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气"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刘大櫆"神气"说传承了中国古典文论"文气""神韵"说之内质。"神气、字句、音节"的文本解读方式,寄寓了清晰的结构层次意识。丰富多样的散文艺术风格为其理论作了明确的实证注解。  相似文献   

2.
刘大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櫆以“神”论,反映了古理论的诗论化;刘大櫆从“音节字句”求“神气”的学方法,与严羽、谢榛等人的学诗方法一致;刘大针对古提出的审美标准很多是从诗论范畴中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刘大櫆的《论文偶记》是近几百年散文理论宝库中一篇重要的论著。在这篇论著中,刘大櫆提出“以势壮美”,提出了“神气、音节、字句”等一套散文写作理论,把文学艺术反映生活,使生活中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的途径落到实处,并从文章学的气势、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桐城文论。  相似文献   

4.
刘大櫆的"神气说"主要由"神气"、 "音节"、"字句"构成,三者的关系是从"粗"到"细"的关系,刘大櫆讲究从具体的写作"操作性"提升到一种审美性.在谈到三者关系时,他也是按照古代文论感悟式的语言论述三者的关系,本文试着寻找出刘大櫆在论述"神气"和"音节"的关系时,未能明确谈到的理论过渡桥梁--"势".  相似文献   

5.
方苞对刘大櫆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在仕途道路还是学术道路.其中方苞的"义法"说对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影响最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大櫆的"神气"说就是在对方苞"义法"说中"法"的深度阐释,也是刘大櫆从形式上研究"行文"的理论机制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刘大櫆的“神气”说由“神气”、“音节”、“字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构成,对于其中“神气”有很多的解释。究其原因,是因为“神气”本身是从古自今广泛使用的文论、画论、书论中的核心概念,所以后人的阐释多少受到“神气”在其它理论体系中的涵义的影响。本文从刘大搬的理论本身入手,从刘大櫆理论之中去阐释“神气”的内涵,以求将刘大櫆眼中的“神气”涵义以阐释的角度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7.
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到:"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将音节作为散文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在详细论述刘氏音节理论的同时,把它同现代汉语语音修辞相联系,印证了音节是写作学微观研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华 《语文天地》2016,(4):75-76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櫆提出的,他在《论文偶记》中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这段话阐述了"神气"和"音节"之间的关系。所谓"神气",是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  相似文献   

9.
刘大櫆的“神气”说由“神气”、“音节”、“字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构成,对于其中的“神气”有很多的解释。前人对刘大椐“神气”的研究,按照研究角度分为三类:从创作主体角度,从文章客体角度和主客体舍一的角度。而我们还是倡导从刘大櫆理论之中去阐释“神气”的内涵,以求达到将刘大櫆眼中的“神气”涵义的阐释的角度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10.
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继方苞之后开辟了从纯粹形式上谈论散文写作的天地,但是我们对于“字句”和“音节”的研究还很少。通过从“字句”本身理论的分析和“音节”理论内涵的分析,找出“字句”生成“音节”的内在机制,从而以现代人的视域阐释刘大櫆的“字句者,音节之矩”。  相似文献   

11.
刘大櫆的“神气”说由“神气”、“音节”、“字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构成,对于其中“神气”有很多的解释。究其原因,是因为“神气”本身是从古自今广泛使用的文论、画论、书论中的核心概念,所以后人的阐释多少受到“神气”在其它理论体系中的涵义的影响。本文从刘大搬的理论本身人手,从刘大樾理论之中去阐释“神气”的内涵,以求将刘大櫆眼中的“神气”涵义以阐释的角度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12.
"雅洁"是桐城古文家对散文语言的整体要求,它肇始于方苞,发展于刘大櫆。刘大櫆在其理论著作《论文偶记》中提出文章"十二贵",就散文语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具体的作文准则,并且在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中,很自觉地体现了"文贵简"、"文贵高"、"文贵华"、"文贵远"等文论观点。该文拟把刘大櫆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探寻散文语言的"雅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大櫆是清代桐城派三祖之一,他散文的成就,在于继承了方苞“义法”说,提出并实践了“神气”“音节”的理论,对后代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即结合他的作品和创作过程阐释这种理论的特点及它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桐城派立派者姚鼐的伯父与业师,还与方苞、刘大櫆颇有关联。他洞察前辈方苞为学之不足,讥议其"义法"说之陋弊;与挚友刘大櫆志同道合,情深意切,亲近其"神气、音节、字句"说;精心栽培胞侄姚鼐,倾力传授其学术、辞章。而他自身对唐宋诗家的称誉以及创作实践中兼融唐宋,也奠定了桐城诗派的家法内涵。姚范是桐城派形成期的重要肇基者之一,在此派谱系中至少可与刘大櫆相比肩。  相似文献   

15.
刘大櫆说:"不得其神而徒得其法,则死法而已。要在自家于读时微会之。"(《论文偶记》)即读书时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不能只关注形式和方法。凡文必有一段或数段为全篇精神所凝聚处,有一词或一句为全篇精神的发源处,故,我们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关键词""重点句"等"文眼"入手,统领文本、研读文本、回扣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桐城派作家中,刘大櫆诗文兼擅,他将诗歌的表现手法与精神内涵引入古文中,"以诗为文",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诗体特征。他为别人的诗集所作的序共有28篇,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营构了浑融的意境,具有诗性特质。刘大櫆的"以诗为文",丰富了古文的美学意蕴,体现了桐城派开放的文体观念与创新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以诗为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写晋祠的作品,中学语文课本上有《晋祠》、《难老泉》。两篇文章题材略有不同,体裁更是有别,但都各尽其妙。这里向同学们介绍请代刘大櫆的游记散文《游晋祠记》。刘大櫆(1698—1779),和方苞、姚鼐,戴名世同是清末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为文以才气著称,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现。《游晋祠记》是他的著名游记之一。文章第一段,先点明地理位置,周叔虞祠在“太原之西南八里许”。然后以祠为支点,用“西”、“东”、“南”几个方位词统领,简洁地交代了晋祠的概况。接下来,详细地描  相似文献   

18.
"文气"说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古代散文理论的一个中枢性的、整体性的概念.它在散文的创作过程、文本构成、作家的人格修养、艺术功力和风格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气"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曹丕、刘勰、韩愈、苏辙、刘大櫆等古代文论家的一系列论述,逐渐完善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以"气"论文,体现了古代文论整体性、普遍性、易感性观念.正是由于作家们注意到了作品中"文气"的贯注,从而使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议论散文具有了生命机制和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19.
方苞的“义法”说与刘大櫆的“神气”说不是继承和补充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对文章本质认识的根本对立,是古代文论中“文”与“道”关系论争的延续和具体化,“义法”说的实质是文章工具论,“神气”说则是文章审美论。  相似文献   

20.
作为桐城三祖之一,刘大櫆上继方苞的义法说,文道皆论,而重心落脚于文的一边。他将文章分为行文与行文之实两层,并将义理、书卷、经济降格为材料,将文学提升为能事,尤其突出神气音节的地位,将方苞的义法引向了文学审美一端,为姚鼐的义理考据文章说及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说奠定了基础,是桐城派文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中国散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