于中日双方,而对英国的调停活动关注较少,因而对其调停的内在动因、过程及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其调停对英日两国关系的影响、对英国在华贸易前景的意义以及在调停中英国所得的现实利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剖析英国外交背后的国家利益,以求对现代外交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甲午丰岛海战中,清政府雇用的英国运输轮"高升"号在向朝鲜运送清军途中,被日舰"浪速"号蓄意击沉,大英帝国震怒.然而经过外交斡旋,日本反使英国认定清政府对此事负有全责并向其提出索赔要求.以往论者多以英国法学界专家撰文支持日本或英国在远东执行"联日防俄"的政策为理由解释英国政府态度转变的原因,本文认为,英国维护自己在华利益、事件调查中新证据的发现以及普通法法系(英美法系)价值准则的应用同英国维护英日友好关系的政策一起,成为英国政府态度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被迫出走海外,以维新派流亡者的政治角色继续活动。在引渡维新派流亡者的问题上,清政府和英、日等国政府发生外交纠纷。维新派流亡者在英日朝野展开游说活动,争取英国和日本对保皇活动的支持。维新派流亡者的涉外活动加剧了清政府与英日两国的矛盾,在客观上进一步孤立了清政府,促成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序。可以说,维新派流亡者对清政府的外交孤立活动与清政府在义和团战争中的外交严重失序有着不可分离的因果链条。  相似文献   

13.
1853年,美国人培里率舰叩开日本大门,结束了德川幕府长达两百多年的锁国时代。在此之前,美国人曾多次试探日方态度,企图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商贸关系。美方的行动从最初的个人贸易活动,发展到后来的官方通商请求。但可惜的是,基于种种原因,美国人始终未能"和平"敲开日本大门,才最终决定以武力迫使德川幕府屈服。  相似文献   

14.
1933年到1936年间,远东局势由于日本对中国的扩大侵略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远东地区的国际关系也随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尤其是英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双方之间的关系逐渐走向紧张.但是在英国国力已经衰落的背景下,在德国也向英国发起挑战的威胁下,如何处理好英日之间的关系以及英中关系,如何处理好更加尖锐的日中关系,并最终达到维护英国在远东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目的,英国外交部和财政部在决策制定上产生了诸多矛盾和严重分歧,而这种矛盾和分歧深刻影响了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造成了这一时期的英国远东政策带有突出的犹豫不决和摇摆不定的特点,它们直接导致了李滋罗斯代表团在远东活动的失败,并更加刺激了日本政府的疯狂侵略,还使远东地区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1947-1955年,总体来看,澳大利亚对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诉求持强硬反对立场。在日本恢复完全主权前,该政策紧紧围绕着是否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而展开。在此之后,由于日本向澳大利亚施压,加之澳大利亚对本国羊毛、小麦等主产品出口利益的考虑,其政府内部出现意见分歧,从而导致该政策显露出一些变化的端倪。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与日本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成为澳大利亚对日入关政策的关键。在贸易谈判完成之前,尽管澳大利亚最终同意日本入关,但仍然坚持既定政策,宣布对日本援引关贸总协定第35条,不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在冷战甚嚣尘上的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尽管澳大利亚和日本同为资本主义阵营对亚洲大陆社会主义阵营新月形包围链条上的重要国家,但前者对待后者入关时的所作所为,完全与冷战的意识形态无关。这一现象无疑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视角来反思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项重要条约内容。从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起,美国即紧随英国之后在华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美国能够获得这项条款,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项条款的措辞,界定了最惠国待遇极广泛的外延解释余地,并且在内容上规定了中国单方面给惠,由此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贻害无穷的广泛的片面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  相似文献   

17.
日俄战争前夕的国际局势对日本有利对俄国不利。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支持日本,牵制法国。1904年1月6日,英国答应一旦对俄战争爆发,就贷款给日本。美国的态度也特别积极。1904年1月,美国派住菲律宾高级专员塔夫托专程访日,唆使日本对俄开战,保证支持日本。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表示,日本胜利会使我们极为满意,日本正玩弄着我们的把戏,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日、美两国趁机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双方争夺激烈。日本通过北洋军阀政府中的亲日派段祺瑞,妄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的迷梦;美国则支持北洋军阀政府中的亲美势力,与北洋军阀政府订立一系列借款合同。日美关系日益紧张。然而,在1917年11月双方达成的《蓝辛一石井协定》中,美国竟然以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特殊利益”,换取日本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对日本作出了事实上承认“二十一条”的重大妥协。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曾出现过蜜月期,其主要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发展动力是两国各自所需:美国应对苏联扩张并排挤英国需要伊朗的合作,而伊朗为了摆脱苏联的压制和提升国际地位也需要美国支持。为了取悦西方,伊朗政权进行了西化改革,这致使伊朗国内政治力量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起来,最终导致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和人质危机的出现。美伊关系遂陷入敌对。80年代,伊朗实施革命输出政策,美国利用伊拉克遏制伊朗,两国关系继续恶化。90年代,美国对伊朗和伊拉克同时进行遏制,并制定了针对伊朗的新的制裁法案,尽管两国均时而不时地表达善意,但两国的利益冲突始终严重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在争夺殖民地的舞台上勾心斗角。英国也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日本在1902年缔结条约,成立英日同盟;1911年两国又续约10年。该同盟在维护英日帝国主义利益方面起过重要作用。1921年同盟到期,日本想继续保持,英国也认为还有此必要,但在华盛顿会议上这个同盟却被《四国条约》所埋葬。那么英日同盟又是如何解体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